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光与热》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光与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本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观察、测量阴影下、阳光下、不同面镜子反射光和凸透镜聚光等多种阳光的强度和温度,对比探究光与热的关系。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进行对比。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2、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教学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资源准备1、每小组两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一个放大镜、五面小镜子2、演示用40W、100W白炽灯及灯座、插头两套、温度计、凹面镜和凸透镜3、自制课件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与热,探究这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光与热)二、观察、实验,探究规律(一)初步感知白炽灯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师:老师也有这样的一盏白炽灯,大家想看吗?你想摸一下吗?有什么感觉?大家还想弄明白什么?师:好,我们现在点亮它,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发光、可能会说到会发热)师:它发光时周围的温度会上升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想现场体会一下吗?请学生用手感知灯泡发光时周围的温度,由远及近的感知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灯泡发光时也在发热,离灯泡越近温度越高,碰到白炽灯可能还会烫伤人)师:现在老师在旁边再点亮两只同样的白炽灯,这两组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两只灯的光线更强、周围的温度更高)师:光线一看确实更亮更强了,温度是不是也更高呢,有办法知道吗?(学生说方法后再请学生用手直接感知)(二)实验探究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师:光线的强弱跟温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到阳光下用实验来探究其中的规律。不过去实验之前,请小组议一议,我们有什么办法创设强弱不同的太阳光吗?并用什么方法验证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交流实验设想各小组试验设想预设:a、我们组准备选取阳光下是强光组,阴影下是弱光组,分别用温度计测出温度;b、我们组准备用放大镜聚光得到强光,不用放大镜是弱光组;c、我们组准备用若干面镜子反光聚于一点分别得到强弱不同的阳光。2、教师指导完善实验方案。学生讲到放大镜时老师借机给学生介绍放大镜和凹面镜(课件演示)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能将阳光折射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光很强,温度很高。凹面镜也能汇聚阳光,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汇聚到一点产生强光高温。强调:如果用温度计去测试这一点的温度,要注意安全,看温度急剧上升就不能再测啦,但是我们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验证是否高温。3、温馨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实验之前先进行合理分工,讲究合作,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2)实验过程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想想怎样让实验结果更准确些,比如,每组测温的时间控制相同,阳光要反射或汇聚到温度计的液泡处等。(3)注意安全,不能把光折射到眼睛,以免损伤眼睛并注意防晒。4、引导他们到户外进行实验。A、学生进行实验分工并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附后)B、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C、学生实验后填写记录单(指导学生绘制柱状图)5、各组汇报,展示实验结果。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一定有不少的发现与收获,哪一组下面请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各组汇报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收获,交流、解决实验中产生的问题,比较、共享各组好的实验方法,肯定各小组团结协作、认真观察实验的表现,表扬他们在不断对比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探究精神等。6、观察比较,总结实验结论。实验记录单还未贴到黑板上的小组请汇报员把记录单都贴到黑板上。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三)回忆正午和傍晚,验证阳光强弱与温度变化规律看后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忆正午温度高,傍晚温度下降,明白是因为阳光更弱的缘故。三、拓展应用,尝试创新师:人们正是利用光与热的这些关系以及凸透镜、凹面镜的聚光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比如,人们很早就会用凹面镜来取火、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也是用凹面镜取火采集的,你能说说这是利用什么原理吗?课前我们看到孵化室使用白炽灯,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呢?(引导学生呼应课前孵化小鸡时使用电灯的目的。)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或者说说你还能利用这些原理做些什么吗?学生可能说到例子和创意预设:便携、折叠式太阳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制得氧气,利用凸透镜取火,冬天用白炽灯既能照明又能取暖,提醒人们不要把白炽灯碰到墙壁上小心着火,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小心灼伤眼睛,夏天阳光强烈时人们要把花卉搬到阴处,人们在阳光下活动要注意遮阳防晒等。四、交流收获,拓展延伸1、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谈话: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健康的生活,科学利用光和热。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到网络上搜索阅读“阿基米德用千面镜子引火烧退敌军的故事”等,学习科学家的智慧,从小立志长大成为科学家。五、整理材料,养成习惯板书设计光与热光越强 温度越高弱 低教学反思: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单元的教学是需要看老天的脸孔的,尤其是阳光下的影子、光与热、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三课,离开了阳光,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个周总算天公作美,但令我气恼的是这节课上课前阳光灿烂,等我们都已经准备好拿材料到教室外就晴转多云,太阳忽隐忽现,万幸的是学生的实验都得以完成。下面就说说我教光与热一课的体会与思考。室外课一向是学生喜欢老师头疼的课。因为科学课在室外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纪律不容易维持,学生在室外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让学生集中排队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这无疑会大大耗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我在教学光与热这一课时,做到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做实验。在课前就与学生约好,要遵守探究纪律,鼓励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地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教师精讲,学生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课教学时我根据学具数量以及探究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内合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工如下:一人负责手持温度计站在阴影里,三人负责三块平面镜,一人读数,一人记录。如果人数多或不够,组长可以根据小组探究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学生而言,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学习的重点,又因室外课时间的原因,我在引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设计了一个梯度,让学生能沿着阶梯尽快地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问题是我直接抛给学生的,让学生猜测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然后我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了引领:“怎样才能获得强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听后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多用几块平面镜,把光线反射到一个地方,那样光就强了;有的说可以用放大镜,因为放大镜下面有一个很强的光斑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我出示3块平面镜和一个温度计,继续问:“怎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给你们这些材料,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观点吗?”小组讨论与交流后,学生便开始了探究活动导入与讨论实验方案所用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在科学课上,收集数据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珍贵素材,也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前提。当学生获得这些数据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我把全班学生获得的数据记录到汇总表里,然后让学生横向进行比较,得出4次数据都是越来越大的,说明了光强时温度高,光弱时温度低。然后我又让学生纵向看这些数据,他们会发现不同小组,在使用同样数量平面镜的情况下测得的温度读数也不尽相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