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一).doc_第1页
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一).doc_第2页
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一).doc_第3页
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一).doc_第4页
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 订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一)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 (考生注意:答题时要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得 分批卷人一 名句积累(15分)1.采菊东篱下, 。 ( 饮酒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 , 。(爱莲说)3.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 )4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是关雎的结构特点,其中反复出现的诗句是:“ ” 和 “ ”。 5士气和战机在军事上是很重要的因素。齐鲁长勺之战,曹刿乘“彼竭”之虚,奋“我盈”之威,能以弱胜强、克敌制胜,战时必待齐人三鼓后才进攻,这是因为: , , 。 6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行路之难、命运坎坷的句子是: ,7古诗文中“景中寓理”的名句极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来,标明出处和作者(3分): , 。得 分批卷人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锦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8本文选自 ,作者宋濂是 代文学家。(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假借于藏书之家 裘葛之遗10作者自叙青少年时期求学艰难经历的时候,总能有针对性选取足以启迪鼓励青年人立志求学的典型事例来叙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自叙青少年时期求学艰难经历的?(2分)11本文为更好地达到启迪、鼓舞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3分)12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成为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分)13品读上文后,完成下列对联:(1分)上联: 交 雅 友 马 生 谒 长 者下联: (乙)参照注释阅读五十步笑百步,回答下列问题。(5分)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注释】梁惠王:战国中期韩国的国君。魏国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故又称梁。寡人:古代君主自称。加:更。请:谦敬副词,意思和现代的“请允许我”差不多。填然:形容鼓声。曳(y)兵:曳:拖着。兵,武器。曳兵,倒拖着武器。步:古代一“步”相当现代的两“步”。1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2分)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15 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哪种情况?(2分) 16 据上面短文,简约概括梁惠王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何妨闭门读书 余秋雨抗击一场来势汹汹的流行病疫,必然以一部分人的极度繁忙和大部分人的极度空闲为标志。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不能像英勇的医务工作者那样战斗在第一线,减少聚集和交际也是一种贡献。好几位朋友打电话来告诉我,从前怎么没有想到,一天能丢掉那么多事情,空出那么多时间。 空闲,而且是被某种强制性的氛围所闭锁的空闲,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纯粹,很多人真不知该怎么来接应它。打电话、看电视、上网,当然都无所不可,但是我还是建议趁这个机会多读点书,因为真正的读书所需要的那种纯粹的空闲,在当代的正常情况下已经很难找到了。 我一直叹息,现代人读书过于草率,其中尤其以那些所谓的“读书人为最。在信息繁密、取用方便的情况下,我们处处可遇见似乎博览群书、无所不知的人,却很少看到有人舍得把自己沉浸在书堆里,心无旁骛,百念全消,就像闭关修行一般。说实话,要这样做,需要一些客观条件,而这样的条件只有负面事件才能给予。 对此我有一点切身的体会。一个星期前中央电视台要拍摄我的一些早年生活片断,几位编导特别希望我领着他们去寻找我在“文革”期间到浙江奉化的一个半山腰称病避难的那个屋子。差不多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居然被我们找到。一幢原先被称作“中正图书馆”的老楼,没有被造反派发现而躲在山上,真是奇迹。我通过早年一位老师的关系借住在老楼的一间小屋里,整幢老楼绝大多数时间就是我一个人,我几乎翻遍了蒋介石要他儿子蒋经国读的所有古籍,以至今天打开那些陈旧书架时的熟练程度,仍然把真正的管理员吓了一跳。当时我在这里,举目无亲、吃食无着,更找不到电话、邮局、电视。报纸,是彻底的放逐和封闭。废弃的老楼外是密密的树,树外是层层的山,山顶是厚厚的云。山外的政治运动又波诡云谲了吧?我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从两个山民口中听到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才大吃一惊,离开那里。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以四部备要作靠山,比较深入地钻研了中国文化。这种钻研,近似“失踪”;,致使前些年有些评论家一直兴致勃勃地编造着我的这段历史,我也一直想找到这幢老楼作为反驳,现在终于找到了,什么时候真想带他们到那幢山间老楼一游。 这种封闭式的沉浸使我神醉心迷、欲罢不能。“文革”结束后,世事昌盛,门户开放,诱惑很多,但对我来说最大诱惑却是再度沉浸,于是又主动地闭门沉浸了三年。只不过这次鉴于自己知识结构的失衡,沉浸的是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学理,边读、边译、边写。最后当我带着几部学术专著的书稿离开上海东北郊那间13平方米的小屋时,已脱胎换骨。 这两番经历养成了我的一个读书习惯:绝不东翻西翻、浅尝辄止,绝不见缝插针、手不释卷;要读书先把大门关上,电话拔掉,收起精神,稳住气息,而且,桌上只能有一本书。这样的机会已经不是很多,因此我敏感一切有可能静心读书的信息,即便这种信息是负面的,也要通过读书使它们变成正面。一位朋友因事犯法,要关四年,我便写信到监狱,祝贺他这个大忙人竟然能获得这么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并建议他主攻英语。四年以后,他是带着一部60万字的译稿走出监狱的。 现在很多市民为了躲避时疫而获得静心读书的机会,情况要比我的这位朋友优越得多,也比我当年的山间读书舒心得多。我建议系统地读点什么,而且细嚼慢咽,静静品味,真的读出一些感觉来。如果有一些好书能让自己、连同自己的日常生活“失踪”一些时日,那就更好了。 至于阅读书目的选择,则应各取所需,各随其便。如果要我说点看法,我会建议年轻的读者在灾害的背景下尽量选读一点有关人类命运、人文精神和生命意义方面的书。这本是我们文化思维上的欠缺处,这次由一场如此凶险的病疫来为我们补课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城市的精神秩序,都是通过灾难来建立的。但灾难本身不能作这种建立,中间必须有大量的“灾难思考者”,思考者边上又有行动者。经由他们,灾难成了学校。 灾难还会淘洗文字。前些年文化界那些伪装勇敢的尖声厉气和伪装不幸的唧唧哝哝,现在被真正的勇敢和不幸比照成了无聊。经受着灾难冲刷的人们,再也不会去侍候那种以喜庆为标榜的虚假、以传统为标榜的陈腐、以精品为标榜的忸怩、以高雅为标榜的躲避了。因为这些标榜,都以背离真实、背离人道、背离生命为共同特征。今天显露在人们面前的,是跨越千年之后必须清醒面对的严峻。读解严峻,有一半要依靠书本。原因是,病疫的种类虽然十分陌生,灾难的形态却是非常古典。 由此可见,灾难中的“闭门读书”,只能半开半闭,不能把灾难完全关在门外。 正写到这里,电话响起,上海的几家电视台要拍一个公益片反复播出,希望由我写词,由陈逸飞先生拍摄。我凝思片刻,写了下面几句谁也不想预约灾祸。如果它不期而至,我们却也懂得:人类的净化,大半来自病疫,人类的互助,大半来自危急,人类的高贵,大半来内灾难,当一切很快过去,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们跨出了多大的一步!智者不乱,仁者无惧。 这是来自书房的声音,是书房对病房的支持。二零零三年五月五日17给加点字注音(2分):氛围( ) 波诡云谲( ) 浅尝辄止( ) 忸怩( )18作者讲自己闭门读书的特殊经历的用意是什么?(2分)19第段中作者建议读书时要“能让自己、连同自己的日常生活失踪一些时日”,“失踪”是什么意思?(3分)20段作者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城市的精神秩序,都是通过灾难来建立的。但灾难本身不能作这种建立,中间必须有大量的“灾难思考者”,思考者边上又有行动者。经由他们,灾难成了学校。”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灾难可以成为学校”的道理。(3分)21如何正确理解第段“病疫的种类虽然十分陌生,灾难的形态却是非常古典”的含义。(4分)22灾难时,作者提出的让我们“闭门读书”的建议有哪些?(3分)23作者为何在文章结尾处引用自己的诗歌?(3分)24仔细阅读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下的诗歌,写一段话,100字左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闭门读书与无惧灾难”之间的关系?(5分)三、 作文(60分)28下面的文题,任选其一。作文(1):唤醒心灵作文(2):在 上(里、中等)跳舞(填上适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要求: 1.要抒写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4书写要认真、工整,做到卷面整洁。5文中涉及到的人名和班名、校名等均用“x x”代替。一、1悠然见南山2。不蔓不枝,中通外植,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4。关关雎鸠 参差荇菜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等二、8略9略10。求学之难;读书之难;求师之难;生活之难11。作者少年求学艰难与同舍人的对比;少年求学艰难与太学优越环境的对比12。人的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关键等13。略1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15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 16。缺少自知之明,愚钝。17。略18。人读书需要静心沉气,潜下心来。有时需要创设特殊的环境。19。围绕“忘记世俗的纷扰,忘我地投入到读书之中。”谈20。可结合非典的影响谈。21。病疫是新出现的,但人类抵抗灾难的心理历程、心灵体验是一致的或相似的22。读书习惯:绝不东翻西翻、浅尝辄止,绝不见缝插针、手不释卷;要读书先把大门关上,收起精神,稳住气息,敏感一切有可能静心读书的信息,即便这种信息是负面的,也要通过读书使它们变成正面;灾难中的“闭门读书”,只能半开半闭,不能把灾难完全关在门外。23。重申原话题,强调主题。24略装 订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初中语文阶段验收试卷(二)(第三册)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 得 分批卷人二 名句积累(12分)1国破山河在, 。( 春望 )2 ,一览众山小。 ( 望岳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桃花源记)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景的名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江南之美景的句子是: ,6古诗文中表现作者安品乐道的名句极多,请写出两句来,标明出处和作者(4分): , 。得 分批卷人二、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甲)阅读三峡,回答下列问题。(17分)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本文选自 ,作者 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1分)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襄陵: 飞漱:略无阙处: 涧肃:9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10作者写三峡水多流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你还能举出其他文中描写水多流急的语句或诗句吗?(至少两句)(4分)1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12品读上文后,创作一幅对联:(2分)上联: 下联: (乙)参照注释阅读庄周家贫,回答下列问题。(6分) (一) 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日:“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鳅鱼焉。周问之日: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 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注释】贷粟借粮。【监河候】监河的官。诺好。(邑金):封地交纳的税金。金,古时货币单位,相当于20两。作色脸上现出怒色。鲋鱼:鲫鱼。来:语气词,呼唤鲫鱼使之注意。邪:“耶”。波臣:为东海龙王管波涛的臣子。斗升之水极言其水量之少。激:引。常与:经常作伴的(指水)无所处:没有地方安身。枯鱼之肆卖干鱼的铺子。13庄子是 家代表人物。(2分)14监河侯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2分) 15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有句俗语与这个故事意思一致,你知道是哪句俗语吗?(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感谢失败毕淑敏每当我们开始干一件事时,总难免要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你将一事无成。在失败中反思和奋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本领。你想长大成人,想超过别人的话,就更要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 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在日本有“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者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这给予当时在座者以极大的鼓舞。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他曾经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他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集团中。当他七十二岁时,他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他从一个国际知名企业家一下子变成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有人以为他肯定要自杀或从此愁苦一生。但是他没有,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方面的小公司。他说,感谢失败,如果不是失败,他就不可能有机会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体验什么叫东山再起,更没有机会和年轻人一起挑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 他叫和田一夫。他为什么能这么快地调整心态,他有秘诀吗? 有的,他有两大秘诀,一个是光明日记,另一个是快乐例会。他从二十岁开始就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只记录快乐的事情,相信人生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以此激励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他把这种日记叫做光明日记。 与此同时,他在办企业包括后来重开公司期间,每个月要召集一次例会。在谈工作前,要求每个与会者用三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自己本月来最快乐的事情,以此调动大家的情绪,使一些情绪低落者都受到感染,从而群情振奋。这种例会,他称之为快乐例会。 我们更多的人过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大起大落。但是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一样会有各种各样的快乐和挫折。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和由此带来的酸甜苦辣呢?田一夫的秘诀,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往光明处想,这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如果你正经受着生命的磨难,如果正在人生的山道上爬坡,如果您想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为什么不学学和田一夫? 失败是一种痛苦,它会让你伤心落泪,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坚强、坚韧,让我们得到内涵,造就了我们的韧性。 成功固然可喜,可有些人因为这而停滞不前,就大错特错了。只要我们珍惜拥有、勇敢面对失败,并在每一次失败时,重新站起来,勇往直前,我们的人生就会更有意义。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他农民出身,经历坎坷,种过田、开过手扶拖拉机,在40岁以前,他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 但是,他只身下海,从做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奇迹般地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如果出生在城市,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可能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说:“也许可能。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不生长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的失败和苦难,而像其他农民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过下去,绝木会开办自己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感谢失败和苦难。” 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幸福。生活有时常常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许多时候,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志气、奋斗、体魄。而苦难却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在加上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累积起来,就拉上了成功的手。 人们的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抽查了1000位财富在1000万美元的富翁,调查了他们的生活,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家庭中,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是在贫民窟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换出难以置信的结果。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亲爱的朋友,在人生的长河中,失败和苦难都是难免的,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们。16给加点字注音:(2分) 赫赫有名( ) 挫折( ) 奇迹( ) 契机( ) 17文章中引用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的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18文中例举曾经历过失败的日本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田一夫的事的目的是什么?(3分)19如何正确理解“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幸福。生活有时常常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句话?(4分)20作者在文章中用加减法的比喻来阐释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比喻句再阐释这一道理。(4分)21你同意作者的“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这一观点吗?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4分)22作者谈了很多自己对“失败”作用的理解,深刻睿智。在生活中,你如何看待“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