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ppt课件.ppt_第1页
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ppt课件.ppt_第2页
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ppt课件.ppt_第3页
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ppt课件.ppt_第4页
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 一 引言 二 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演变 三 影响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社会思潮 四 对当代研究生创新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 引言 1 研究生教育 特别是博士生教育 是各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 是国家发达程度 发展前景的标志 是大学办学质量和地位的象征 2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任务是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法 3 早期的博士生培养起源于12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巴黎大学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 现代意义的博士生培养产生于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 当代博士生培养的主流模式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它结合德国和英 法的经验 把学术研究与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相融合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办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中就有 博士 的称谓 一种对教师的尊称 但从没有形成博士生教育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 大学令 中 才第一次规定可成立大学院 招收大学各科毕业生 从事研究 著述 并授以学位 1935年颁发第一个 学位授予法 新中国建立前仅授予硕士学位230人 未授予过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1978年以来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才有了蓬勃发展 初步建立起学士 硕士 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和学位制度 5 目前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 二 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演变1 13 18世纪的萌芽阶段 法国 英国 Doctor 博士 产生于法国巴黎大学及英国牛津 剑桥大学 是加入教师行会的一个资格证书 教权和皇权的介入 使其成为学术和社会地位的标志 14 20岁的青年入学 学习 七艺 普通人文教育 4 6年 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 修习5 6年 或神学院 修习8 14年 或法学院 修习10 13年 经教师评议 答辩后才能成为博士 一般年龄为32岁 神学博士为35岁 该培养办法在19世纪被拿破仑废止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帕多瓦大学最古老的庭院 伽里略 哈维 维萨里 拿破仑 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9世纪现代意义上研究生教育的诞生 德国 1809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 现代意义上研究生教育诞生 创建了新的大学理念 实现了大学职能质的变化 古典大学 传授知识为主的绅士教育 排斥研究 现代大学 以研究为主要职能 在传授知识时倡导创造知识 实行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 研究与教学结合 洪堡柏林大学 洪堡 纽曼 意义 突破传统 建立了研究型博士生培养的模式 促进了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社会群体的形成 为科学的制度化打下了基础 使德国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在19世纪的大踏步前进 一个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 对英 美大学研究生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3 20世纪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 批判继承德国大学的发展模式 莫里尔赠地学院法 在国会通过 1862年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 1876年 把培养研究型的学术精英 拓展到同时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使传授知识 创造知识 服务社会成为当代大学的三项主要职能 威斯康辛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哈佛大学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打破纯学术传统 设立哲学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制度 使研究型博士培养和专家型博士培养并重 完善自我与服务国家并行 改变不上学位课的传统 设立加强基础 扩展知识结构的严格学位课程制度 以提高培养质量 打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 实行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相结合指导博士生的制度 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发挥集体智慧 打破了研究生不注册 缺乏管理 难于大规模培养的传统 创立研究生院制度 使教授个体的培养管理转化成为有组织的管理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 制度化 4 两种主要演进模式的哲学理论基础 欧洲模式 知识本位 认识论为基础 美国模式 社会本位 政治论为基础 超越历史 国家和种族的高等教育基本价值观 传授知识 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 达到个性与人格之完善 知识本位的认识论哲学认为 大学在传授知识 完善理智的基础上 应着重学术研究与创造知识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 学术探求只是为了知识本身的发展 与社会及人的功利无关 社会本位的政治论哲学认为 大学在传授知识 完善理智的基础上 需要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促进国家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国家需要才是大学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根本目的 对我国的影响 北大和清华 蔡元培 梅贻琦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的五种思潮 始终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研究生教育 1 知识经济论思潮 以知识或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产业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动力 三 影响新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思潮 社会的知识化程度 生产者知识素质的高低 以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成为现实生产力过程 都与社会教育发达程度及人才的质量密切相关 教育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基础 具有先导和全局的地位 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 教育是整个社会前进的基础 2 国家发展论思潮 发展教育是建立文明的社会 强大的经济和安全的国家基础 美国 教育必须纳入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中 教育政策更应是国家的政策 德国 高等学校的教育与研究应该更加广泛地面向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现实 帮助 摆脱危机 振兴法国 法国 胜利不属于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属于拥有最佳教育制度的国家 英国 3 教育民主论思潮 教育民主化是使所有的青年人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它是社会进步的趋势 是民主自由的基础 高等学校应向所有阶层的人开放 不因种族 信仰 性别 社会身份 经济地位和门弟的不同而有区别 它是人类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理想之一 反对权利 金钱与受教育权利的交换 博克校长 基辛格 里根 4 人力资本论思潮 人力资本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 可以通过投资生产 教育投资不是消费性投资 它能提高生产率 也是国民劳动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 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比物质资本更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的增长速度 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同样受市场供求规律影响 它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舒尔茨 5 教育国际化思潮 在全球化时代 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参加全球性的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 高等教育已突破了国家疆域的限制 国际化已成为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教育国际化包含 教育目标国际化 教育内容国际化 教育交流国际化 它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引导我们面向世界 提高质量 四 对当代研究生创新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1 对创新教育概念的认识 教育是人类知识 文化的传承与熏陶教育是社会摆脱愚昧 走向文明的坦途教育是国家实现科技发展 经济进步 民族富强的基础教育是使个人获得知识 能力 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 改革为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 2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基本弱点 扩招带来总体生源水平下降 导师指导力量减少 培养资源不足 从而引起培养质量下滑专业教育尚未摆脱本科的延续 学术视野不宽 知识基础不牢 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试验与实践的能力较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不够 文化熏陶仍然薄弱 影响全面素质培养教与学的功利观念过重 共性制约过多 创新能力培育的环境还不健全 3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 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有不同的核心要素 相应在科学和教育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参考汪青松的有关文章 农业经济社会 核心要素为土地对应尚未学科分化的初始科学大学以普通人文教育为主 中世纪早期大学 培养有教养的绅士 神职人员 通过科举选拔国家各级官员 普通人文教育在西方中世纪是七艺文法 拉丁文 修辞 逻辑 几何 算术 天文 音乐在中国孔子时代以来是六艺诗 诗经 文学 书 尚书 政治 礼 礼记 道德 乐 乐经 美学 易 易经 哲学 春秋 春秋 历史 孔子行教图 吴道子 孔子明代画 工业经济社会 核心要素是资本对应学科的分化大学演化为以科学教育为主的专业教育 从19世纪初德国 法国大学开始 培养社会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教育的工具理性和功利化的观念突出出来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马尔库塞 知识经济社会 核心要素是知识对应学科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出现单一学科解决不了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中的综合性问题以及人的综合性问题大学则从科学与人文的分科教育 走向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更深刻的是 人们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拥有知识信息的数量 而在于对这些信息处理及应用的综合创新能力 科学与人文两种教育的结合 有助于这种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全面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能力提高 而且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摆脱功利主义对人思想的束缚 为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创造性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素质人才即创新教育 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 卓别林 冯友兰 丰子恺画月亮1 丰子恺画月亮2 丰子恺画月亮3 李政道 对称 天问 4 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实践中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科学的制定培养方案 设置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基础 根据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 科学自身发展的逻辑 及科学家的兴趣在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在二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在交叉学科 前沿学科开设讲座加强科学实验的训练适当设置人文 社科类课程基础宽 厚 实 专业精 新 活端庄稳重有底气 聪明活泼有灵气 石狮子的故事 科大石狮 特别要重视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的培养 这里有大量创新的沃土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 这是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 它给有修养的研究者提供了最丰富的机会 科大在非线性科学领域的尝试 加强不同领域基础课程学习 开设相同的前沿讲座 孤立子 混沌 分形 组织研讨班 出现了一批重要成果 光孤子的传输 化学及材料中的分形问题 湍流中的混沌和非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研究等 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 维纳 分形艺术 发挥导师群体的作用 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 是改善知识结构 充实思维方法 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的实现形式是 以导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问题为导向 研究课程为组织形式 用SEMINAR为主要学习方式 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在民主 和谐的气氛中争论 交流 质疑 鼓励创新的观点和创新性的思维 允许错误 容忍失败 学生感受不同导师的影响 比从一而学的视野更加开阔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交换苹果的比喻 实物的交换不能共享 思想的交换可以共享 萧伯纳 导师个人的魅力也很重要 要有时间和学生直接接触 给学生以熏陶牛津和剑桥历来重视导师对学生的熏陶 从本科开始就实行导师制 北大叶朗教授的幽默解释 其本质是 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平等交流 心灵的沟通 永远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是计算机和网络所不能取代的 作为导师 教 的核心在育才和育人 作为学生 学 的核心在成才和成人 导师不能只把学生当劳动力 要用自己的人格 品德 优良风范 治学精神来培养学生 熏陶漫画 激发好奇心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但知易行难由于文化的原因 中国学生因好面子 不敢大胆提问泰勒的例子给人启发 10个问题有9个半是错的 只有半个是对的狄拉克的例子使人难忘 他并没有提出问题 只是讲了一句话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西尔伯特说 只有一门学科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了生命 泰勒 狄拉克 导师指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教育问题 创造性或创造能力能否传授 这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向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 答案是否定的 人的创造性不能像具体的知识和技能那样传授 它来自自身探索的激情 知识的积累 灵活的思维 打破传统的想像 机遇和灵感的闪现 以创造性为中心 坚持对博士论文的高质量要求博士论文的创造性和高质量是发达国家的显著特点它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庄严性及社会声誉 是大学的荣誉所在 中科院的博士论文质量虽已居国内前列 但有很多差距 不断提高质量是长期的任务 抓好论文开题是关键的一环导师的任务是 指导学生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 科学依据 意义 国内外的进展 工作的目的 方法 途径 可行性 条件 可以预期的结果或风险 要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 创造性孕育在对未知的探索中 孕育在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的勤奋思索中 孕育在困难 失败的再坚持中 杨振宁先生的例子 选题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费米教授的回答科大学生的例子 杨振宁 费米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概念 撰写论文丁肇中先生的观点 物理学的博士论文不应超过40页对博士论文的创造性也不能苛求 它只是年轻学者进学术殿堂的第一步 博士论文中真正的原始创新是较少的 大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 而且不同的学科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丁肇中 英国教授菲利普斯提出了 创造性贡献 的15条标准 可供借鉴 引自陈学飞等著 西方怎样培养博士 1 第一次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主要部分记录下来 2 继续前人做出的独创性工作 3 进行导师设计的独创性工作 4 在即使并非独创性的研究工作中 提出一个独创性的方法 视角或结果 5 含有其他研究生提出的独创性观点 方法和解释 6 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 7 进行前人尚未做过的实证性研究工作 8 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 9 使用已有材料作出新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