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下十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面句子有两个错别字,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规范抄写。(2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意。(2 分) 在静谧( )的深夜遥望星空,闪烁的星星勾起了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憧( )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B、他的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C、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我是美丽的天使,人们希望我能泛滥成灾。D、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读经典历史著作,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B、你能否与同学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是这次语文学习之旅成功的关键。C、雨因为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所以浸润了古今中华文人墨客多情的心。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名列前茅。5、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睛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A、 B、 C、 D、6、古诗文默写。(12分,每句1分)(1)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2)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3)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 ,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正面揭示作者和征人们心里矛盾的句子是: ,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表达作者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 。(7) 足蒸暑土气, 。 (8) 了却君王天下事, 。(9) 渔家傲秋思中核心句是: , 。 7、仿照例句,再写句子。(4分)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_,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 。二、口语交际(2分)8、我校九年级月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长把饭送到教室,可小明每次吃饭总爱乱丢乱扔,作为同桌的你深受其害,班级环境也受到影响,你准备这样劝说他: 三、阅读与欣赏(42分)(一)阅读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910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9、全词风格粗犷、豪放,抒发 ,塑造了一个 的英雄形象。(2分)10、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5题。(10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醉,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乙】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忿恚尉 恚: 休祲降于天 休祲: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之:陈胜佐之 布衣之怒 B、以:以头抢地尔 以激怒其众C、亡:广故数言欲亡 今亡亦死 D、而:拔剑而起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4、【甲】【乙】两文都以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甲】文语言描写重点突出了陈胜是一位 的起义军领袖。【乙】文中人物对话描写重点突出了唐雎是一个 的谋臣、使者形象。15、【甲】【乙】两文不同的是【甲】文还着重进行了 描写,突出了陈胜 的人物性格特征。 (三)阅读记叙文披肩,完成1621题。(15分)赶集的日子到了。清晨,凯薇跟着母亲,搭上一辆马车,带着母亲制的泥坛和酒樽,准备到集市上换一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从凯薇住的村落到集市要经过很长一段的颠簸路,一路上要穿越变幻莫测的沙漠,在沙土覆盖的灌木丛中穿行。沿途可以看到草原牧羊犬追随着那些散散漫漫的羊群。前方的道路上会突然窜过一条飞跑的蜥蜴,把蹒跚的蟾蜍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有时,在远处的土坡上,有一只娇小的羚羊倚石翘首而立;一只孤独的老狼,垂着尾巴,不紧不慢地跑着。凯薇喜欢这一切,也喜欢赶集。经过一家小铺时,一条漂亮的披肩攫je住了凯薇的双眼,它看去上柔和舒适,蓝色的衬底,托着用红线编织成的图案,下摆垂着一缕缕的丝穗。在凯薇的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说话:“妈妈需要它,那条披肩是为妈妈织的。”回家的途中,凯薇无心再看那些小蜥蜴、野兔和草原牧羊犬,也不再留恋那些美丽低伏的苜蓿草和仙人掌丛。她默默无语,思考着怎样才能挣到足够的钱,买回那条美丽的披肩。她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织出一小块布,那是一位老人教她的。她也跟母亲学过制陶,可手艺还不够好。现在的季节,还不能采摘桃杏。她没有什么可拿去换钱的除了那条心爱的项链。当凯薇和母亲再一次来到那家小铺时,凯薇急不可待地搜寻着那条披肩。它已不见了!她感到心脏像是停止了跳动。披肩已卖出去了!热泪在刺灼着她的眼睑。她急切地四处搜寻,终于在货柜的第三层发现了仍旧漂亮的披肩。 “您想要吗?”他笑着问。“是的,我想买下它,我妈妈需要它。但是,我现在没有钱,钱不够,瞧”她用颤抖的手解下项链,把它放在货主手心里,“等我下次再带些别的东西来,您能为我先保留这条披肩吗?”她的声音,她的眼神,都表达了她的期盼。货主的眼里流露出一份诧异,他把手轻轻地放在凯薇头上。“告诉我,你多大了?”“七岁,妈妈说的。”“我为你保留这条披肩,孩子。”说完,他转身与另一些顾客打招呼。凯薇走回马车,兴奋得要飘起来了。那条披肩将属于她!那条柔软的羊毛披肩披在妈妈的肩上,红色的丝穗闪亮着,多美啊!她为自己感到骄傲,那是她买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非常忙碌,也非常兴奋,凯薇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什么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赶集的日子终于又到了,凯薇递给货主一只装有野蜂蜜的坛子。她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她没说是如何弄到这些蜂蜜的,也没露出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臂。可她的语气里透着一份骄傲。“先付这些,下次再带些别的。”她不明白今天货主为何如此奇怪,他顾不上与她说话就与站在附近的一个陌生人小声说着什么。最后他转过身来对她说:“我这里还有许多别的披肩,这位先生已经把那条蓝色的披肩买下了。”这话在凯薇的耳边震荡着她的披肩她心爱的披肩已在这位陌生人手里!她冷冷地看着那位陌生人夹着包裹,走出门外。凯薇茫然地走出小铺,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着她的心。可是她没有哭,只是安静地走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回到了家。母亲招呼凯薇,递给她一只包裹。“拿着这个,孩子,一个陌生人说是你买的。你用什么买的?”凯薇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只包裹裹着一层白纸,柔软得像一个襁褓。凯薇顾不上细想,急切地撕开了那张纸。是披肩她的披肩!里面夹着一张纸,用墨水写了几排字,凯薇吃力地读着,现在她真希望能在教会学校里多听几堂课。“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披肩的一旁搁着她的贝壳项链。凯薇紧拥着那条披肩,她哭了。是货主还是陌生人给了那条披肩?凯薇不知道,但她明白了一个秘密,他们都有一颗和她一样的心!16、本文以 为线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 的美丽的故事。(2分)17、第二段重点是怎样的描写表达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作用。(3分) 18、文中划波浪线句“凯薇茫然地走出小铺,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着她的心”中,凯薇为什么“愤怒”?又为什么“忧伤”? (2分) 19、文中划线句“凯薇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用简洁 的语言描写凯薇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20、文中的凯薇、货主或是陌生人,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却都有着“一颗同样的心”,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呢?(2分) 21、日渐长大的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与父母有了距离。读完此文,与凯薇比照一下,想想你对父母有没有做过欠妥的地方?你打算如何去弥补?(3分) (四)阅读下边议论文,完成2226题。(13分)从“苦读”到“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纵横家苏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汉代政治家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由此可见,我们读书,既要苦读又要乐读。读书有苦读和乐读,这两种读书的形式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乐读”时发生的。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时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也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也会从开始的苦读逐渐升华到乐读的境界。 2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分) 23、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4、第段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一味的乐读有哪些弊端?(2分) 26、除了苦读和乐读,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策略?试简述。(3分,30字以内) (五)、写作(5分45分 其中5分为卷面书写分) 2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请在所选题目前括号内打“”( )题一:人生天地间,许多的事,许多的人,常常让我们感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让我身受感染。父母的辛劳,陌生人真诚的帮助,献身玉树的阿富请以“ 感染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晴朗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