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导学案).doc_第1页
《坛经》两则(导学案).doc_第2页
《坛经》两则(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坛经两则(导学案)授课人:祁阳一中 桂巧艳一、学习目标1了解坛经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落实文言文知识。2理解禅宗流派及其思想,培养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3感知佛理禅趣,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与生活的感悟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坛经的思想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禅宗流派及其思想,培养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与生活的感悟能力。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下注释,将重要注释写到课文中,并勾画重点字 词句,完成下列问题。2.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停留 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利:锋利3.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B、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C、如为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D、法以心传心 何以渐顿?4.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意义。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 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世人尽传南能北秀 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5.坛经是一部怎样的经文?坛经两则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请概述。探究案:探究文本提升能力一、文本研读1.研读慧能受法思考:五祖为什么选择三更传法慧能,并叮嘱即速离去?2.研读南能北秀思考:文本是怎么评价顿悟、渐悟的?你的评价是什么?二、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请结合生活与学习,分享让你感悟最深的佛理禅趣(可佛理故事,可来自佛典的一些词语、可含禅意的诗歌)。(可参考学案中提供的交流分享资料)。【知识链接】1.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2.禅宗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以六祖慧能的言教坛经为经。3.坛经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集录。【分享交流参考资料】1.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蕴含丰富人生道理。请查辞书或网络,了解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大千世界、天女散花、水涨船高、本来面目、头头是道、自作自受、自欺欺人、同床异梦、闭门造车、皆大欢喜、拖泥带水、神通广大、引火烧身、鹦鹉学舌、解铃还须系铃人等。2.许多诗人受到佛理禅趣的影响,如王维、杨万里、苏轼、柳宗元等。他们写花鸟、绘山水、吟闲适、咏渔钓的诗词中有的就含佛理禅趣。复习所学过的,想想他们的诗词意境的特点,并分享你从中感受到的特点。如:(1) 悟 道 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2)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4)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5)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6)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3.搜集自己喜爱的佛理小故事从中去谈悟到的人生道理。参考故事: 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放下老和尚又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抱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抱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放下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4.生活中许多人用行动在诠释佛教智慧。参考生活实例:张式无喉自然复声疗法:张海恭老师在33岁的时候,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