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日期.doc_第1页
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日期.doc_第2页
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日期.doc_第3页
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日期.doc_第4页
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日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 说课 题马 说课 型新 授日 期2009年2月学 习目 标1、理解并掌握本文寓意。2、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中的名句并能背诵。重 点难 点1、课文托物寓意的手法。学 习 过 程【预习检测】 订正栏1、此文讲的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故事,熟读课文,找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千里马被埋没的不幸遭遇的语句。 2、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伯乐( ) 相( )马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只辱( )于奴隶人之手 pin( )死于槽枥( )( )之间一食( )或尽s(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3、借助工具书,解释句中加点字词: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一食或尽栗一石(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 ) 执策而临之( )( )( )4、圈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5、查找相关资料,按要求填空:马说体裁_,作者_,字 ,_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是“_”之一。“说” 。【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结合预习,了解作者、文体。(二)初读课文,读通全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疏通字词。【要点归纳】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同_, 意思是_。(2)才美不外见 _同_, 意思是_。(3)食之不能尽其材_同_, 意思是_。(4)其真无马邪_同_, 意思是_。2、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 意义:原意是 ,这里是 。 用法: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意义:原意是 ,这里是 。 用法: 。 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再找两个这样的词,并写出其意义和用法。 3、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不以千里称也 ( )(1)食 (2)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 其真无马邪 ( )(4)策 执策而临之 ( ) 其真不知马也( )策勋十二转 ( ) 故虽有名马 ( ) 虽有千里之能 ( )(5)虽 (6)能 虽有千里之能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虽有千里之能 ( )(7)之 马之千里者 ( )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四)三读课文,翻译全文。(五)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六)布置作业。1、熟背课文。2、复习本课文言字词,句子翻译。 3、选做“巩固延伸”。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词句。(二)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每段段意。第1段 说明 第2段 说明 第3段 讽刺 2、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全文中心?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此句能改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吗?看看它们表达的意思有没有区别。 (三)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作者所说的“千里马”、“伯乐”、 “食马者”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在课文中有何比喻意? 2、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3、总结全文 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的是 的问题。阐述了封建社会中 _的根本原因,抒发了_ 之情,对 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 的作用。(四)布置作业1、熟背字词及翻译。2、完成导学稿“巩固延伸”所有练习。3、完成紫藤萝瀑布的“预习检测”部分【巩固延伸】(一)同步训练 (在熟背课文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此项训练)1、选择。(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干里者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C. 虽有千里之能 故虽有名马 D. 才美不外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D.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3)下列“之”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策之不以其道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准确的。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句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C.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叙说了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D.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宋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2、翻译下列句子。(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填空与简答。(1)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这两句话是_ ,_ 。(2)韩愈,字_,_代著名_家、_家,他的著作收在_ 里。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 。 (4)本文第三段中,韩愈揭示食马者浅薄愚妄,“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 ,_ ,_ 。 (5)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的是 的问题。作者将 比做“千里马”,将 比做“伯乐”,将 比做 “食马者”。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7)写出几个含有“马”字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 (8)写出几句含有“马”字的的诗句。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比较阅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注释 介:披上战甲。 褫(ch):解除。 ( 节选自岳飞论马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强烈的语气为千里马鸣不平的句子是: 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 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下列对第一段主要内容的理解中,表达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里马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B食马者不能根据千里马的特点来喂养它。C食马者不认识千里马,是造成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根本原因。D千里马的才能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它常常吃不饱。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拓展阅读A)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2)立市,人莫(3)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4)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5)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6)而马价十倍。注释 (1) 比:连接。 (2) 三旦:三天。 (3) 莫:没有。 (4) 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 (5) 朝:早晨,也指一天。 (6) 一旦:一天,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 节选自战国策燕二 )1、“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与马说一文有什么相通之处? B)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1)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2),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3)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4),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 (1)涓人:近侍之臣。 (2)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3)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4)期j年:满一年。 ( 节选自战国策燕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千金市骨( ) 反以报君(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概括“千金市骨”这一成语的含义。 3、翻译下列句子。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译: 4、千金市骨中“君主”、“涓人”各有什么特点? C) 夫骥(1)之齿至(2)矣,服(3)盐车而上太行。蹄申(4)膝折,尾湛(5)胕(6)溃,漉(7)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8)迁延(9),负辕不能上。伯乐遭(10)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11)以幂(12)之。骥于是俛(13)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注释 (1) 骥:千里马。 (2) 至:年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