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栽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保护地栽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保护地栽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doc_第3页
保护地栽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doc_第4页
保护地栽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地栽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简介主要应用于蔬菜、果树苗木、花卉等园艺作物和药用植物的生产。保护地栽培可以不受生产的季节性限制,使植物避开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发育成长;可以延长或提早植物的生长期和成熟期,成倍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蔬菜生产中,它与露地栽培以及贮藏、加工等措施相配合,对于保证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有重要作用。保护地类型主要有下述几种。风障畦在东西向畦的北面设置挡风障的保护地。风障高约1.52.5米,向南倾斜。每排风障一般可保护26畦,其作用在于稳定障南的小气流、减少太阳辐射能在畦面的损失,提高障前气温。障南第一畦称并一畦,白天气温约可提高56,自并二畦以后各畦增温幅度依次递减约1。而每增温1,约相当于作业期或成熟期提早35天。这对排开早春绿叶菜类供应、提早果菜类蔬菜栽植以及保护甘蓝、洋葱等幼苗越冬等有重要作用。如在东西向畦的南面设置向北倾斜的矮风障(高约0.60.8米),每畦一障,或在畦田上方用秸秆材料搭成稀疏的棚顶,则有疏光降温的效果,多用于怕日光直射的植物(如姜、人参等)栽培和夏季蔬菜育苗。地面覆盖畦在畦土表面加以覆盖的保护地。又分3种:简易覆盖。主要用苇茅苫或蒿草、马粪等作覆盖物,用以保护菠菜、芹菜等蔬菜的越冬幼苗。对单株常扣盖纸帽、塑料薄膜帽或泥瓦盆,在栽植单株的穴坑顶部盖玻璃片,或用苇穗、高粱穗围护,以达到防风、防寒、保温的目的。地膜覆盖。即在垄或高畦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有保持水分、提高地温(35)和促进根系发展的作用。地膜改良覆盖。即在早春将地膜覆于栽植蔬菜的沟顶,天暖断霜后顶膜落地成为地膜。阳畦(冷床) 或称洞坑。畦北设风障,四周围筑土墙,北墙一般略高于南墙。上面用玻璃、塑料薄膜或蒲席、草毡覆盖。由于畦内白天可充分吸收太阳光热,夜间可以保温,约可比露地夜温提高10以上。近年推广的改良阳畦,系在阳畦基础上加以适当改造而成的小型单屋面建筑物,高约1.21.5米,屋顶用植物秸秆作材料,上铺泥土,前面盖玻璃框或塑料薄膜。其优点是工作人员可蹲入操作,透光保温性能也优于传统阳畦。温床结构同阳畦,但增加了土壤加温。热源为厩肥酿热或用电热线。加温期间床内夜温可提高到2530。此外,也可在露地做成加温畦或加温埂,在寒冷条件下进行早春生产。温室包括塑料大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一般的温室只能调节温度条件。高级温室则还能控制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见彩图)。温室的建造费用较为昂贵,但由于它调节控制环境条件的性能优越,在冬季较长的寒冷地区有继续发展的前景(见塑料棚)。保护地的环境条件在保护地内,温度、光照、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都与露地有明显不同。温度保护地的各种覆盖物减少了空气的流动和热传导,从而可使太阳光能和人工加温热能的散失减少。其中,透明覆盖物由于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部分地阻止由内向外的热长波辐射透过,可使保护地内温度显著高于室外气温。保护地内温度也可通过增减保护设备和控制通风量来调节。夏季高温季节,在撤除周围覆盖物和实行全部通风的条件下,利用透明覆盖物减少阳光透过的性能,可使保护地内保持相对的低温。此外,各种保护地的增温效果也与当时当地的气候和保护地的土壤质地等有关。光照保护地(除风障畦外)内的光照强度一般只有露地的5060,尤其在日照时间短的冬季,对植物生长影响很大。为此除需采用透光率好的透明覆盖物和有利透光的设计外,还要在减少覆盖物污染、稀植,以及人工补充光照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空气封闭式的保护地如温室、大棚等由于空气流通量不足或与大气环境隔断,内部空气中的CO2含量在晴天上午9时以后常低于大气中CO2的含量(300ppm)。当低于200ppm时,就处于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停止,需要人工补充 CO2。最简便办法是在保护地内施用有机肥料,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的呼吸作用,释放CO2(能维持3001500ppm)。此外,也可施用液体CO2和干冰或燃烧白煤油(无硫)、液化气、沼气等来获得CO2的补充。与此相反,酿热温床因以有机肥作热源,土壤内CO2含量常过多,有害植物根部,应注意通风调节。水分保护地内的蒸发量常小于露地。简易保护地因地温较低,蒸发量也小,浇水之后地温更迅速下降。因此保护地栽培的浇水量宜小,间隔时间宜稍长;简易保护地的浇水时间以晴天中午前后为宜。空中喷灌常使空气湿度过高而引起较多病害,一般以采用地面小喷灌或沟灌为宜,地下灌溉尤佳。方式保护地栽培与露地栽培不是截然分割的。按保护的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栽培方式:风障栽培各类作物除因局部气温和地温提高而可提早播种、栽植外,栽培方式基本与露地同。栽培管理技术较简单。早熟栽培冬季在保护地育苗,春季定植于露地。可提早各种蔬菜或其他作物在露地的定植期和成熟期,或延长分次收获的采收期,大幅度提高总产量。延迟栽培又称延后栽培。夏、秋在露地育苗,冬春寒冷季节在保护地生长。又可按生产条件和目的分下列3种方式:抑制栽培。主要用于严冬时节果菜类和叶菜类蔬菜。一般要求植株在冬至前约2个月充分长大,果菜类接近长成成品果实,以便在冬季生长受抑制条件下仍可通过一定的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而缓慢生长、成熟。抑制栽培的果菜类大多按有限生长的要求采取摘顶、摘心等管理措施(矮生菜豆则可放任生长)。由于植株受环境条件和封顶的限制不再继续增大,故可采用较高的密度。补充栽培。如花椰菜在露地条件下长成带小花球的营养体后,冬季移栽或带土囤放于温度15左右、无光或少光的保护地内,则叶片内养分向花球输送而形成大花球。假植栽培。将冬前露地长成的植株(芹菜、莴苣等)带土挖出,密集地囤放在无光贮藏沟内,白天通风并让日光照射,保持515温度;夜间覆盖防寒,保持25。囤放的植株可缓慢生长,并延续12个月以上保持产品新鲜。这种栽培措施由于兼有贮藏的性质,故又称假植贮藏。促成栽培又称不时栽培。是完全的保护地栽培,植物一生全在保护地的综合条件下生长成熟。但有的是始终在一种设施内生长;有的则先在最优设施内育苗,以后移栽于其他较简易设施内生长。也有几种不同方式:全光促成栽培。植物始终在太阳光照下生长。如温室促成栽培,系在秋冬、春季分期育苗、定植和采收。栽培的蔬菜种类、茬次安排等需因地制宜。密囤栽培。将露地栽培形成的营养器官(如贮藏状态的干叶大葱、蒜和带有长须根的韭菜鳞茎等)密集地排列在畦内,缝间撒入泥土,充分灌水,保持1525的温度,使之在有光、弱光或无光下生长。在有光下生长者产量高,无光下生长者产量低,但产品黄化柔嫩。约30天采收一次。菌蕈栽培。在无光的暗室、地窖或遮荫的弱光下,利用各种培养基生产草菇、香菇、平菇、凤尾菇等食用菌的方式。软化栽培。保护地草莓栽培一选择品种 选用浅休抿的早熟品种,如丰香、静香、宝交早生、春香等。二、育苗1、母株管理:选用匍匐茎形成的秧苗与母株分离,培育成新的草 莓扩种苗。母株成活后产生花序要及时去掉,积累营养,以促进抽生匍匐茎和培养健壮子苗。2、培育壮苗:当匍匐茎抽生幼叶时,前端用细土压住,外露生长点,促进发根。进入 8 月以后,匍 匐茎子苗布满床面时,摘心、去掉多余匍匐茎。一株保留 56 个匍匐茎苗,多余的匍匐茎去掉,910 月即可培育出壮苗。三、定植1、整地。栽前周整地,施腐熟畜肥 15002000kg667 ,沟施磷酸二铵5070kg667 ,硫 酸钾 8lOkg667 ,沟施深度为 1015cm。施后深翻、耙平、起垄,垄宽 30cm、高 15cm。2、定植时间。8 月下旬到 9 月中旬。3苗木要求。选用 47 片叶,茎粗 08cm 以上,单株鲜重 2540g,根系发达的壮苗。4、株行距。垄面中央开一小沟便于灌水,苗栽植在小沟两边,行距 30cm,株距 15cm。5、栽苗。选阴天或遮荫栽苗。栽苗时弓背方向朝向垄沟,将来花序及果实垂落于垄的两侧,便于管 理。栽苗后立即浇透水。6、扣棚铺膜温室扣棚时间依果实计划上市期而定,如 3 月中旬上市者 1 月底至 2 月上旬扣棚。扣棚 后覆盖黑色地膜,盖膜时随盖随将苗破膜放出。四、定植后管理1、肥水管理。越冬栽培温室草莓扣棚后,室内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而这个时期植株生长旺盛,需 水量大,当新叶长到 34 片叶时,花蕾露出,应结合追施化肥浇一次透水,追施尿素5kg667 ,磷 酸二铵 20kg667 。2植株管理。及时摘除植株抽生的匍匐茎,做到随见随除,集中清出室外销毁。生长季节要不断除 掉老黄叶、病叶和弱势侧芽,集中营养提供结果。在开花前疏除多余的花蕾。大型果品种保留 2 级序花 蕾,中、小型果品种保留 3 级序花蕾。3、温湿度调控 (1)定植至休眠:白天温度 2026,最高 30。 (2)恢复生长至开花前:白天温度 2028,夜间 8lO,温室内的适宜相对湿度为 60。 (3)花期:白天 1822,不得超过 25,否则影响花粉发育。开花期室内湿度 40为宜。 (4)结果期:白天 1622,不超过 25,晚上不低于 8lO。4、花期辅助授粉温室内通风量小,昆虫少,不利草莓授粉和受精。辅助授粉可以采取每 667 温室 放蜂两箱,或用毛笔人工授粉。5、休眠管理适当擗底叶、腋芽,浇冬前水,喷药预防病害。6、肥水管理(1)浇水:温室草莓恢复生长至开花前保持上壤湿润即可。开花座果后需水量增加,应及 时灌水。果实成熟期需适当控制灌水。(2)追肥:开花前用磷酸二氢钾和喷施宝叶面喷施 12 次,间隔时 间为 10 天,座果后结合浇水,施尿素和磷肥 lOkg667 。五、病害防治1、灰霉病。现蕾到开花期预防灰霉病,可用 25多菌灵300 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1000 倍液, 每隔 7 天喷施 1 次,共喷 3 次。也可用 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退菌特1500 倍、65代森锌可湿 粉 500 倍液等喷洒防治。2、细菌性青枯病。在发病初期用 100500ppm 农用链霉素喷雾,710 天 1 次,共 34 次。六、采收与包装运销1采收。草莓花后 40 天左右,果实颜色变为红色时,收获在早晨凉爽时用手把果柄摘断,轻摘轻 放,分级包装。2、包装。选择长 5070cm,宽 3040cm,高 1520cm 的塑料(硬纸板或薄木)箱,箱内嵌入软纸或 塑料沫,将果实轻轻放入箱内。3、运输。冷藏车或带棚卡车在车厢上垫草帘,将果箱挨紧排放,上面盖纸后再横向排放第二层,装 箱 35 层,最上层加盖防尘罩、封车。4、储存。临时储存的存放库要通风、凉爽、整洁。在 34的条件下可存放 23 天。速冻冷藏要 把果实去除萼片,清水洗净,然后放入 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清水冲洗,沥水后装塑料盒(袋),送入 零下 2530冻室内速冻 57 小时,再放入-18冷库存放。注意事项果品质量问题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要想提高果品质量,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措施。如增加棚内光照、增施CO2气肥、叶面喷施微肥和增施磷、钾肥等,并开张树冠,控制枝条旺长,加强扣棚后地温调控等。越夏问题解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果树的越夏问题,主要是做好保叶、养根、壮树、壮枝等工作。果实采收后,打开棚膜,阳光充足,遇到的问题是老枝叶衰老与更新、新梢加速生长。特别是雨季一到,水分充足,往往会导致枝条徒长,延迟落叶,影响翌年果树产量和效益。解决果树越夏问题的关键:一是及时修剪。桃树要将已经结果的老枝疏除,保留未结果的新梢,并将直立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死枝、背上枝一并疏除,及时喷施生长抑制剂等,控制枝条旺长,以形成饱满的花芽;葡萄要及时摘心、抹杈,摘心不要过重,顶端要保留几个副梢,防止冬芽萌发。二是实行预备苗制度。把预备苗植于钵体或网袋内(尤其是葡萄的某些品种),在圃地集中培育,使之形成花芽,将已结果树于秋季落叶后移到棚外,并把预备苗移到棚内,进行促成栽培。这样循环轮茬栽植,可使同一个大棚连续使用多年,保持高产高效。授粉问题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空气湿度大,往往造成花粉黏滞、扩散困难,授粉受到极大限制。为保证授粉良好,应加大授粉树的配置比例,采用自花授粉能力强、花粉量大的品种。最好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并结合放蜂、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等其他措施。土壤管理问题实行浅定植、起垄栽培,最好加盖地膜(之前要施足基肥)。这样既可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地温,增加棚内光照,又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滴灌。棚内环境问题棚内的光照强度一般仅为露地自然条件下的60%70%,严重不足的光照会造成枝叶虚旺生长,光合强度降低,影响果品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注意控制棚高,一般掌握棚脊不高于3米,棚肩控制在1.21.5米;地面最好铺反光膜,充分利用反射光;选用透光性好的薄膜;限制枝量,控制背上枝旺长。棚内温度调控:重点是花期温度的调控,这一时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时期,一般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不低于6。其他各物候期对温度的要求相对不甚严格,温度控制在628即可。棚内温度的调控,夜间主要靠加盖草苫或棚被保温,白天打开气窗通风降温。提高扣棚后地温:扣棚后往往会出现地温与气温不能同时升高的问题,通常是地温较低。地温低常造成萌芽迟缓、不整齐,先叶后花、花期不齐,坐果率降低等不良后果。要提高扣棚后地温,可于扣棚前12个月在树下覆盖地膜。过晚覆盖地膜,对提高地温作用不大。棚内空气湿度调控: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5%80%,对授粉和果实发育有利。棚内空气湿度调控措施有通风换气、覆盖地膜、控制灌溉等。春季保护地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保护地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与露地不同的小生态环境,使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也与露地有显著不同一、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受害较严重的主要是茄果类蔬菜:如番茄、辣椒、黄瓜、甜瓜、西瓜等。 主要症状:烂种、死苗、猝倒、生长变缓。 采用以下综合措施,可防治苗期病害,获得无病壮苗。 1、选好苗床: 苗床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尽量不用老菜田(重茬田)土壤育苗,可用生茬土育苗。 2、种子处理: (1)温水浸种,将用清水过滤后的种子倒入52热水中,保持15mm,后用冷水清洗。(2)药剂浸种:将种子在清水中预浸3-4小时,然后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15min,取出用湿纱布盖好闷2-3h,清洗干净。(3)药剂拌种用50%克菌丹或50%多菌灵,用量为种子量0.3%-0.4%。 3、苗床土壤消毒: 用五氯硝基苯和福美双1:1复配使用拌土,将苗床整平后浇足水后,取1/3土撒到畦内,播种后再把余下的2/3土覆到上面,残效期长,防效可达90%以上;也可播种后,不覆土,先喷药58%甲霜灵锰锌500倍+50%多菌灵500倍后再覆土。 4、穴盘育苗: 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育苗基质,有利于保持水分和提高根部温度,利于根系生长。5、精管苗床:合理密植,出苗前一般白天保持床温25-28,夜间不低于20,出苗后及时通风换气,苗期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应选择晴天进行,浇水后撒些干细土护根,今年温度持续偏低,应注意保温,以防冻害,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地热线加热的方法进行育苗,或加大育苗床保温空间。 6、合理用药:发病初期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土壤喷洒或灌根,能有效防止苗病的进一步扩展。如苗床有根结线虫,苗床应用阿维菌素处理。 二、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根结线虫的防治 1、应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抗根结线虫的番茄品种。 2、轮作。可与葱蒜类等不易感染根结线虫的作物轮作,轮作防治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嫁接。黄瓜的砧木虽不抗南方根结线虫, 但发病明显降低,同时由于砧木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嫁接后既提高产量,又节约用水。 4、清除病根残体。线虫的雌虫、卵和卵块均在作物病根内,清除病根残体可大大减少下季侵染来源。 5、水肥管理。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活化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增加线虫天敌微生物种群和数量,抑制线虫和其他病原物。 6、冷冻。南方根结线虫喜温,冬季自然情况下温度在-15以下持续时间较长则难以存活。对于发病重的保护地,冬季停种1-2年,或秋季和初冬经济利用温室,在小寒至立春之间温室揭膜裸露冷冻15-20天,立春后再利用温室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7、太阳能消毒。充分利用7-9月份休闲季节,在温室内起高垄,再覆膜,55度10分钟可将线虫杀死,但对卵效果差一些。结合闷棚向土壤内施入碳酸氢铵或石灰氮等挥发性化肥效果更好。开沟施入棉籽壳及其它秸秆或马粪等可明显提高膜下温度。 8、药剂防治法 。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可以迅速高效地控制线虫数量,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线虫剂有:阿维菌素:但连续使用,效果不够稳定,原因是线虫产生抗性。阿维菌素和石灰氮混合后覆膜一段时间,防治线虫效果良好。 克线磷:是一种有机磷杀线虫剂,为10颗粒剂,是一种较理想的广谱性内吸杀线剂,并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 灭克磷:是一种有机磷酸酯杀线虫和杀虫剂,为10颗粒剂,是一种触杀剂。 (二)、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由于瓜类蔬菜连茬栽培,此病危害日趋严重,常引起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此病主要危害黄瓜、西瓜、甜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综合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实行35年轮作。 2、种子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55温水浸种消毒10分钟后晾干催芽播种。 3、嫁接。目前黄瓜、西瓜、甜瓜、番茄和茄子均有优良的抗病专用砧木,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和劈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药剂防治。定植时每6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千克兑细土撒入定植穴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50.5千克,710天灌一次,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