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业务培训资料.doc_第1页
编辑业务培训资料.doc_第2页
编辑业务培训资料.doc_第3页
编辑业务培训资料.doc_第4页
编辑业务培训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责任编辑申报选题(表格在编务系统中填写,纸质大纲同步传送)事业部主任审批选题总编室整理选题选题汇总送营销中心签署意见总编室整理选题上报总编辑审批选题(基本上每月1次)总编辑批复选题至总编室总编室选题备案、分配选题号(每月初向总装补报计划)总政审批选题(约4周)若选题通过,则获得备案,选题正式确立责任编辑草签合同通知作者写作作者签署合同责任编辑申报合同事业部主任审查合同总编室主任定期审查合同总编辑定期审批、签署合同作者交齐、清、定稿件责任编辑定稿(填写的各类发稿信息要与选题申报时基本一致)事业部主任定稿责任编辑发稿到加工中心编辑、作者写作交流总装审批选题(约2周)总编室分配合同号、盖合同章盖合同章合同返回责任编辑总编室合同存档合同由责任编辑寄作者加工中心签收、分配稿件加工编辑稿件加工提交书号申领单稿件加工完成,加工中心收稿总编室每10个工作日报送一次申领单总装政治部审批书号申领单(约2周)书号申领单返回出版社总政备案后的选题向总政申领书号书号返回出版社(正常需要7个工作日)稿件由加工中心转事业部主任事业部主任安排复审复 审加工编辑、责任编辑处理复审意见责任编辑发稿到总编室总编室签收并安排终审终 审加工编辑、责任编辑处理终审意见,整理全稿事业部主任签署发稿意见编辑部签署发稿意见责任编辑送稿件至总编室合同、书号等齐全,总编室发稿备案,稿件离开编辑部(此后各类发稿信息原则上不允许再改动。若改动,须通过事业部并编辑部批准,由总编室办理)出版中心出版中心退编责任编辑编退至总编室总编室上报信息中心质控审读总署信息中心核定CIP信息CIP信息返回总编室(约7个工作日,每年允许10%加急。返回信息后2个月内出书并反馈数据)出版中心责任编辑处理稿件总编室制作CIP信息(书名、书号、定价、成品尺寸、出版时间等确定)加工编辑、责任编辑看退编样总编室安排质控审读CIP信息上报总署信息中心成品图书注:红字是责编需要亲自处理的环节。特别提示:本文档为刘副总2011年给编辑部培训的内容,简单明了,针对性强,非常实用,是心血之作,非常难得的好材料。上面的流程图是图书生产的基本流程,下面是编辑工作的重点提示。编辑工作流程重点提示1.定 稿定稿是按照出版要求和有关规定,对作者交来的书稿进行通读审查,并根据其质量对书稿取舍做出结论:或“符合组稿要求申请定稿”/“同意进行编辑加工”,或“退作者补充修改”,或“退稿”。按照我社多年来的做法,对一般科技书稿采用两级定稿程序:责任编辑申请定稿,事业部主任批准定稿。事业部主任及以上人员担任责任编辑申请定稿时,由总编辑或主管副总编辑批准定稿。凡是没有经过两级定稿的书稿一律不得进行编辑加工。 “初审定稿报告”和“事业部主任定稿意见”的写作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政治性问题的审定。如对我社图书要求最多的保密问题是否严格把关,是否经过相关部门保密审查。其他的,比如有无宣传西方价值观的内容,涉及领土主权和对外关系的表述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组稿意图、出版意图和编写大纲。比如,主题思想、论述内容、读者对象是否符合约定,篇幅和字数是否恰当,结构和编排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科学技术性内容是否准确。比如,学术著作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应用类图书是否实用、可靠,教学参考书是否权威,翻译书是否符合国情。文字质量是否达到可编辑加工的要求。是否符合“齐”、“清”、“定”要求。是否基本符合我社著译者须知的要求。有哪些疑难问题等待解决。对书稿的整体评价。对书稿的处理意见。或“符合组稿要求申请定稿”/“同意进行编辑加工”,或“退作者补充修改”,或“退稿”。在定稿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以下偏向:只审细节,不顾全貌;只顾专业理论要求,忽视读者对象程度;只顾科学技术质量,忽视文字表达水平;只顾文稿内容,忽视图稿质量;不顾质量,急于定稿,甚至不定稿就进行编辑加工。实际工作中现象直接忽略图书出版操作表册中关于定稿两页的所有内容,没有定稿就进行加工。没有任何申请定稿/批准定稿意见,仅仅在“处理意见”栏勾选择“符合组稿要求申请定稿”/“同意进行编辑加工”。只有申请定稿,没有批准定稿。申请定稿/批准定稿意见三言两语。申请定稿/批准定稿意见放之四海而皆准。事业部主任申请定稿后,没有批准定稿。事业部主任申请定稿后,自己批准定稿。被后续工序人员提出问题后,补充申请定稿和/或批准定稿。履行定稿手续时,稿件还缺少相当多的内容。定完稿,稿件该到加工中心了。稿件到加工中心时,一份重要的文件就是发稿单。2.发稿单Q1:填写发稿单时,第一个需要填写的栏目是什么?A1:社名,事业部名。实际工作中现象绝大多数发稿单没有填写选择社名、填写事业部名。Q2:能够说出书的准确名字吗?A2:这里出现了我社图书中使用得最多的四种书名:丛书名、正书名、副书名、并列书名。完整书名:书名,指书的名字。完整的书名,除正书名外,还包括丛书名、副书名、并列书名等。副书名是指用以辅助正书名意义完整的文字或片语。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多种单独著作为一套,并以编号或不编号方式出版的图书。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一套丛书内的各书均可独立存在,除了共同的书名(丛书名)以外,各书都有其独立的书名;有整套丛书的编者,也有各书自己的编著者。一套丛书一般有相同的版式、书型、装帧等,且多由一个出版者出版,除少数丛书一次出齐外,多数为陆续出版。所以,此栏的填写应注意:若是丛书的一册,填写丛书名和正书名;若是单行本,只填写正书名;如有其他书名,如副书名、并列书名,也要一并填写。特别地,我社基金书具有并列书名的要求,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同时写上英文名。封面著译者署名全称: 也许有人私下正在说了,书名、著译者名还有那么多讲究吗?讨论 关于“书名”、“著译者”的写法由于没有相关统一规定,各出版社填写的图书基本信息,在“书名”、“著译者”等项目上,正书名、副书名、丛书名、标点符号、空格等使用混乱,写法不统一。归纳有关规定,以及按照“从众、方便、合理”原则,下列对“书名”、“著译者”的写法是比较有共识的。关于书名1.必须使用规范汉字。2.书名的副名前使用破折号,不用冒号。书名中使用冒号应作为书名内的标点,冒号后不作为副名。 3.多本著作合集,并列著作各本书的书名之间,用间隔号。如情人乌发碧眼。4.多卷本著作里面的分卷,分卷里面的第几册,以及上下卷等,用间隔号。如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建筑卷名山名寺卷、世界生肖邮票精品龙、实用解剖图谱下肢分册(第二版)、卡夫卡文集第二卷:诉讼美国。5.书名里有并列词语的,并列词语之间使用空格或顿号。如苦日子 甜日子童庆炳美学随笔(词语并列)、轻轻摇啊 小摇篮(诗歌转行)、引进、融汇、创新吴立岗小学语文教育文集。6.书名里有用年份表示时间阶段的,放在书名后面,用括号,年份和年份之间,用半格连接号,如上海教育年鉴(1991-1993);放在前面的,可不用括号,如1999上海法院案例精选。7.书名里有“修订版”、“增补本”、“第几版”等,用括号,表示共有几册的书名,也用括号,如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全二册)。8.书名里有附磁带,附光盘、附图等,用括号放在后面。如新编电动机绕组修理(第二版)(附布线和接线彩图300幅)、中国绘画变迁史纲(附中国美术年表),“附”字后不宜用冒号或空格。关于著作者1.作者为台港澳人士,一律不加台港澳字样。2.作者为外国籍,姓名前可加国别,用方括号,国别除“美英德法俄(或苏)日朝韩”可只用一个汉字,如:美德;其余国家或地区,应该用两字或两字以上。如:印度印尼巴西巴勒斯坦西班牙泰国白俄罗斯。3.中国人姓名转译,应该用汉语拼音;应姓在前,名在后。4.作者姓名前也可加朝代,如:唐宋金五代后晋。5.如有多作者,作者之间不用顿号,用空格。6.外国人要使用中文译名或外语字母同汉字混用。姓名外语字母同汉字混用的,外语缩略词后用居中圆点,汉字之间用间隔号,如:JK罗琳,默里L韦登鲍姆。7.汉译外国人姓名,名、姓之间用间隔号;原用半格连接号的,改用一格连接号,如:玛丽洛尔贝尔纳达克。原稿页数:一定要填写。针对原稿已经编码,从头到尾重新编码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文前页数+正文页数”的偷懒法。这样,对绝大多数稿件仅仅需对正文前稿件重新编码,工作量可以大大减少。发稿字数:不要以为不确定或者不好计算,就放弃填写这一栏。编辑工作中,有很多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含义的专业术语,比如发稿,比如字数。发稿:加工编辑发稿,复审编辑发稿,编辑部发稿,都是发稿。字数:发稿字数,版权页字数,稿酬计算字数,都包含字数。书类:是填写丛书、单行本,而不是填写专著之类。上架建议:是给书店人员看的,是近几年来大多数出版社普遍认可和采用的图书信息。虽然几乎就是中图分类号的文字化,但没有必要与中图分类对应的文字完全一样,也没有必要简单地从书名中选一两个词,否则就是信息重复,浪费图书上有限的空间。填写上架建议,没有所谓正确选择、最佳选择,因为各个书店图书柜架分类标准并不一致。最可取的是根据比较有影响的综合性书店或专业特色明显书店的柜架分类进行填写。当然,也可以采取傍大腕的方式,参考出版同类书比较有影响和优势的出版社所使用的上架建议关键词,这样,你的书就可能与它们的书在一起上架,产生较好的销售和影响了。现在许多编辑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建议,也是可取的。实际工作中现象龙飞凤舞,字迹潦草曾有发稿单,填写人自己辨认作者的姓,结果不但两次都很费力,而且两次说法还不一样。涂涂改改,改改涂涂。竟然还有仅用涂改液于第一联,而不顾第二、三、四联的!发稿单有复写功能,难道涂改液有渗透功能?发稿单共四联,许多发稿单,不用说第四联,第二联开始就模糊了,到第四联几乎字迹都没有了。填写不全,留下许多应该有内容却空白的栏目。填写时,四联不对齐,填写内容在不同栏目间游走。“计划出版时间”一栏是出现错误最多的。不少稿件的计划出版时间仅比编辑部意见时间推迟一个星期左右,更有不少稿件的计划出版时间是在编辑部意见、事业部意见、终审意见、复审意见等时间之前。3.编辑加工编辑加工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保证。编辑加工是在定稿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修改、整理,使出版物达到出版要求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序。就书稿所有审读过程,甚至整个图书出版过程来说,书稿加工花费时间最多,碰到问题最复杂。“对决定采用的书稿,编辑加工人员要认真做好编辑加工、书稿整理工作。”未经定稿的书稿,不得进行编辑加工。编辑加工人员对书稿的处理,可以归纳为两件事情:按照出版社规范化的写稿和编辑加工体例对书稿进行加工整理,按“齐、清、定”的要求发稿。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是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而不是其他时候,要详细地进行“加工记录”;在发稿时,要认真写好“编辑加工报告”。发稿单,内容务求清晰易辨,准确无误,与书稿、图书出版操作表册、图书出版合同等其他文件有关内容对应,不得随意更改任何信息,尤其不得发稿后私自更改。“编辑加工报告”一般应该包括:简略介绍书稿的编辑过程。重点总结书稿加工过程中发现的较重要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对加工后的书稿质量做出评价和发稿结论性意见。需要提请复审、终审或有关领导解决的问题。在目前阶段,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的一般是四类人员:责任、策划编辑自己,加工中心专门加工人员,其他各事业部编辑,社外加工人员。实际工作中现象没有注意或者就没有理解“加工记录”和“编辑加工报告”是两回事。认为没有必要或浪费时间,不肯做没有加工记录。不分主次,统统记录。仅仅列出需要作者处理的问题。重要的不记录,次要的倒记录。虽然做了加工记录,但图书出版操作表册上不留任何痕迹,稍微好一点的是写“见附件”或“见附纸”。用绿笔、铅笔记录,用奇形怪状的纸记录。甘做无名英雄,不肯留下大名。不肯留下时间。直奔主题,没有头没有尾,附件是“真正”的记录,前没有选题号,没有稿件名,后没有落款。为记录而记录,事后记录,干干净净,整整齐齐。4.复 审复审人员对书稿负全面把关责任。一般地,我社的复审人员审查书稿前50%以上内容。复审对书稿进行“齐、清、定”全面检查,一般提出三种处理意见之一:同意发稿,需做部分修改加工,需全稿再加工。加工人员按照第二或三类意见办理并写出反馈意见后,复审人员应该再抽查部分新内容,以确认加工人员是否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最后才予以签字发稿。复审要有“复审记录”,并写出“复审报告”。复审报告一般要求的主要内容有:有无政治性错误。如,有无失密、泄密问题,有无著作权、专有出版权问题,有无有损我国领土、主权的内容,有无外交、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是否符合出版合同,是否符合策划意图、编写大纲。有无科学技术性和常识性差错。有无文字性差错。有无出版技术性差错。封面、里封、发稿单等内容是否对应。对全稿的整体评价和处理意见。提请终审人员或社领导解决的问题。实际工作中现象编辑加工存在环节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复审人员同样存在。不分大小。记录细节,把自己放在等同编辑加工的位置。越俎代庖,用绿色笔等直接在稿件上进行改动。加工人员、责任编辑错误地认为复审是对前半部分书稿编辑加工遗漏问题的简单再加工。5.终 审终审人员对书稿负整体质量把关责任。终审对书稿进行重点审查,有选择地抽查部分书稿。一般地,我社的终审人员审查书稿后50%以上内容。除对书稿的整体质量做出评价以外,终审还要对初审、复审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并解决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终审一般提出两种处理意见之一:同意发稿,需再做部分修改和完善加工。对于第二类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直接退加工人员处理,问题较多或有较严重问题时应退复审人员阅办。终审需要根据初审、复审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所写的反馈意见,确定是否批准发稿。终审需要有“终审记录”和“终审报告”。终审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重点内容:有无政治性错误。是否符合出版合同,是否符合策划意图、编写大纲。有无科学技术性和常识性差错。封面、里封等是否符合规范,辅文是否有文字性或出版技术性差错。书稿目录与正文是否完全一致,正文是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对疑难问题的处理意见。对书稿整体质量的评价,对初审、复审工作的评价。对书稿的结论性处理意见。实际工作中现象编辑加工环节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终审人员同样存在。不分大小。记录细节,把自己放在等同编辑加工的位置。越俎代庖,用绿色笔等直接对稿件进行再加工。加工人员、责任编辑、复审编辑错误地认为终审是对后半部分书稿编辑加工遗漏问题的简单再加工。6.改复审终审意见Q3:图书出版操作表册第2-8页中的哪一页是包含两道图书出版工序的?A3:第5页。加工编辑、责任编辑一定要认真处理复审、终审的意见。就算复审、终审人员没有提出一个问题,就算复审、终审人员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错误的,这一栏也是需要签字的。什么是认真处理?就是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处理包括四种情况:复审终审意见正确的,照复审终审意见修改稿件;复审终审意见不正确的,否定复审终审意见;复审终审意见属于提出问题的,想办法解决复审终审提出的问题;对照复审终审的所有意见,将稿件的全部梳理一遍。实际工作中现象盲目崇拜,没有主见,完全同意审读人员的所有意见,一切照审读人员提出的意见改。夜郎自大,管你审读人员提出什么意见,一概不理睬。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许多的复审、终审人员的审读记录上根本找不出加工人员或责任编辑写下的一个字或标记的一个符号。不注意稿件的整体性,不注意复审、终审的审读范围,稿件前一部分照复审人员意见改,后一部分照终审人员意见改。结果是越改问题越多,尤其是越改越不统一。狭隘、简单地对待复审终审意见,指哪改哪,以为复审终审把百分之百的问题都发现了,不肯循着复审终审的意见、思路再梳理一遍稿子,浪费复审终审意见可能给编辑加工带来的新的启示,失去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的大好机会。过度“创新”,用笔随意,突破我社惯例。我社惯例是:编辑加工人员使用绿色笔,版式人员使用红色笔,校对人员确定性改动使用圆珠笔,复审、终审、校对人员提出问题使用铅笔。图书出版操作表册第五页倒数第二栏被忽略。7.三 审Q4:三审制的具体含义是指三个人审稿、三次审稿?还是其他?三审制,是为了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实行的编辑工作审编书稿的制度,它应该贯穿于编辑活动的选题、组稿、定稿、编辑加工后发稿,以及看退编校样等多个环节。三审制的全称是三级审稿制度,三要求的是三级,而不是三个人或三次等。为了保证图书质量,必须坚持三审制。不同的书稿,可以采取不同的审读方法。某些重要的书稿,可以由比较多的人审读、讨论决定;某些书稿,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去一些工序。8.书号申领单前提:有了总政的批文,一个选题才算正式确立。不要误以为有了我社的选题号,一个选题就是正式确立了,就可以申领书号了。要在得到总政的批文后,才可以向总装办理申领书号手续,也就是填写送呈书号申领单。总装办理的,是同意该书去向总政申领书号,而不是直接分配、给予书号,也就是总装也只是最终得到书号的中间环节。总装没有书号,全军所有出版社统一由总政分配书号。一般图书至少要在得到总政批文后才可以开始办理申领书号。最新要求:可能涉及保密问题的图书要在书号申领单后附上保密审查后的许可公开出版证明材料,才会被总装接受书号申领。引进版权图书要在办理版权登记后才可以申领书号。重大选题图书要在重大选题备案后才可以申领书号。第一栏:社名 据选题申报时的选择,实际填写“国防工业出版社”或“新时代出版社”。如果需要改动,需要重新申报选题,并等待新的批文。第二栏:选题号 起码要和社名对应,不要社名为“国防工业出版社”时,选题号里却有N,也不要填写错误的选题号。尤其要注意自2009年后,我社选题号增加了一位,不要为省事而省略了流水号最前面的0。第三栏:书名 选题名?图书出版合同上的名字?书稿名?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一致的。第四栏:标准书号 由总编室在向总政提交总装盖章后的书号申领单及其他必要材料后,根据总政分配的数据誊写。第五栏:著(编、译)者 是人员名字,没有必要填写著作方式;是真实姓名,不能填写笔名。图书可以署笔名,但选题申报、书号申领、签署合同时不能使用笔名。实在需要使用笔名时,应使用“周树人(笔名鲁迅)”的形式。第六栏:单位及职务职称 单位不要太笼统,要求填至部门,单位不能用简称,不能用代号;职务职称是行政加技术,不是行政或技术,没有行政的可以忽略。但技术类一般不能缺少。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但并不是职称。高级工程师不能简写作高工。对于组织机构作品,第五、六两栏可能有以下情况: 国防工业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图书事业部 国防工业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工作组 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七栏:责任编辑 第八栏:职务职称 第九栏:接稿时间 第十栏:初审时间 完成时间。第十一栏:复审时间 完成时间。第十二栏:终审时间 完成时间。根据我社目前填写的实际情况,第九、十、十一、十二栏的四个时间应该符合起码的出版规律,既不能相隔太近,也不能相隔太久。第十三栏 重大选题备案时间 第十四栏 备案批准时间 第十五栏 版权合同时间 版权合同的有效期。第十六栏 引进外版签约时间 合同的“双方签字盖章,合同开始生效”的时间,一般是后一个时间;或合同上特别约定的合同开始生效的时间。第十七栏 申请登记时间 第十八栏 合同登记时间 第十九栏 责任设计编辑 第二十栏 责任校对 第二十一栏 编校质量 第二十二栏 委印单位 第二十三栏 发行单位 第二十四栏 发行范围 一定是“公开”,否则不能得到标准书号公开出版。其实,应该是说只有将公开出版的图书才填写这份书号申领单。第二十五栏 内容提要 是这份表中唯一注有写作要求的栏目。Q5:书号申领单“内容提要”栏的填写内容可以复制书稿辅文“内容简介”的内容吗?A5:不可以。书号申领单“内容提要”栏明确要求:不含对该书评价。而作为辅文的“内容简介”可以适当出现对书的自我评价。实际工作中现象文字过多,恨不得赶上一本书的内容简介。(一本书的内容简介一般以多少字为宜?)文字过少,一行有多,但两行不满。把目录直接粘贴过来,只是改成了接排形式。借用其他书稿的内容提要。不过,说是借用可能有些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填写是忘记了删除或覆盖模板中以前的内容。错别字,语句不通。含过多对书稿的评价性文字。实际工作中现象2011年3月28日,拟向总装提交40份书号申领单,但发现其中23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011年4月19日,拟向总装提交72份书号申领单,但发现其中38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9.信息变更Q6:选题获批后,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等信息是否可以变更?发稿后,书名、作者名等信息,开本、用纸等技术参数是否可以变更?A6:当然可以。只要没有入库,就可以改动;特殊情况下,书都发到各个书店了,还可能不得不改呢!当然可以,但并不就等于可以随意改动。书名可以做修饰性改动,否则应该重新申报选题。作者名可以增删,但全部替换则应该重新申报选题(已经是灵活处理了)。著作方式可以变更,但总不能来个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由编变为著吧!必须考虑经济成本,出片了,印刷了,再进行变更是要加大图书成本的。必须考虑社里、社外相关部门的工作。比如,频繁地向总政、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提出变更CIP数据,对我社会造成什么印象、什么影响?涉及图书选题申报表信息的变更,涉及发稿单信息的变更,都要办理书面申请,经相关人员审理后到总编室登记备案。发稿单共四联,私自改动其中任何一联,除说明缺乏规矩观念、对图书生产过程不了解外,除导致差错、事故外,没有其他任何作用。是否可以变更信息,变更后是否需要办理手续,其实很简单,只要自问自答两个问题就可以了:第一,原信息是否已经形成书面资料;第二,其他工序是否已经按原信息进行工作。实际工作中现象发稿时,发稿单上的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与图书选题申报表上不一致。发稿时,发稿单上的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与书稿上不一致。发稿时,发稿单、图书选题申报表、书稿上的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均不一致。作者全部变换,原有作者一个不剩,到了图书出版合同、授权书均没有出现过此人、此等人的程度。成品书上的书名、作者名与发稿单上不一致,直到总编室向信息中心反馈CIP数据时才发现。总编室向信息中心传送后变更数据。总编室下载信息中心编制好的数据后变更。书名出现重大或原则性变更。今天用这个名,明天用那个名,后天变再一个名,最后仍使第一个名从终点回到起点,上演“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的现实版。到即将印刷工序了,作者名、书名还不能正式确定或者增删作者名、变更书名。10.CIP数据Q7:编辑人员需要特别注意CIP数据吗?A7:没有必要。自部分编辑关注起CIP数据以来,我社图书在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Q71:为什么要指定CIP数据的专门制作单位?图书在版编目(CIP)是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它需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T 3792.2-198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T 3860-1995)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对图书进行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长期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拥有一支业务技能较强的专业队伍。因此1992年,新闻出版总署委托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工作。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2005年4月3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图书在版编目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为CIP数据的唯一制作单位。Q72:为什么出版社不能自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