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君诊治经验PPT课件.ppt_第1页
陈湘君诊治经验PPT课件.ppt_第2页
陈湘君诊治经验PPT课件.ppt_第3页
陈湘君诊治经验PPT课件.ppt_第4页
陈湘君诊治经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湘君教授风湿病治疗用药介绍 茅建春 1 陈湘君教授的用药特点 1 不拘经方 时方 单方 验方之执 抓住病机 对症下药为安 2 动静结合 弛张有序3 讲究剂量 结合药理4 擅长应用虫类药5 内外合治 辨证用药 2 1 不拘经方 时方 单方 验方之执 抓住病机 对症下药为安 如治疗RA之关节剧痛 常用乌头汤原方 而对SLE之某些高热病例 尤其是狼疮危象患者 处方中大剂清解及 透营转气 凉血和血 之剂 随处可见 妙取单验方 如芙蓉叶 白花蛇舌草以解毒 桑螵蛸 生黄芪消除蛋白尿 露蜂房活血定痛 金雀根祛风湿等 不一而足 3 2 动静结合 弛张有序 如重剂滋补方中不忘行气消滞 尤其重视健脾及疏导的方法 加入白术 茯苓 陈皮 木香等 大剂辛温通络方中不忘和血安血 益气解毒并举 滋阴利水共施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 阴平阳秘 机体阴阳协调 水火既济 内外环境平衡 一旦阴阳失调 人体即发生各种疾病 此时当 调其血气 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4 3 讲究剂量 结合药理 如青蒿功能清热解暑 退虚热而不伤阴 一般每剂用15 30克已属大剂 陈教授认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热不退 面见红斑 在清热解毒凉血诸品应用的同时 当重用青蒿以退其热 每剂药量可用到60克 临证观察亦见青蒿每剂30克而热不退者 增至60克往往数剂而热清 且面部或肢体红斑也随之减退 5 延胡索 味苦 辛 性温 功效 活血散瘀 行气止痛 药典剂量 3 9克 陈老师用至30 60克 常联合其他止痛药 如头痛 加白芷 白蒺藜 坐骨神经痛加徐长卿等 6 黄芪性味甘微温 具有益气固表 升阳益胃 托疮生肌等功效 黄芪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适当剂量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而超大剂量却有免疫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 黄芪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外 还能增加蛋白质的合成率 还有利尿 消除尿蛋白 明显扩张肾 下肢血管和雌激素样作用 陈师一般选生黄芪 取其益气托毒之功效 在风湿科诸多病证中 广为运用 7 白花蛇舌草性味甘淡凉 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消痈等功效 本品虽无抗菌作用 但有较强的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的作用 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陈师常用于红斑狼疮 皮肌炎的各个阶段 8 生地性味甘苦寒 具有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的功效 其有抗炎 止血 利尿 降压 减慢心率 强心 增加冠脉流量 降低血糖 保肝 抗放射损伤等作用 生地可能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样或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 陈老师根据患者大便情况酌情使用于肾阴不足之SLE DM SS等疾病中 9 4 擅于应用虫类药 本草纲目 言其透骨搜风 为风痹要药 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无处不到 但毒性较大 用量宜10g以下 不可孟浪行事 热痹加地龙 挟痰湿者加僵蚕 腰腹痛者加蜈蚣 炙山甲 蜂房 全虫 10 虫类药虽然可逐顽痹 起沉疴 效果明显 但应用时需注意几点 1 大凡虫类药均属破气耗血伤阴之品 不可过量 久服 大毒治病 衰其大半则已 用之有效 应适可而止 2 虫类药多性燥 须配以养血滋阴的白芍 女贞子 枸杞子 丹参 生地之品以制偏胜 3 体弱经来量多 血虚肾亏者须慎用 勿犯虚虚之戒 11 5内外合治 辨证用药 口腔溃疡 一 含漱法 用我院自制的一枝黄花口服液漱涤口腔 适合于各型口腔溃疡 一日十余次 二 敷药法 肉桂加醋适量 调成糊膏状 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每日换药一次 5 7日为一疗程 本法有引火下降或引虚火归元的作用 反复发作者尤佳 三 扑粉法 将珠黄散3克 以细玻璃管或塑料吸管摄取药末 均匀吹布于疮面 也可以消毒棉签涂抹患处 1日2 3次 适用于心 胃火型 12 雷诺氏征 外用方选用生川乌 细辛 透骨草 红花 苏木各50克水煎熏洗 待水温适宜于双手浸泡时 将药液倒入木桶内浸洗 每日1 2次 每日一剂 每次30分钟 15日为一疗程 13 直接根据辨证处方用药 第一 二煎内服 第三煎用于熏洗 将煎好的药物乘热倾入脸盆 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 上覆布单不使热气外泄 待药液不烫手时 把患手浸于药液中洗浴 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 注意避风 14 此外 对病在上肢者 陈师习用羌活 桂枝 桑枝 姜黄 病在下肢者则习用独活 防己 牛膝 宣木瓜等 15 常用药对 16 青蒿配葎草 退虚热泄伏火消红斑 陈师用葎草治红斑狼疮 兼顾其低热缠绵和面部红斑 可谓一举两得 葎草还具有降低血沉的作用 所以青蒿与葎草配伍 两者均善退虚热 消红斑 前者还能升发舒脾 后者则具有祛邪止痛之功 两者同用 更可增疗效 17 土茯苓配山慈菇 祛湿热化顽疾疗痛风 土茯苓 利湿去热 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 具有理想的疗效 山慈菇是玉枢丹的君药 乃化顽痰之药 故多治有形无形之痰 两药相伍 土茯苓长于化湿解毒 入络止痛 山慈菇则擅于祛瘀化痰 缓解疼痛 临床上陈师以健脾化湿解毒为大法 再配以白术 米仁健脾 土茯苓 山慈菇 萆薢 泽兰 泽泻等化湿解毒 蚕砂 延胡索止痛 18 鸡血藤配丹参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鸡血藤 古人谓其 活血 暖腰膝 已风瘫 壮筋骨 已酸痛 此药既能行血补血 又能舒筋活络 对风湿痹痛兼血瘀或瘀滞者均可选用 丹参乃血分之要药 有凉血消痈的作用 其功在于 活血行血 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 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 本草正义 19 鸡血藤与丹参同用 养血活血凉血之效尤甚 而温通气血 通络蠲痹亦得到加强 陈师将这一药对用于红斑狼疮 SLE 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丹参与鸡血藤合用配以黄芪 生地 沙参 白芍等滋阴养血 川芎 赤芍 白花蛇舌草 青蒿等活血解毒药 每获良效 20 芙蓉叶配紫草凉血活血散热解毒 芙蓉叶 李时珍谓其 气平而不寒不热 味微辛而性滑涎粘 其治痈肿之功 殊有神效 后人用于治疗痈疽发背 乳痈恶疮 不拘已成未成 已穿未穿 研末蜜调涂于肿处 初起时 即觉清凉 痛止肿消 已成者 即脓聚毒出 已穿者 即脓出易敛 21 陈师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 将芙蓉叶用于红斑狼疮 皮肌炎 干燥综合症等皮损上 并且不拘泥于古人只将此药外用 同时采用内服与外用并举 从而达到内可清肺凉血 外则消肿生肌的疗效 紫草是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之要药 该药气味苦寒 色紫入血 用治脏腑之热结兼疗痘疡 斑疹 皆取其凉血清热之功效 该药还有缓和的解热作用 对于存在低热的患者可谓一举两得 22 芙蓉叶与紫草 前者长于退肿生肌 后者长于清热凉血 互相配合则相得益彰 临床上 陈师常建议患者除芙蓉叶250克加水至1000ml煎汁后 熏脸20 30min 每日1 2次 配合内服清热解毒中药 达退斑生肌之效 23 生升麻配山药解毒化湿健脾生肌 升麻生用可解百毒 辟温疫 消斑疹 行瘀血 张元素曾言 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本草汇言 曰 此升解之药 风可散 寒可驱 热可清 疱疹可解 下陷可举 内伏可托 诸毒可拔 24 陈师认为升麻上能散巅顶头面之风邪 中能通脾胃郁遏之滞气 下可举脾虚下陷之清阳 大剂量生用可以祛逐皮肤之风寒 解散阳明之经热 疏表清胃 透泄解毒 山药乃补中健脾之要药 李时珍总结其功效为 益肾气 健脾胃 止泄痢 化痰涎 润皮毛 25 生升麻与山药相伍 既可透泄解毒 又能健脾益气 一疏一补 相得益彰 可用于多肌炎 多肌炎属中医脾痹范畴 脾虚不能充养肌肉 故肌肉痿软 全身乏力 治疗则遵循健脾益气 解毒化湿的原则 26 临证必用生升麻 山药这组对药以加强解毒化湿 健脾生肌之功 再配以黄芪 生白术 太子参 白芍 茯苓等健脾益气 防风 防己 野木瓜 土茯苓 白花蛇舌草 薏苡仁等解毒化湿 27 食疗及验方 28 慢性咽炎 陈师建议患者晨起用咸橄榄泡茶饮用 或用藏青果 银花 生甘草泡饮 每日代茶饮用 或银花 玄参 胖大海泡饮 慢性咽炎病情缠绵 容易复发 治疗要有耐心 不可急躁 平时饮食方面适当添食绿豆 百合 鸭梨等 以清肺养阴利咽 对本病既可预防 又有治疗作用 29 慢性咳嗽 取大百合 米仁若干 加太子参煮汤饮用 对于久病 动则气促 肾不纳气者 陈师力推老鸭炖虫草 对于慢性咳嗽 声音低微 反复发作 肺阴不足者 陈师建议经济许可的话 可饮用冰糖燕窝汤 养阴润肺较佳 若咳嗽反复不已 咳吐浊痰 可饮雪羹汤 即地力 海蜇适量煎汤代水 30 萎缩性胃炎 取鸡内金 生山楂若干各等分研粉 每次一小勺 每日三次 31 骨质疏松 陈师平时喜饮绿茶 她告诉我们 喝茶除了能生津止咳外 对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