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第十三周演练题一. 口语交际训练(2分)仿指定格式和话题仿句例: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_,_。二积累运用(38分)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窥望(ku) 趱行(zn) 怄气(u)聒噪(u) B嗔怒(chn) 省得(xn) 恁地(nn)干系(x) C勾当(u) 撇下(pi) 怨怅(chn) 计较(jio)D兀自(w) 尴尬() 逞辩(chn) 朴刀(p) 2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C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虑事周到。3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杨志与都管、虞侯各怀私心。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 BC D 4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6对智取生辰纲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B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D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7、选词填空。 (4分,每小题1分)(1). 屠户横披了衣服,_ _(. 挺 B. 鼓 C. 腆)着肚子去了。(2).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_ _(A. 跌 B. 歇 C. 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_ _(A. 漂亮 B. 华丽 C. 轩敞),也还干净,就_ _(A. 给 B. 送 C. 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 _(A. 看望 B. 请教 C. 留心)些。(4). 屠户把银子_ _(A. 拿 B. 捏 C.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 _(A. 伸 B. 舒 C.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 _(A. 收 B. 缩 C. 放)了回去,往腰里_ _(A. 揣 B. 塞 C.放)8杨修之死节选自_,作者是_,名_,号_,_朝 家。(3分)9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_(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_(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_(4)但曹有问,植即依条答之。_10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分析曹操的性格。(3分)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分析:_11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3分)(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2)曹操忌妒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被杀。(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_12你认为曹操该不该杀杨修?你对杨修被杀有什么感想?(3分)_三. 课内文段阅读(一) (15分)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1.选文第一段除了从 , 等方面对范进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行了 描写。(3分)2.用“”将第一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3分)3.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 ,表情是 (3分) 。4.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3分)5.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二) (15分)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复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操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前面,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斜刺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1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3分) _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 (3分) _3你认为本文中曹操的形象和你在历史上学的曹操一致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_4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3分) _5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去学习的? (3分) _四作文:(50分)题目:初三生活的苦与乐要求:1. 选取初三生活中几件典型事件,表现自己的苦与乐。2.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的议论、抒情。. 600到800字。参考答案一. 答案举例: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条鱼的大海;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片树叶的树。答题要点归纳:(1)指定话题不能变;(2)所仿的句子应是比喻句;(3)所仿的内容要合理。二.1解析:A窥望ku;C计较jio;D逞辩chn。 答案:B2解析:B是为了让杨志坚信酒中没有蒙汗药。答案:B3解析:“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错。答案:D4解析:“补叙”是布局谋篇上的需要;是为了结构的严谨而把一些影响情节的细节放在篇末交代,这样,既可以结构紧凑,又可以使内容完整,深刻。答案:D5解析:A历史上有方腊、宋江起义;B宋江、林冲是上流社会的人士;D“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错。答案:C6解析:劫生辰纲是集体行动,“消除走路寂寞、恐惧”显然说不通。答案:B 7.(1)、C (2)、C (3)、C B B (4)、C B B A 8三国演义 罗贯中 本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小说9(1)杨修为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冒犯了曹操的禁忌。(2)曹操假装吃惊地问道:“什么人杀了我的贴身侍卫?”(3)丞相不是在梦中,您(被杀的人)才是在梦中呀!(4)只要曹操有问题,曹植就按照条文的内容回答他。10揭露曹操的虚伪、奸诈。曹操肯定不会杀他的爱将夏侯惇,但也要装装样子,以遮盖众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处理这件事。下令“厚葬”杨修,则表示他有悔悟之意,借以收买人心。 11这四条原因,以第四条的说法较全面且符合小说的叙述,以第二条的说法较为简单、片面,不可取。第一条是直接原因,第三条是次要原因。所以第四条更有说服力。(如果同意第一条、第三条的分析,强调这两方面的原因的重要性,也不为错。)12此二问答案均不惟一。第一问略。第二问,参考:总的来说,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