中山市高一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中山市高一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中山市高一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中山市高一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中山市高一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高一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1、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土地的何种经营方式 A自耕农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租佃制经营 D官民合营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自耕农经济出现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官府开始垄断商业 A B C D 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4、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空缺)而不录。”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 A反驳“贤者”的错误 B发展手工业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重视发展农业 5、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6、“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的情况有工匠有专门的技术技能出现劳务市场存在失业现象实行计时工资 A B C D 8、两宋时期,两浙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科举出身的进士占了全部人数的27%,而在南宋这个数字达到了52%。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推广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皇权得到加强 D北方受战乱破坏 9、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0、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经济全球化趋势 11、民国初年,上海商民以“电”、“呈”、“禀”等通过商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向政府交涉的形式进行抗税斗争,这说明 A民国政府阻碍了民族资本发展 B民国初有一定言论自由的氛围 C商民开始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D当时人们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 12、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1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14、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15、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历史上哪一事件开启了中国工业化道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 D新文化运动 17、“政治权利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在中国古代的表现有 国家干预经济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夜市出现 A B C D 18、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拥有汽车,石油价格的涨跌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近代推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发明是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火车 19、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民主平等的精神 B中国等级制度的彻底消失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0、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2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宋代商业活动使用过货币宋代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苏联工人成为西方工人羡慕的对象C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形成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22、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23、 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表1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国家百分比国家百分比英国0俄罗斯38德国13意大利18法国20美国(1913)30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2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5、罗斯福新政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在于 A掀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先河 C平衡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 D保障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26、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斯大林模式 2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恢复工业生产 C调整农业政策 D实行社会救济 28、“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29、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30、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索共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 B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31、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 B C D 32、1992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国有大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该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A实行公司制、股份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3、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34、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35、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对这一现象最准确的解读应该是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6小题10分,37小题10分,38小题10分,共30分。 36、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也与不同时代的形势相关连。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三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太祖)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宋代及明初商人命运分别受到当时何种社会形势所致?(4分) 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结束3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3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2分)并分析呈现这种发展状况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1分)该政策“新”在何处?(1分)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1分)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1分)结果如何?(1分) 材料三 图一:粮票 图二:股票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