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做法.doc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做法.doc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做法.doc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做法.doc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做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做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 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要带领学生温书迎考,首先自己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对新课标做到具体化和系统化的体现,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做到全面的考查和训练,按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分成不同模块进行讲解和训练,为学生指明中考复习的方向。毫无疑问,复习重在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掌握它,运用它。否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效果就差。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制的。到了总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按力、光、热、电、信息学等分类进行,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课件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表现出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把整理后知识的一些基本点、重点、难点、知识间的联系要点、易错点及典型例题和练习题等综合制成二十多个课件,上课时可以节省时间且其精华即可尽收眼底,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还有不同习题,从而避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平时的复习总是提醒学生把握一定的范围和深广度,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自己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同学把复制的多媒体课件借他再巩固,实践证明学习效果非常好。2.联系实际 科学传授知识我是长期教初三年段,至今教了二十多届的毕业班,我们学校生源素质较差,每年的总复习摆在我面前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怎样补缺补漏,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这也是摆在我面前最关键和最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我要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想方设法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的一些现象、重要概念等,对于较抽象的物理问题尽量来“创造条件”降低“梯度”,诱导“上路”,通过现实生活中有趣(可以适当夸大)的实例加快实现他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上科版九年制物理教学参考书中建议,教师要采用类比的手法介绍一些物理的问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自己也认为只要不会误导,不违背科学精神,尽管是不够完善科学思路,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尽可能夸大其辞,刺激学生的神经,在舒适宽松的环境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愉快接受知识,使他们进入接受知识发展思维的最佳状态。所以本人平时总是把物理现象或问题与身边一些现象和做法合为一体,采用更通俗的表达和解释,使学生更便于接受,下面抛砖引玉举例若干,供各位参考。现象的解释:参照物的判断- (把自己搬过去)长度(面积、体单位的换算)-(用自己的手)力的作用、描述-(自己手打手,搬课桌)摩擦力大小、变化-(自己拉板车、有否车轮和货)惯性-(自己踩到香蕉皮、接乒乓球和铅球)力的平衡-(同时拉自己的手和脚) 天平和杠杆-(自己的身体)压强-(自己坐沙发上课、书包的背带)摩擦起电-(自己怒发冲冠)电路(三路)-(自己上下楼)蒸发-(毛巾变干、量筒、大脸盆)扩散- (炒菜、冷菜)熔化-吃冰棒解热(两边的接线柱用一导线连接)液化-水蒸汽烫伤(两边的接线柱没连接)相当于电流表从符号 判断相当于电压表从符号 判断 电流的形成- 人流 决定电阻的因素-走路与道路的环境局部短路-有智力的电流做功、消耗电能物理概念的通俗化理解:电流-电荷的流动电压-电荷受到的压力电阻-电荷移动受到的阻力比热容-用来形容和比较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数值密度-物质的蔬密程度压强-压力的强弱程度 回声-回来的声音通过一些有趣的身边的实例进行情景教学,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如此处理,只要我们动脑筋想一想,学生就会轻松的多。3.着眼基础 重在过关中考命题原则8:1:1 ,80%最重要,如果掌握这部分内容,成绩就会很理想;所以复习重在基础,第一轮的复习,无论如何不要赶进度,一定要章节过关,且要有意识有目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把有联系的模块有机的联系起来;系统且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总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1)平时本人的复习以课本为主,贯彻STS的教学思路,不放过课本的每一幅插图,注意信息的收集,精讲多练,分析例题时,更多指出的是可能出现的误区、为何这个答案是错的,从另一角度来巩固和理解物理概念的现象。(2)主抓单元过关,经常课前十分钟小测试,要求学生对提供的题目进行变形和改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每单元进行一次测试,下一单元的测试还要反应上一单元的内容。上一单元再体现的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或测试时出现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做到顺序的渐进,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不会因时间一长,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对考完的试卷分析要精益求精,注意方法,技巧点拨,引导思路。对中考可能考的内容重点要求,找准捷径,旨在抓住中考题的方向及类型,平时考复习考试不怕漏卷,有意识的漏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不要求复习的轮次数量(长期只按两轮的复习,而且第二轮通常只剩下四周的时间)。不追求进度,只要求效果。第二轮复习主要围绕本人参照别人做的几个模块的“浓缩”课件进行复习,参照届时中考的信息,还会适当补充修改。4. 收集、筛选信息 避免题海捞针(1)在中考的总复习中,还要求我们注意收集信息,可以从兄弟学校获取,还要自己动脑动手去捕捉,关注国家大事、本地区的重要信息,挖掘题材自编题目,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达到专题训练的目的。如:2006中考,本人向有关命人员推荐的题目中,在中考时有的就有出现(附推荐题目在后)(2)收集信息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尺度,信息题、开放题在试卷上所占的分量毕竟不多、也不难,不要一味进行追求和训练,不要不加选择和筛选进行题海捞针,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把应掌握的基础训练给耽搁。本人目前较注意的信息有:最新的科技、节约能源、航天飞船、闽台通航、三峡水坝(电赶驱鱼、炸坝采用两米沙垫软着陆气泡帷幕护大坝水位高差助外倾并抵消爆破时冲向大坝方向的水击波的新技术等)、今年四川和福建干旱、闽台博物馆、交通方面(火车六次大提速,大提速后福州至北京经京九线全程运行22小时以内,比现图经京路道北京压缩12小时)、修建隧道、大桥、商品房楼道的路灯(声控、光控)等。总之,总复习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校、不同生源就采用不同方法,我们一贯提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要行之有效便是最好的方法。最后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2006年中考物理单科的成绩:及格率94%,优良率87%;我个人认为总复习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今后,还要继续吸取别人的精华来进一步提高复习的质量。以上所言,如有不妥,恳请各位指正、批评,谢谢大家。 (火车六次大提速)第一次大提速:1997年4月1日,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有48公里/小时提高到55公里/小时,部分干线旅行列车最高旅行速度达98公里/小时,部分干线达110公里/小时。第二次大提速:1998年10月1日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55.16公里/小时。时速140公里的线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时速160公里的线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第三次大提速:2000年10月21日,最高运行时速140-160公里,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60.28公里/小时。提速后,北京西至乌鲁木齐旅行时间47小时52分,比提速前压缩19小时36分;上海至乌鲁木齐旅行时间则压缩22小时58分。全路提速、线路里程达9581公里。第四次大提速:2001年10月21日,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61.92公里/小时。提速线路里程达13000公里第五次大提速:2004年4月18日,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65.7公里/小时,直达特快列车旅行速度129.2公里/小时,特快列车旅行速度92.8公里/小时。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程达16500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里程达1960公里。第六次大提速:将于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大提速后福州至北京经京九线全程运行22小时以内,比现图经京路道北京压缩12小时。(天下第一爆)三峡工程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围堰)将于日爆破,这次号称“天下第一爆”的爆破将用发雷管在水下爆炸吨环保炸药,一举掀掉围堰米高程以上的万多立方米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