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孝亮-中国乙醇市场回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ppt_第1页
齐孝亮-中国乙醇市场回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ppt_第2页
齐孝亮-中国乙醇市场回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ppt_第3页
齐孝亮-中国乙醇市场回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ppt_第4页
齐孝亮-中国乙醇市场回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乙醇市场回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演讲人 齐孝亮2012年6月9日大连 1 乙醇知识介绍2 乙醇走势回顾以及现状3 乙醇未来发展趋势 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 透明 有香味 易挥发的液体 熔点 117 3 沸点78 5 比相应的乙烷 乙烯 乙炔高得多 其主要原因是分子中存在极性官能团羟基 OH 密度0 7893g cm3 能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混溶 工业乙醇含乙醇约95 含乙醇达99 5 以上的乙醇称无水乙醇 含乙醇95 6 水4 4 的乙醇是恒沸混合液 沸点为78 15 其中少量的水无法用蒸馏法除去 制取无水乙醇时 通常把工业乙醇与新制生石灰混合 加热蒸馏才能得到 工业乙醇和医用乙醇中含有少量甲醇 有毒 不能掺水饮用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除了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之外 在加热和有催化剂 Cu或Ag 存在的条件下 也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乙醛 乙醇的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 乙醇在有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 加热到170 即生成乙烯 在这个反应里 每一个乙醇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 这个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乙醇品级测算标准 乙醇主要用途介绍 乙醇目前主要的用途是作为酒类原料 含乙醇饮料 普级食用乙醇目前主要应用于化工以及低档白酒 优级食用乙醇主要应用于高档白酒 特级食用乙醇市场供应较少 和汽车燃料以及用作溶剂 助表面活性剂 化工合成原料等 常规的衍生物如乙醛 乙酸 酯类 醚类等 另外还可用于更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如乙烯 ETBE 碳酸二乙酯 DEC 等 乙醇的生产 1 乙醇的直接水化法 乙烯直接水化法 就是在加热 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使乙烯蒸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乙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乙醇的发酵法 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曾是生产乙醇的唯一工业方法 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 如谷类 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 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 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 植物茎秆等 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 经水解 用废糖蜜作原料不经这一步 发酵 即可制得乙醇 发酵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约为6 10 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机杂质 经精馏可得95 乙醇 直接水化法和发酵法的比较 目前 中国国内大规模的乙醇生产 大部分采用了液体发酵法 与合成法相比 选用发酵法更适应了中国国情 主要原因有 1 成本低 原料充足化学合成法生产乙醇 需用石油裂解所得的乙烯来合成乙醇 成本相对较高 发酵法生产乙醇 主要使用玉米 木薯和蜜糖等原料 中国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相对原油来说 价格比较低廉 2 生产设备要求较低 生产条件低合成法生产乙醇 所用的生产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耐酸 耐压性能 生产条件和成本均较高 而发酵法生产乙醇 所用的设备技术已国产化 生产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因而 目前中国有95 以上的乙醇生产企业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乙醇 乙醇的分类 按照原料的不同乙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 玉米乙醇2 木薯乙醇3 糖蜜乙醇其中玉米乙醇在口感上感觉最好 多用于白酒加工业 木薯和糖蜜乙醇相对玉米乙醇口感稍差多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 乙醇成本分析 玉米乙醇 生产1吨酒精需要3 3 05吨玉米 所需费用在1300元 其中包括水 电 人工和税票 副产品有饲料 DDGS 杂醇油和二氧化碳 正常情况下 1吨酒精可副产0 8 0 85吨DDGS 0 003吨杂醇油 对于副产物二氧化碳 许多厂家直接排空 部分回收 根据原料气浓度不同 回收量也不一样 木薯乙醇 生产1吨酒精需要木薯干2 8 2 85吨 所需费用在800元附近 其中包括水 电 人工 排污和税票 副产品有杂醇油 二氧化碳和木薯渣 1吨酒精产生0 003吨杂醇油 根据杂醇油中异戊醇的含量不同 价格也各异 异戊醇含量越高 价格越高 对于副产物二氧化碳 许多厂家直接排空 部分回收 根据原料气浓度不同 回收量也不一样 副产物木薯渣 有90 用于发酵产生沼气 回烧利用 另外还可用作肥料 仅仅少量销售 糖蜜乙醇 正常情况下 225糖分能生产1吨酒精 榨季期间桔水的糖分在48 附近 那么核算来看4 69 225 48 吨桔水生产1吨酒精 一般情况下 生产1吨糖蜜酒精所需费用是1000元左右 包括人工 蒸汽 排污和税票 另外 1吨糖蜜酒精可附带生产0 003吨杂醇油 其产生的废液酸性较大 对环境造成污染 玉米乙醇产能 近年来 玉米乙醇生产企业产能的迅速扩张使得其在国内乙醇行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 至08年玉米乙醇企业产能已占到国内乙醇行业产能的75 左右 08年玉米乙醇产能已达880万吨 但是随着整体经济背景的不景气以及产能过剩造成的种种不利局面 09年之后玉米乙醇产能开始减少 2011年已经降到831万吨 玉米乙醇产量 08年 国内共产出玉米乙醇约403万吨 约占全国乙醇总产量的75 2007年玉米乙醇产量出现下滑 主要原因是2006年年末取消了乙醇出口退税 国内乙醇销售完全依靠内销 销售压力变大 11年产量出现下滑主要是下游需求不好影响了成交量 预计2012年产量还会继续下降 玉米乙醇流通与销售以及前景 目前国内乙醇流通主要依赖于火车运输 但具备铁路专用线的多是东北及华北地区产能较大的生产企业 近年来船运发展较为迅速 东北鲅鱼圈 锦州大连港均可以发运乙醇 周边短途基本以汽运为主 由于玉米乙醇生产涉及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在乙醇行业淘汰整合过程中限制了外资进入力度 同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新投资项目的审查力度 执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和审批制度 控制投资进度与规模 另外 国家严格执行国家轻工业振兴计划中提到的淘汰落后乙醇产能数量 对不符合环保标准 能耗高 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应坚决取缔 同时在将来还需在玉米乙醇生产过程中投入资金和技术 继续降低能耗 提升玉米的综合利用率 木薯乙醇产能 近年来 国内木薯乙醇年产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 至08年国内木薯乙醇产能约为235万吨 年需木薯660万吨左右 其中木薯原料主要来自于泰国 越南的进口货物 广西等地有少量自种木薯 2011年木薯乙醇产能277万吨 消耗木薯775万吨左右 木薯乙醇产量 木薯乙醇产量在2006年后开始下滑 下滑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 首先 出口退税的取消严重阻碍了乙醇的出口 使得乙醇只能在国内进行内销 其次 2006年开始乙醇产能开始急剧扩张 产能扩张的同时下游需求没有跟随产能增长 使得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2008年到达谷底后开始反弹 经历了2009和2010两年的上涨之后再次大幅下滑 木薯供应情况 国内木薯干进口主要港口有连云港 日照港和镇江港 连云港为主要集散地 2011年连云港木薯吞吐量在198 03万吨 2011年均价在2087 22元 吨 2010年全年均价在1788 74元 吨 涨幅为16 69 2011年国内木薯干进口量487 56万吨 其中连云港进口量在198 03万吨 占总量的40 62 日照港在82 03万吨 占总量的16 82 我国木薯干进口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 但近段时间 由于泰国木薯陈货质量越来越差 部分贸易商开始寻找质优价廉的货源 像印度尼西亚 柬埔寨等等或将成为更为理想的木薯进口国 2011年泰国木薯产量在2500万吨 较2010年增加300万吨 涨幅13 6 木薯乙醇发展趋势 1 木薯乙醇加工产能增长缓慢 非粮 燃料乙醇的提出使得国内木薯乙醇产能迅速增长 但由于国内木薯产量增长缓慢 且国外进口成本逐年增高的影响 目前木薯乙醇加工产能增长日趋缓慢 同时 国内乙醇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也是限制木薯乙醇产能继续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环保处理日趋完善在国家加大对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的影响下 木薯加工企业纷纷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 使得后期木薯加工生产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越来越低 3 行业技术更新加快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落实以及企业生产技术的自我更新 木薯加工行业生产技术将不断提升 届时单耗高 能耗大 效益低的局面将逐一被改观 糖蜜乙醇产能 糖蜜乙醇产能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糖蜜乙醇污染较为严重 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限制3万吨 年以下产能的企业进行生产 同时 糖蜜乙醇原料甘蔗供应的季节性也是限制糖蜜乙醇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蜜乙醇产量 糖蜜乙醇产量2005 2007年基本保持稳定 在2008年出现下滑的原因是2008年乙醇行业整体萎靡造成的 糖蜜乙醇由于受到原料榨季的影响难以做到全年供应 因此糖蜜乙醇对市场的影响具有时限性 糖蜜乙醇发展趋势 1 规模难增长由于糖蜜乙醇生产多为中小规模 这使得其综合效益上难比玉米乙醇及木薯乙醇 同时在其生产原料过分依赖产糖企业的情况下 部分产糖企业已采取效益两分原则 即产糖效益高时多产糖 乙醇效益好时多产糖蜜 企业发展已受到较大制约 导致糖蜜乙醇生产规模难以继续增长 2 环保措施提升受国家对糖蜜乙醇主要生产省份加大环保检查力度影响 当地已有少数企业破产倒闭 部分规模企业投入资金上马环保设施 随着环保惩治力度的加强 糖蜜乙醇生产污染严重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3 竞争压力加大 质量将提升玉米乙醇口感好 质量标准高 综合效益高等优点在近些年乙醇市场竞争中不断得以体现 导致质量偏差的糖蜜乙醇市场份额有减少趋势 为改变当前竞争弱势局面 部分糖蜜乙醇企业已投入资金 改造生产设备 质量提升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 虽然糖蜜乙醇在国内乙醇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偏小 且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其发展 但在近些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生产设备及添加环保设施的影响下 糖蜜乙醇市场前景仍较为乐观 乙醇历年产能增长情况 全国乙醇产能05 08年呈现整体上升趋势 但是07 08年度上涨幅度明显减少 05 06是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 同时也是乙醇生产企业利润率最为可观的一年 最高时纯利润达1000元 吨左右 丰厚的利润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资金大量流入乙醇市场 乙醇产能急剧上升 并最终导致了07年的乙醇产能过剩的局面的出现 2008年乙醇产能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但是在市场明显供应过剩的局势下 上涨幅度不大 09年之后产能开始逐渐下降 乙醇历年产量增长情况 05 06年乙醇经历了一次产量的上涨 但在06 07年总产量出现下滑 主要原因是06年下半年出口退税的取消直接影响了乙醇的出口量 同时产能的迅速扩张导致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的出现 乙醇市场竞争开始白热化 市场上也经常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竞争 中国乙醇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酒精产量占全球的13 5 排在美国 44 和巴西 30 之后 自06年开始 国内产能迅速扩张 到08年总产能已破千万吨大关 产能扩张之快远远超过消化能力 国内持续供大于求加之关税壁垒也就造成进口市场大门没能开启 而且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政策实施后进口能否顺利进行 仍有待观察 据了解 巴西市场甘蔗种植面积以6 的增幅每年都在增加 因此产量也逐年递增 以供应日增的白糖和酒精需求 2002 2008年 巴西甘蔗的产量年均增加10 6年内产量翻番 目前巴西有264家酒精白糖生产工厂 155家纯酒精工厂 15家纯糖厂 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 2011 2012年甘蔗预估产量在61500万吨 有46 用于生产白糖 54 用来生产酒精 也就是说 白糖预估产量在3800万吨 而酒精预估产量在2130万吨 去年年巴西酒精国内需求量在2043 63万吨 本年度预估需求量在1960 29万吨 供需略显失衡 乙醇地域分布 东北市场 东北地区乙醇企业主要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等省 不仅企业数目众多 而且规模较大 其中黑龙江省乙醇企业多分布于佳木斯地区 哈尔滨周边 其中代表企业有佳木斯阳光生化有限公司 中粮生化能源 肇东 有限公司 吉林省多分布于四平 梅河口 吉林等城市 代表性企业有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 梅河口阜康乙醇有限公司 内蒙古地区乙醇企业分布于通辽 扎兰屯等地 代表性企业有内蒙古百业成乙醇制造有限公司 内蒙古利牛生物有限公司 东北地区乙醇行业消费以燃料乙醇为主 主要生产企业为中粮 肇东 生化能源有限公司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年消费量约占到区域乙醇消费量的52 其次为白酒行业 乙醇年消费量约占到区域消费总量的31 代表企业有富裕老窖 龙江龙等 化工及制药行业乙醇用量相对较少 仅占到区域消费总量14 乙醇地域分布 华北市场 华北地区乙醇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 河北北部 山西等地 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 其中天津地区乙醇企业主要分布在宁河县 蓟县 杨柳青等地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天津冠达实业总公司 天津挂月集团等 河北地区乙醇企业多靠近玉米产区分布 主要企业有承德避暑山庄酒业 山西地区乙醇企业数目相对较少 北部以山西纪元集团为代表 南部则零散分布着近10家中小型乙醇生产企业 华北地区乙醇消费主要以化工为主 乙醇年用量约占到区域消费量的51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石家庄新宇三阳实业有限公司 石家庄茂新化工 山西三维等 其次为白酒行业 乙醇年消费量约占到区域消费量的40 其中有有代表性的白酒生产企业有北京红星酿酒有限公司 山西汾酒集团等 乙醇地域分布 华东华南西南市场 华东地区主要企业分布在山东和江苏 山东地区主要有龙口振龙 英轩等 仍然以玉米产区为主 江苏主要以为木薯为原料 接近港口 以国外进口木薯为主导原料 华南地区乙醇企业主要集中在孟州市周边 新乡辉县 南阳附近 孟州地区主要企业有华兴乙醇有限公司 河阳乙醇厂等 新乡辉县地区诸多中小型企业 新乡乙醇厂 辉县市乙醇厂等等 南阳地区周边有河南新瑞 南阳赊店酒业等 此外 广西 广东基本以木薯以及糖蜜为原料进行生产 西南地区乙醇企业主要集中在成都 内江 泸州 成都主要有眉山恒泰等 内江主要是银山鸿展等 泸州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四川地区的乙醇企业多数以木薯和玉米2种原料生产 常年原料供应是企业的命脉 乙醇进口情况 可以看出我国乙醇市场进口量较少 主要原因是国内乙醇供应充足 同时关税上的限制也是乙醇无法进口的主要原因 2006年开始进口量逐渐下滑 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乙醇产能在2006年出现了较大增长 乙醇出口情况 2006年是酒精出口的最高年份 全年出口达90万吨左右 但是随着2006年末出口退税的取消 乙醇出口市场行情一跌千丈 2011年1 12月乙醇出口情况 2011年乙醇出口情况 分国别 2011年我国乙醇出口国和地区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日本以及朝鲜等亚洲地区 其中台湾省和日本出口量占据总出口量的67 主要原因是我们占据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相较2010年上半年占比重最大为65 的韩国 今年的出口量却降至0 可见 我国乙醇出口市场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 但总体来说仍以周边亚洲地区为主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玉米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木薯 因2010 2011年泰国木薯干减产 以及需求旺盛 2011年一季度华东木薯干价格基本延续2010年末上涨态势 我国玉米价格上涨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木薯干价格的上涨 但伴随木薯干价格不断推涨至历史新高 木薯乙醇相对于其他原料乙醇的价格优势消失 国内木薯乙醇厂家对高位木薯干的需求明显疲软 也直接二季度木薯干价格出现松动 但整体来看 木薯干价格依旧高位 而且在国内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大 国内木薯乙醇厂家的原料成本压力依旧偏大 泰国木薯干价格在今年4月份涨至历史高位 CIF中国报价达305美元 吨 直接导致国内市场木薯乙醇原料优势削弱 华东地区木薯乙醇的需求出现萎缩 行业开工率一度降至底位 由于泰国木薯干对我国乙醇市场的依赖度较高 终在其对华出口量下滑的压力之下 木薯干价格开始走软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糖蜜 甘蔗种植面积增加促使2011 12榨季产量相应增加 初步预计 本年度甘蔗产量将增加125万吨左右 折合糖蜜增量约13万吨 乙醇下游分布 乙醇最大的两大下游为白酒和化工医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白酒的发展已从数量化转变为质量化 行业发展正趋向于高端化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白酒 2006年国家对白酒行业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 国家向优质白酒的政策倾斜程度加大 对白酒的产业政策由过去的限制打压变为扶优限劣 宏观环境更有利于名优白酒企业发展 市场份额和资源配比也向名优白酒企业转移 拥有稀缺资源的名酒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 加上消费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 白酒的消费结构也继续向优质白酒转移 低端市场规模进一步缩小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由于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吨酒价格上升 仍将是白酒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在过去15年中 我国白酒销量以平均20 的年增幅增长 目前 全国有近38000家白酒生产企业 上10万个白酒品牌 其中 白酒销售额1 3在四川实现 剩余的市场份额在河南 安徽 山东 广东实现一半 其他省份一半 2011年1 12月份白酒累计产量1025 6万千升 同比增长30 7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醋酸乙酯 醋酸乙酯 也叫乙酸乙酯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澄清的液体 是工业上的重要溶剂 广泛用作硝化纤维素 涂料 人造革 人造纤维 印刷油墨的溶剂等用途 主要的生产工艺有酯化法 乙醛缩合法 乙醇脱氢法和乙烯加成法4种 与醋酸的单耗为1 0 7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燃料乙醇 当前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按照 定点生产 定向流通 封闭运行 的原则布点发展 燃料乙醇是明显受政策驱动的行业 由于 与人争粮 的担忧 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联合下发 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 的通知 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 并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一度火爆的燃料乙醇扩能停歇 2008年初中国第五家定点生产乙醇的企业 即中粮集团在广西投建的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 是国内第一家非粮燃料乙醇项目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燃料乙醇 目前 国内5家国有企业定点生产燃料乙醇 他们是 中粮生化能源 肇东 有限公司 安徽丰原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基本能够覆盖到全国东北 华东 华南 华中各地 乙醇上下游现状分析 燃料乙醇 值得一提的是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乙醇资产拥有者 在国家批准的生物燃料乙醇试点企业中 中粮集团拥有3家企业的股权 持有中粮生化 肇东 酒精公司100 的股权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20 股权 丰原生化20 74 的股权 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非粮化 多元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几年在原料替代上 国内的技术研发和实践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2011年乙醇整体走势 2011年1 12月国内乙醇行情波动不大 主要是因为原料价格高企 而下游需求不佳 乙醇生产厂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同时 乙醇价格走高受阻 全年乙醇价格自年初小幅上涨后 全年呈现盘整局面 且自10月份开始 原料供应增加 行业开工率上升 导致乙醇价格承压下行 11年以乙醇价格整体下行收尾 2011年1 12月份开工率演变 乙醇生产企业开工率最高点在2011年年初 达50 以上 主要是因为2010年底乙醇市场价格被推涨至历史高位 乙醇业者的积极性有所带动 行业开工率明显增加 但是可以看到进入5月份 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