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小学语文S版第7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三、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3)完整地齐读课文。(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第二课时一、解题质疑: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特别”是什么意思?二、学文探究: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4学生汇报:(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李四光真会动脑筋。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什么”!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三、总结升华: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四、课外拓展: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在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文探究,抓住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再通过词句品味,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石由来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22.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二、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一字组多词:拼()()()()置()()()()适()()()()存()()()()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第二课时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看插图1。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长期艰苦的考察:(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5齐读最后一段。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紧扣文章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质疑,再细读课文,通过读、思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精神。23.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二、板书课题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三、学习生字词1、注意读音:殊、即2、字形:碎。3、形近字同音字: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教师板书: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总结: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八、提问: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九、教师总结全课。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讲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文找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24.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三、精读课文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好,畅所欲言吧!2学生交流讨论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3集体交流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4,拓展延伸(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5理解最后一句话(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6 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四、奇思妙想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五、课外迁移作业超市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板书 7 人类的老师自然界种种生物教学反思:本文文字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了解并能讲述人类在飞机设计是如何向生物学习的。语文百花园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教学重点:1、积累词语。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教学难点: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1、词语接龙: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三、阅读平台(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预测题附答案
- 2025年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城市交通与规划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保险内勤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2025年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轻巧夺冠】
- 2025年低压电工证复审选择题(附答案)
- 岗前安全培训教育目的课件
- 2025年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岗前安全培训报道标题课件
- 中建企业定额2023版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
-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间隔记录数据表
- 工抵房转让协议
- DB32T4064-2021江苏省城镇燃气安全检查标准
- JJG 162-2019饮用冷水水表
- 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协议
- 空调负荷计算-空调负荷的计算(空调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