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吴均,字 叔庠, 南朝梁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 艺文类聚 。(二)重点字词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2)相鸣:互相和鸣(13)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纶: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看课后注释)(三)翻译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四)根据意思写句子A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E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五)结构和内容分析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六)其他1、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七)、写作特色: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五柳先生传(一) 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陶渊明 ,名 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 (朝代)。课文选自陶渊明集 ,体裁是传记。(二)重点字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2)因以为号焉 以为:以之为。(3)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4)性嗜酒 嗜:特别爱好。(5)亲旧知其如此 旧:这时指旧交、旧友。 (6)造饮辄尽 造:往、到。辄:就。(7)其在必醉 期:期望。(8)曾不吝情去留 曾:竟,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9)衔觞赋诗 觞:酒杯。(10)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1.造饮辄尽 造:到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三)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生活,性格特点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四)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从不在意该走该留。(五)赏析(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常著文章自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我认为不过时。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4)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5)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六)练习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马说(一) 文学常识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退之 , 唐代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韩愈文选,体裁是说。(二)重点字词1.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喂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材:才能 是:这样 虽:即使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9.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三)1、用课文原句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千里马:人才;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伯乐: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第二问略)(四)翻译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打它却不采用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人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中,不能以千里马著称。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送东阳马生序(一) 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代(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文体是 赠序。(二)重点字词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 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第二次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1.通假字: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2.古今异义: 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3. 一词多义: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相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信,与朱元思书。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从,当余之从师也。其:他,俟其欣悦; 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至:周到。礼愈至; 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若:好像,烨然若神人; 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 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 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 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4. 词语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三)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目的是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四)翻译句子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五)赏析(1)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2)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我的概括: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1用原文填空。(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选自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作品秋词“诗豪”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运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赤壁注释: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注释: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起一经”和“四周星 ”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破碎的国势”比作“风飘絮”,将“自己身世的浮沉”比作“被风雨吹打的浮萍”,其中对偶的句式,既了抒发了作者的触景生情、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30-2-6:2025 FR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 Part 2-6: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electrical pressure sensing controls including mechanical requirements
- JJF(石化)061-2023碱性氮测定仪校准规范
- (2025春新版本)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 2025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重庆火锅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新高考方案课件
- 新解读《GB-T 18185-2014水文仪器可靠性技术要求》
- 暑假复习:静电场及其应用 -2025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
- 重庆天然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世界气候与中国气候-2023年中考地理非选择题突破(原卷版)
- 百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化学试卷
- (2025年标准)蔬菜订单收购协议书
- 茶壶课件教学课件
- 放射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描述课件
- 孟良崮战役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手册(20130703)
- 钢筋加工机械技术状况常检查记录表
- 《全国建筑设计行业收费标准》(2022年编制)的通知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