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7.DOC.doc_第1页
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7.DOC.doc_第2页
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7.DOC.doc_第3页
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7.DOC.doc_第4页
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7.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周馬車的銅飾件車子是個革命性的發明。它能載重致遠,節省人力。尤其是利用馬以拉曳,更把速度提高了許多倍,使人們接觸頻繁,加速文明的醞釀。載重與致遠都是軍事的重要利用所在。軍事是國家安危所賴,故要用心製作車子。考工記攻木七工中的輪、輿、車、輈四工是作車的專門人才。詳細記載對於車子製作的要求。其主要要求為,堅牢,不致半途損壞。輕巧,可多載重。快速,早達目的地。平衡,不致翻車。舒適,久乘不疲。適合環境,可暢行無阻。車子製造技巧要求高,費用昂,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尤其是著重能快速奔跑的馬車,馬還要經過精選良種及長期訓練才能勝任,更需高級貴族才能有的財力。故馬及馬車一直是有權勢者的寵物及表徵,倒不必使用於軍事及田獵的用途。以快速為目的的馬車,應該以輕巧為目標,盡量減輕車架的重量。但貴族們為了炫耀的目的,就加上很多不必要,或甚至是不利急行的裝飾。如以一個安陽商代的車墓為例,其中一車裝飾各樣的銅飾約有一百七十件,十五公斤多。甚至馬的身上也要加上不必要的銅飾好幾公斤。其實強固車子性能所必需的銅零件可不超過一公斤。如此繁飾的車子,顯然炫耀的成分大於實用。兩馬拉曳的車子架構是一衡,其上有套馬的兩軛。一輈以連接衡與車輿。輿下有軸承接兩輪以運行。衡上的裝飾,可以說都沒有實用的價值。在木上及兩端可套上銅管,也有在上頭嵌鑲或釘上銅泡或頁片。更講究的還可以在兩端的銅件上聯繫種種的垂飾。此端飾有時粗壯而長,且有尖刺,可能兼有傷敵的作用。衡上的兩軛,最多由三節組成,套筒頭,人字形腳及腳端的套子,人字形腳常鑄成有套管,具有實用及裝飾雙層作用。軛的套頭有時附有鈴,鈴也可裝在衡上,車子走動時鏘鏘作響,增加威風。軛上還得有皮帶套住馬的身子,其上也有各種樣子的銅泡裝飾著。輈的前部可裝飾鑄成各種動物頭形的套筒,以增美感和發揮美學上的聯想效果。輈與輿交接處有兩種裝飾,也有實用的效果,但非必要。在輿前面的有時鑄成十字形,有時只作穹形橫版,可把有弧度的輈與輿盤牢固套接起來。在輿後面的就套在輈的尾部,並有橫版及縛繩的圈以牢固輿盤。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車輿主以木欄干形式,或以蘆葦、藤等物編成,但又常在其上裝飾為數甚多的小銅泡。輿下的軸,其兩端必定有銅飾,那是作為軸端的套頭並防止輪子脫逸的設施。其上有穿洞,以釘固著於軸。此釘經常鑄成美麗的形象。輿下兩旁又常有一平版連接一圓管的銅構件,那是防止車軸斷折並固定輿座的裝置,也可能有減輕震動的效果。車轂也有以銅管保護。至於馬的裝飾,很多馬籠頭及韁繩也用銅泡裝飾。西周以後,馬頭上常有冠飾,有些有管可插羽毛之類的東西。大概因戰鬥需要,甚至鼻子也有銅飾保護。車子是種活動性的高台,易為眾人所注目,故商周時代,馬車經常做為統帥的指揮台,建有大旗,更增加車子的重量。但真正以輕巧、機動為目的的實用車子就不必有這麼多裝飾。故發掘的車子,有些只有防止車輪脫落及套馬頭的銅飾。有的軛飾還以骨製,顯然是為了減輕重量。 河南安陽郭家莊商代車馬坑 1)輈前端的銅飾件 (3)車衡上的銅鸞鈴1) 3)(2)車衡上的銅軛飾件2) (4)車衡兩端的銅飾件4) (5)輿架前端的銅軓飾件 (6)輿架後端的銅踵飾件 5) 6)(7)輿架上的銅飾件 (8)軸與輿架間的銅飾件7) 8) (9)軸轂的銅飾件 (10)固定車輪的銅飾件及轄釘9) 10)10) 10)編號 60 馬車飾件 嵌瓖金與銀的青銅器 最大直徑10.5公分 東周,公元前四至三世紀這些嵌瓖美麗的飾件曾經一度裝飾銅器時代作為地位表徵的馬車。有如此奢侈裝飾的車子一定屬於貴族的家庭。周代文學作品描寫貴族馬車的詩句非常的多,且舉其中的兩例。詩經的采薇篇,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秦石鼓的獵游詩,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 。君子員獵,員獵員游。以上圖示的都是成對中的一件。據說它們得自洛陽金村的東周大墓葬區。近年發掘不少保存很好的從商代至秦始皇時代的車馬坑。以上銅飾件的年代都屬東周時代的後期,所以很可能與洛陽地區發掘的原大的馬車,或秦始皇兵馬俑坑的半實物大的銅車模型有關係。這些馬車由四匹馬拉曳,馬的羈絡和車上都有嵌瓖金、銀或鋈金的銅飾件。車上的輿箱前配備有弩機,一般認為這些馬車主要作為禮儀或狩獵的用具,而不是作戰的武器。在那些馬車的實物或模型發現前,除了最上面一件有轄釘的,明示固定車輪於軸的作用之外,其它零件的真正用途都不曉得。得力於那兩輛馬車發掘所顯示的細節,現在方才知道它們的用途。左邊的那個管子是立在車輿中間的二節陽傘架的中間管套。右邊較小的管子則是衡上車軛的部品。圈狀物是車衡與車轅間的零件,而提耳狀的東西則是固定在車衡上用以套蠅。這幾件都是用銀或金與銀絲嵌瓖成幾何紋。其上流暢的曲線大大不同於東周早期銅器上的折角線條,表現其受當代漆器彩繪的影響。嵌鑲金銀的商代銅車軸飾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遠東部藏有一件銅車軸飾,它關係著中國冶金技術的兩個問題,一是中國何時才有嵌鑲金銀的銅器,二是它是否發展自本土的技術。青銅雖可因合金成分的差異,鑄造呈現赤紅、赤黃、橙黃、淡黃以致灰白等不同顏色的器物。但一次只能鑄造一種顏色的器物,且難以鑄造圖案複雜且多彩繽紛的東西,以滿足盡善盡美的追求,因此就有鑲嵌技術的發明。初期是利用別種顏色的材料,用粘合或錘打的方式,把花紋嵌到銅器上。商代的銅器偶然有鑲粘藍色綠松石或孔雀石的例子。但有數嵌鑲異色金屬的青銅器,都不是正式的發掘品,難以肯定器物的真偽。因此不少人以為,中國嵌鑲技術的發展不早於春秋時代,且學自北方的民族。以目前考古的證據看,似乎要到春秋時代才常見鑲嵌金銀的器物。但是該博物館所藏的嵌鑲金銀的晚商形制的銅車軸飾,從各種跡象看,不會是偽造的。中國至少自西元前十一世紀就有嵌鑲金銀的技術,可能由於材料缺乏,要等到南方產金銀的楚國加入華北的政治舞台,才能發展這種令人喜愛的工藝。此銅車軸飾長十五八公分,開口一端的直徑為五四公分。其裝飾的浮雕紋,口沿是一對隔釘孔相向的龍,其下又有四片蕉葉紋,終端是一造型較簡單的盤龍。它是懷特主教在中國購得的,於一九二九年入館編號。近年重新編目時,發現在厚銹下,龍及蕉葉紋裡有金及黑色的東西。由於鑲嵌的銅器在商代是罕見的例子,研究人員立即送去實驗室。證實金色是金,黑色是銀。都深及刻溝的底部,不只是表面的現象。仔細的檢驗,銀的氧化現象沿著嵌鑲的花紋,且層層重疊,不可能是鑄後很久才加上去的。這件東西不像是後代偽造的。宋至民初的收藏家只注重銅容器的收集,尤其是有銘文的。故出版的青銅器圖錄,容器與兵器以外的東西寥寥無幾。那時也還不知道有車馬坑的存在,很多零件也不知其用途,一般人根本不知其形制。偽造車馬飾以牟利的動機很小。如果要借重金銀嵌鑲賣得好價錢。也不應掩藏在層層的銹下,令人難以發覺。一九三六年中央研究院在安陽發掘到已被騷擾的商代車馬坑,世人對車馬飾物才有一些認識。到了五十年代在安陽附近的大司空村,發掘到完整的車馬坑,才能證實很多零件的用途及其在車上的位置。大司空村的車軸兩端發現了一對圓筒形的裝飾,其花紋的排列及形像與博物館所藏的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它比館藏的稍小,長15.3公分,開口一端的直徑為4.8公分,及不在花紋中嵌鑲金銀絲。要偽造器物的形制和花紋,與幾十年後才初次從三千年前遺址出土的如此相似,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商代人既然已有鑲嵌礦石於銅器的經驗,依理應該也能嵌鑲金屬。但是我們有一個難題,不能釋然於懷。那就是,商遺址偶有金箔及金片出土,但還未見到有銀製器物的例子。銀是易於氧化及呈黑色的東西,也許少量銀製器物因過於銹蝕,以致像我們早先一樣忽略了其存在。如果將來能在商遺址發現銀,就比較可肯定金銀嵌鑲技術的存在。它也就比較可能是自己發展起來的了。金在商代是比在現代的黃金,甚至鑽石更為罕見而珍貴的東西,很少人會以之殉葬。很可能只有王才使用嵌鑲金銀的器物以殉葬。但是商代的王墓都被盜掘一空,所以不見於其它墓葬。1)嵌鑲金銀絲銅車軸飾,長15.8cm,徑5.4,商晚,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ROM929.11.266)唯一存世的商代嵌鑲金銀絲銅車軸飾。 1) 2)銅車軸飾,長15.5cm、15.6,徑4.8,大司空村出土,紋飾與ROM所藏一模一樣,只是不嵌鑲金銀絲,商晚,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華165)2)3)銅車軶飾,腳長55.7cm,寬5.7,軶首高8,上徑7,下徑4,同上墓出土,商晚,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華164)3)4) 銅車軶飾,上段軶首長9.2cm,寬5.1,下段長17.2cm,寬16.3,西周,西元前十一至九世紀。(ROM930.21.61)5)軸與輿架間銅飾件,長25cm,徑14.5,西周初,約西元前十一至十世紀。 (ROM930.21.113)減低震動5)6) 輿架後端與轅銅飾件,長16.4cm,徑7,晚商,約西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紀。(ROM934.17.56)6)7) 輿架內銅蓋弓帽,長10.6cm,徑1.7,晚商,約西元前十四至十二世紀。(ROM960.234.268)7)編號 59 馬飾件 青銅 最長31.2公分 西周,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紀在周代較晚的時候興起騎兵之前,古代的中國人可能早已有騎在馬背的經驗。但是最早的考古證據與文獻材料都說馬是作為拉車使用的。對於中國青銅器時代馬車的認識,有部分是基於考古發現的馬車木頭結構的朽壞痕跡,以及埋葬後皮革腐化於土中的跡象推知的。還有有部分的知識得自像圖上的這些屬於馬身上的飾件,長的鼻飾、一對馬鑣、羈絡飾。這些被作為實用或裝飾的零件,有助於我們了解馬匹的繫駕詳情。商代及西周的兩馬拉曳車子,兩馬分別被套在衡兩側的軛下。車子的結構很精妙,由不同性質的木料依各自的需要而建造,輪子有十八根或更多的輻。它們可劃入古代最大的兩輪子行列。輪子的直徑達一公尺半,放在軸上的輿箱就離地面約有七十五公分高。商王的車子及拉曳的馬,都可能用髹漆的木頭配以成組的銅零件,加以高度的裝飾。到了周代,車子及馬身上的裝飾物可能數量比商代的少些,但尺寸要大些。人們特別用心裝扮馬的頭部,有時馬額有很大的面具狀飾物。雖然一般的車子由兩馬拉曳,那時已發展到用四馬拉一輛車子。商及周代的兩輪馬車,其使用的時機與作戰和田獵有關。但第三種作用,從大量的考古資料測知,是作為貴族的隨葬或供祭鬼神的品物。1)馬首銅飾件(裝飾)1) 1)2)銅銜構件(馬口中,控制馬的行動) 4)節約(穿羈絡用)2) 4)3)銜兩旁之鑣3) 3)1)獸面形銅節約,長5.6cm,寬6,晚商,約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ROM970.234.399)背面有方形繫紐可穿繩2) X形銅節約,長7.4cm,寬4.5,晚商,約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 (ROM960.234.137)背面有方形孔穿1) 2)3)十字形銅節約,長3.6cm,寬3.6,西周,約西元前十一至九世紀。背面有圓形孔穿(ROM934.17.265)4) 嵌鑲綠松石獸面紋銅泡,徑2.2-2.4cm,晚商,約西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紀。(ROM934.17.99,101,102,106)3) 4)5)銅馬銜,長14.2cm,西周初,約西元前十一至十世紀。 (ROM925.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