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1页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2页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3页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4页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13 在大海中永生首案编写 王晓娟二度修改 路影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及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法学法:收集资料 反复诵读 小组交流 教师引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学习用 “爱戴”“奔腾不息”造句。4.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重点:读通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介绍邓小平(点击课题)齐读课题“永生”是什么意思?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二、自读课文请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1)指读、齐读。(2)强调”呜咽”。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讨论分段情况。五、布置作业 查找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敬仰之情。2.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感悟,感受邓小平同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导入1.引出邓小平同志说的话。在今天的课文中,主人公邓小平就有这样一句值得回忆或回味的话,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是哪一句。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悲痛之中。二、精读感悟(一)细读第1段:1.播放背景音乐,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看出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的句子。2.汇报、交流。(1)引导学生理解“带领人民书写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3.“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5.试着背诵这一节?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 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1.学习第2节:(1) 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5)练习背诵。2.学习第3节:(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2)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5)(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b 超越时代指的什么?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c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d 指名读,组织评议。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f 再次齐读。g 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7) 练习背诵第3节。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4.学习5、6小节。(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4)指导朗读这句话。(5)齐读第二段。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板书设计: 13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 (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歌颂)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C.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 2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3.小平爷爷的遗愿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二、精读第三段:1.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A .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 .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C .“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 .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E .播放录象,师总结。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齐读全文。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四、总结全文。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邓小平同志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课文,课前我准备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文语言很美,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带悟,以读促悟。从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首案编写 王晓娟二度修改 路影教材分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法学法:补充资料 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教学重点: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概括内容。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简单介绍一下2.知识扩展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3.标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3.生逐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和指导读好句子。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2.组织交流。五、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1.齐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情?二、品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开始.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3.交流这些句子。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1.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独特的感受?你来.我也仿佛看到儿子那红扑扑的小脸。感受他们的父子情深吧!2.听老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3.“美好的东西”出现几次?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什么?这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4.高尔基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 5.这句当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是的 “无论.那.”起了什么作用6.这位同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最深?7.给和拿分别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动动脑筋想想,你答.是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8.你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四、总结全文 回顾板书: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摘抄你认为值得摘抄积累的词句。 3.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注意信的格式 署名要符合回信人的身份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浓浓的关爱育人先育心无私奉献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为了让孩子们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供孩子们交流讨论:1.为什么是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2.比较高尔基信中一、二两段中的“美好的东西”让同学们尽情畅谈“美好的东西”;3.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他们的理解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直接升华到了精神层次的、抽象的“美好的东西”,如生活中使人愉快,送给别人温暖的美好东西像奉献、帮助、付出、给予可见,课堂上的放手很重要。15艾滋病小斗士首案编写:王晓娟二度修改 路 影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法学法: 朗读、讨论、资料补充、勾画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读题导入:1. 齐读课题。2.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内容?3.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已经弄清了两个,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二、精读感悟:(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最能说明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交流(1)投影出示:“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2)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些都是在恩科西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的反应,恩科西得知自己的病情意味着什么?(3)师创设情境引读:当恩科西得知自己患上可怕的痛苦无比的艾滋病时,他不是当恩科西得知无药可救不久于人世的艾滋病时,他不是当恩科西看着自己身边的爱滋病儿童相继而去时,他不是3. 读到这儿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两个问题:(1)恩科西面对的上什么样的生活?(2)恩科西是怎样与病魔斗争的?(二)感悟恩科西的“不幸与斗争”1. 默读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 讨论交流:恩科西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活?3.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4.“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1)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为什么?(2)“挺”这个词如果让你换个词,你会换什么?可以换成“坚持”吗?(3)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一下,在哪些时候会难以坚持,需要“挺”过来。(4)再读着句话,体会恩科西的斗争精神。过渡:恩科西不仅能坦然面对生活,还顽强的和病魔作斗争,并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我们接着读课文,找找恩科西是怎样与病魔斗争的?5.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恩科西是怎样与病魔斗争的?6.讨论交流:7.出示:“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1)恩科西是怎样说的?指名读。(2)透过恩科西的话,我们可以推知,在南非的实际状况是什么样子的?恩科西能让这样的现象继续下去吗?请你替他呼吁。(3)恩科西的发言震撼了各国代表的心灵,他打动了你吗?你愿意帮帮他吗?让我们共同呼吁。8.师引读: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请同学们看第八十一页的插图,此时病床上的恩科西体重不到十千克,是个一周岁的孩子的体重。这一年他十二岁,是上初一的孩子的年龄。让我们捧着书一起帮恩科西静静地实现他的梦想吧。他说:过渡:恩科西还是静静地走了,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三)感悟“关注”1. 出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 “痛切”什么意思?能换成悲痛吗?2. 这两段话分别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再齐读句子,感知写法。三、总结全文,补充介绍1. 小结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2. 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3. 简介“红丝带”(投影)。四、课后练习请你从下面的这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最有感触的,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1)恩科西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璀璨,你想对天国的恩科西说些什么呢?(2)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困苦和磨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板书设计:15 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顽强抗争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孩子们通过读文本,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恩科西是不幸的?2.恩科西是如何与艾滋病抗争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默读、批注的方式沉下心来,静静的和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看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都蕴含在这看似“浪费”的时间里了。然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使学生在对话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习作四教学要求: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人交流思想感情。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难点: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二、读懂例文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4大组交流、汇报。三、指导习作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修改草稿。4学生誊写作文。练习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教学重点: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教学难点: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