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因此,在2007年高考古诗词阅读考测中,比较阅读题占有相当的比例。有重庆、湖北、江西、辽宁、浙江等五个自主命题省市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超过全部18套试题的四分之一。【考点展示】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4、关于字词的比较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题型一:意象类答案构成:概括意象特点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题型二:意境类答案构成:找意象;点特点析感情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 (宋)周 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小试牛刀】1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2008深圳一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思考】试分析词中所写的两个画面有哪些异同?【答案】(1)去年元夜时的情景:花市、明月、柳下、佳人、情景交融;(2)今年元夜时的情景:花市、明月、柳下、缺了佳人,物是人非。惆怅悲伤,抚今思昔,触景伤怀而“泪湿春衫袖”了。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题型三:情感类答案构成:描图景;点特点析感情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重庆卷)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思考】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提示:注意抓住苏诗中“只恐”“故烧”,白诗中“惆怅”“惜”等体现情感的字词加以理解。)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江西卷)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 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思考】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吴诗通过宫内外环境的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问政事的不满。李诗则借古讽今,警示统治者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小试牛刀】1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广州一模)南堂五首(之五) 纵笔三首(之二)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簟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注: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簟:竹席。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时年64岁。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思考】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不同。A、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B、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思考】试从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这两首小令的异同。【答案】(1)第一首诗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地表现了羁旅悲怀。(2)第二首诗作者写在满天秋意里泛舟洞庭下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飞动,透露了开朗乐观的情怀。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题型四:手法类答案构成:点手法点明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析效果表达效果+情感效果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江西卷)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思考】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官,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是宫外与宫内的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则是今与昔的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例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浙江卷)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思考】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提示:吴激所剪裁的唐人诗句,除刘禹锡乌衣巷之外,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词借题咏自己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之事,抒写了江山易主的亡国之痛。)【小试牛刀】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晨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雨晴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思考】两首诗的后两句表现手法的相同点是什么?【答案】(1)所写的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法。(2)杨诗用想象中胜春时的喧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留住)的惜春心情。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思考】两首诗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王诗采用衬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与碧绿的荷叶、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照,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面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2)白诗运用细节描写,直接表现少女腼腆活泼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4、关于字词的比较题型五:炼字类答案构成:释含义字的含义描图景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析效果表达效果+情感效果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高考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思考】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思考】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1)“绕”字好,含有环绕之意,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2)“晓”字好,含有破晓之意,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小试牛刀】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思考】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1)“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2)“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平调(之二 )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思考】针对李诗中的“枉然”与“借问”二词、刘诗中的“真国色”的三字,比较一下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处。【答案】“枉然”与“借问”二词,一抑一扬,顺笔否定神女,赵飞燕都不能与红牡丹媲美,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回旋其中;“真国色”,才能如此“动京城”,反过来也正反映了此花的“真国色”.【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 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的“依”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答:“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 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2.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 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杜诗:_;_。周诗:_;_。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机检修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制品机械成型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软体家具制作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数控磨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院长面试题题目及答案
- 园区选调面试题目及答案
- 渝北街道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铁路既有线施工设备维护安全措施
- 影视创作面试题目及答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规范
- 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果专家鉴定意见范文
- 私宴合同协议模板
- 粉尘定期清扫制度
- 小学实验室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计算机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
- 欧莱雅物流管理模式
- 《冲击波疗法》课件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及MWORKS实践 课件 4 MBSE教材讲义 第四章 设计仿真一体化的MBSE方法
- 《中国世界遗产》课件
- 糖尿病眼底病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