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初中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docx_第1页
2016上海初中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docx_第2页
2016上海初中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docx_第3页
2016上海初中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docx_第4页
2016上海初中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上海初中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 “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三、“如何”、“奈何”、“若何”古汉语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而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如:1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砍个斧柄怎么办?没有斧子砍不成。娶个妻子怎么办?没有媒人办不成。2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呢?”3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已经出来,没有告辞,那么办呢?”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这种格式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来对译。如: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5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回头(看大家)说:“巫婆、三老不来回话,对这事怎么办呢?”6若先生与百姓何?(国语周语)对先生与百姓怎么样?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作“怎么样”。如:7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樊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8“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9此为何若人?(墨子公输)此人是怎么样的人呢?四、“何以为”文言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何以为”形式的变化,主要有这样几种:(1)压缩为“何以为”结构,意义不变。如:2坐卧念之,何以为心?(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对自己的举止行为起居要自问,怎么对得起良心?(2)有时省去了“以”字,形成“何为”式,这时,意义发生些变化,“何为”可译作“为什么”或译为“做(干)什么”。如: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现在人家正处在宰割者的地位,我们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做什么?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项王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5(子鱼曰)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子鱼论战)(子鱼说)一定按您(宋襄公)所说的办,那就向敌人屈膝投降好啦,还打仗干什么呢?(3)“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恶”;“以”字有时换为“用”字,这样便形成“奚以为”、“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五、“何之有”“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如: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这好比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功效呢?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何之有”式有时变化,压缩为“何有”,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如:5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什么舍不得(杀)呢?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格式来对译。如:6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有?”(孔丛子)(陈)王说:“六国的后代,我是不能封他们为诸侯的。那些远世的国君,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7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