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与微之书.doc_第1页
11、与微之书.doc_第2页
11、与微之书.doc_第3页
11、与微之书.doc_第4页
11、与微之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课堂实录课 文:与微之书出 处:选修二 第三单元 第11课执教者:张春花单 位: 广东茂名市愉园中学 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课堂实录一 直接进入课堂学习师:同学们,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对与微之书这一课进行深入的学习。这节课我们要探讨另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内容: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我们把这节课的标题定为“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也就是说,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与微之书这篇文章的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读的时候要求语速放慢,把感情读出来。二 深入阅读课文学生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也读)师:读的很好,很有感情,有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和感情表达。请同学们自由读剩下的段落。(学生自由读)三 指导主题探究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幻灯片内容)。主题探究:说说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或者不美?不美在哪里?说出理由。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提示的角度开展讨论,有情感、内容、语言形式三个角度,其中语言形式又可以分为句式、结构、句子、修辞、标点等。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课文开展“美的发现”的讨论。【板书】 情感 美的发现 内容 句式 语言形式 结构 句子、用词 修辞 标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四 表达交流、讨论与写作训练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见解。生1:我认为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这首诗很美,特别是最后两句:“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写出了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心情大受打击,看出这两个友人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师:纯丽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元稹得知好友被贬后的心情,同学们同意这个观点吧(学生点头赞同),我们把这个诗句有感情地读一下。学生齐读: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师:还有没有同学认为这句诗是美的,再分析一下。生2:我认为诗句中的“残灯”和“影幢幢”“暗风”“寒窗”写的好,因为“灯”是余光将尽的灯,“影”是昏暗摇曳的影,“风”赋予了阴暗之别,多了一种质感,“窗”是寒冷冰凉的,这些事物的描写烘托了诗人愁苦、怨恨的心情。师:说的很细致,很能抓住细节来分析,分析的很好。刚才佩锐同学说的的一系列的意象,其实我们在一些电视镜头里也常常看到。影影绰绰的昏暗的灯光下,主人公常常是将要死去,或是重病或是境况艰难,然后镜头对将要熄灭的灯芯来了一个特写,灯芯的燃尽,灯火的消逝常常意味着主人公的逝去或者悲惨结局的到来。我们发现这一盏灯已经不是一盏普通的灯,而是成为了一种生命和命运的象征。(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自己看过的电视情景,点头赞同这一观点。)师:请同学们继续找文章的美。生3:我认为第三自然段写的白居易说自己的生活状况,写“三泰”来报平安让元稹不要为自己担忧的描述很美。师:你认为这是属于哪一个角度的美。(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内容,指导学生归纳自己的思路)生3:属于感情的美,朋友之间的相互慰问、关心的感情之美。师:其他同学同意吗?(教师环视全班学生)(其他学生点头同意)师:好的,再继续找美的地方。生4:我认为第3段中写草堂的生活的那段内容很美。他的写景之笔细致入微,他对草堂周围的景物进行真切地描摹,寄情于景。还有句式上借助了骈句,语气节奏强烈,传达了白居易隐居生活的喜悦之情。师:赖志同学说的是草堂的景色描写的美,我们一起来把这部分内容读一下。从“因置草堂”到“罗生池砌”。(学生齐读“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师:这段话是描写白居易隐居的草堂的景色,还有同学对赖志同学的回答作补充吗?生5:我认为这一段景色还有一种脱俗的美,因为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空气清新,如果在现代工业日益发展、污染严重的今天,这里也是个好地方。(其他学生微笑)但这个地方在当时来说,实在是太清幽了,对于一些利欲熏心的仕途之人来说就不太喜爱了。师:为什么会不喜爱呢?(追问)生5:那么清幽有什么人会去呢?那些人只想着在朝野中称霸,根本不想去那些地方,只有那些仕途不顺的人会去。师:那你认为白居易会觉得那里很美吗?(继续追问)生5:是的。师:那由此看出白居易是怎样的心态?(继续追问)生5:一个被贬的文人。很愁苦、很苦闷,很不得志,但是又很无奈,在无奈中寻求心态的平和。师:你认为白居易会乐在其中吗?生5:我认为他是不够快乐的,仕途的不顺,他应该是比较愁苦。(这个学生的回答的前后逻辑有点不通畅,教师对此很疑惑)师:可是白居易说会乐在其中。生5:为啥?(反问老师)师:书中句子不是写道:“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吗?生5:我认为就是因为白居易是仕途的不顺所以才说这样的话来安慰友人的。师:原来你是认为白居易所描写的这段美丽的景色背后是有着无奈的情绪的,虽然白居易与那些争名夺利的人完全不同,但他也不是像陶渊明王维一样向往田园向往归隐这一类的人,所以即使他认为这里的景色是美的,但白居易的归隐和寄情山水又有着双重矛盾,有着入世和出世的矛盾的斗争(还是认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前后思路有逻辑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帮学生归纳),同时,为了安慰友人,不得已要表达内心积极的一面,是这样吗?生5:是的。师:其他同学再发表意见。生6:我不太同意康斌同学的看法,我认为这里应该是白居易的真情流露,这段话的描写字里行间都渗透了一种坦然和放下的平和。师:两个同学的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不知道你倾向哪一个,我个人比较倾向后者,我比较赞同这里真的表现出了一种处之泰然的生活状态。因为白居易后来是寄托佛学来寻求内心的解脱,从他后来的表现看,他后来谪居杭州,做了杭州刺史,做了很多诸如修白堤的水利工程,应该说他还是比较适应或者说能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相对宁静的个人小天地的生活的。生7: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美是很多的。例如这篇文章的情感上,如第一段的描写,像“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写出了感情的凄美。因为他们两人都牵挂着对方,可是又千里之遥,两颗老去的心如何经得起折腾。师:(重复关键词)情感的凄美。“两颗老去的心如何经得起折腾”这话说的真好!(教师微笑)生7:还有在最后一段,体现了情感的朴实之美,例如在最后一段的“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说的是随意乱书,但实际上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他们的感情不需要刻意的刻画。师:(重复关键词)情感的朴实之美。生7:这里还有感情的含蓄之美。如写“山猿谷鸟,哀鸣啾啾”,作者不是写自己内心的悲鸣,而是通过眼前之景来表现。是一种含蓄的表达。师:请你再概括一下你刚才所提到的三个感情之美的关键词。生7:情感的凄美、朴实之美、含蓄之美。师:大家认为这三个词概括得好不好?(生齐说好,微笑表同意)我也认为这三个词概括得很好。从这三个语言之美的词语来看,这样的文学语言的确是很美的。(教师微笑点头赞同)生7:我还认为在修辞上,文中不停的重复“微之微之”,给人一种重重叠叠、缠缠绵绵、纠纠缠缠的感觉。师:哦,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给人一种重重叠叠、缠缠绵绵、纠纠缠缠的感觉。生7:是的,给人欲忘不能,想忘也忘也忘不掉的感觉。师: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我们看一下反复修辞的概念。幻灯片:根据表达的需要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或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我们现在也来写一句反复的修辞的句子,如何?(学生写)师:我们看看同学们造的句子。生8:元稹元稹,思之念之者,乐天也;牵之挂之者,犹乐天也。师:这个句子怎样?这里哪里、什么词语反复了?(学生齐说 “元稹”的反复,“是乐天”的反复。)师:这个句子是通过反复的修辞表达乐天对元稹的思念。好的,还有吗?生9:微之微之,奈何奈何,思念之情怎能断绝,微之微之,寂寞寂寞,此夕我心,唯汝懂得。师:在这个句子里,“微之微之”的反复,加强了呼唤的一种语气,“奈何奈何”的反复增强了无奈之感,“寂寞寂寞”强调了心情的孤寂。同学们造的句子都很有文言味道,很典雅,不错。五、联系自身 移情入文师:好的,我们通过了写作来感受反复的修辞之美,刚才也对文章中的很多美点进行了探赏。由此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和元稹之间非常友好的感情,这里我们有一个疑问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能好到这种程度,用课文的话来说是“如胶如漆”,可以理解吗?(学生底下说能理解)师:你怎么理解两人之间的友情?生10:南怀瑾对“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解释是,朋友是指知己,知己从远方来,是十分高兴的事。人生在世得一知己,死亦足矣。在一个尔虞我诈的官场里,有相识相知的感情和朋友是十分难得的,这种友情是可以达到这种地步的。师:嗯,我非常同意。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这样的朋友吗?你说呢。生10:暂时还没有。(学生笑)师:没有吗?看来真的是知音难寻啊。(教师也笑)师:你说说你认为知己是怎样?生11:我认为知己是和我平时的思想、行为和性格有很大的相似性的,这样才能合得来。我觉得知己也没有什么,只是他比别人更了解你,更懂得在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更懂得在你身边默默地支持你。(其他同学微笑赞同)师:你认为元稹和白居易之间是这样的吗?生11:应该也是的(微笑)。师:所以这样的友情是生11:很长远,很朴实,看不到,但可以感觉到。师:同学们都认同吗?(学生点头微笑)说的很好啊。六 总结师:好的,我们这节课的讨论接近尾声了,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课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回忆)这节课我们从情感美、内容美、语言形式美三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读和探赏。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 (学生思考)生12:我的收获是,这篇文章是写朋友之间的感情的,我想一想我自己,我也有知己啊,我的知己就是我的同位了(学生笑),我们也是志趣相投的,我们都很喜欢军事。(学生笑)我还想补充一下,我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最好的是应该是那一句“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这一句很让人深思反省,让我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师:(教师很惊喜)他说从文中的友人不能相合的悲剧里看到了一种珍惜,我认为这个观点很好啊!(教师微笑)同学们认同吗?学生:嗯!(学生深深地齐点头微笑表示赞同)师: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