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设计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一 简答题 一 简答题 1 绘一单开道岔 标注其几何要素 2 绘制下列铁路站场设计比例尺图 1 1000 连接曲线部分用切线绘制 a R 600m S 2m d 30m 2 10 22 T 11 37m k 22 752m L 75 0m 1 9 1 9 21 0 R 300m T 16 6 5 0m 5 0m 2 0m 1 12 1 12 43 07 R 400m T 16 6 R 400m T 16 6m 5 0m 8 5m b c 6 5m 8 5m R 600m S 2m d 30m 2 10 22 T 11 37m k 22 752m L 75 0m d 20m 5m 5m 1 9 1 9 1 9 45 28 28 85 R 300m T 16 6m R 300m T 33 3m 1 3 决定线路有效长的因素有那些 4 标出教材图 1 3 8 2 2 1 中各股道上行与下行的有效长 5 为什么有轨道电路时 要考虑警冲标和信号机的相互位置 6 计算线路全长的目的是什么 二 计算题计算题 1 如下图所示 为一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下行进站端咽喉布置图 39 43 41 27 9m21 2523 19 31 33 35 37 29 17 15 1311 9 1 3 7 5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已知单开道岔主要尺寸 N a b Sin 9 13 839 15 009 6 20 25 0 1104 12 16 853 19 962 4 45 49 0 0830 要求 a 试对该图进行线路编号 b 确定线路间距 包括正线 牵出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等相邻线间线间距 c 确定各道岔应选用的辙叉号码 d 计算相邻道岔岔心间距 2 下图所示 为一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下行进站端咽喉布置图 2 67 65 69 9m 59 47 63 35 41 523 27 33 433137 51 53 55 57 61 21 29 1115 71319 17 25 39 45 49 9 1 3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已知 单开道岔主要尺寸 N a b Sin 9 13 839 15 009 6 20 25 0 1104 12 16 853 19 962 4 45 49 0 0830 要求 a 试对该图进行线路编号 b 确定线路间距 包括正线 牵出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等相邻线间线间距 c 确定各道岔应选用的辙叉号码 d 计算相邻道岔岔心间距 3 第二篇 第二篇 会让站 越行站和中间站 简答题 简答题 1 试绘出一具有一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布置图 并说明为什么规范推荐将到发线设于站房对 侧 2 试绘出规范推荐的具有两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布置图 并标出各股道的有效长 3 为什么纵列式会让站到发线要逆运行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4 用线路中心线绘出两条到发线分设在正线两侧的横列式越行站布置图 表示出线路 道岔 站房 站台及客货进路等 5 会让站与越行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 中间站与会让站 越行站的区别是什么 7 中间站的货场一般有几个设置位置 各有何优缺点 8 中间站有哪些作业 9 中间站有哪些设备 10 安全线与避难线的区别是什么 11 避难线有哪些设计方案 各有何优缺点 12 天桥和地道两种跨线设备 各有何优缺点 13 设置安全线的条件是什么 4 第三篇 第三篇 区段站 一一 简答题 简答题 1 影响区段站到发线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2 区段站机务段为什么首先选择设在站对右的位置 3 简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 4 单线铁路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应优先采用何种布置形式 该布置形式有何优点 5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应优先采用何种布置形式 该布置形式有何优缺点 6 分别指出教材 73 页图 3 3 4 中渡线 a b a b p k 的作用 二二 论述题 论述题 1 试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方案 并说明各有何优缺点 2 1 绘简图表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 下行 城市 2 简述机务段合理位置的理由 3 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最主要缺点 说明产生该缺点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 3 某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五项设备布置及到发线使用方案如下图 其中到发 场固定接发下行货 物列车 到发 场固定接发上行货物列车 试填写下面表格中咽喉进路交叉 产生原因及解决办 法 5 交叉 项目 交叉车流内容 产生交叉原因 解决交叉方法 B 端 客货 交叉 A 端 客货 交叉 B 端 货调 交叉 A 端 货机 交叉 A 端 调机 交叉 6 第四篇 第四篇 编组站 1 试画出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要求表示出车场 驼峰 牵出线 正线及机务段 车 辆段的合理位置及主要连接线路 说明其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的哪些缺点 仍然存在哪些缺点 2 绘出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示意图 当驼峰头部采用双推单溜作业方式 峰尾用 2 台机 车进行编组作业时 试从能力的角度分析在这种作业条件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主 要措施 3 试画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反接反发 并分析该种布置图的图型特征及主 要优缺点 4 试述单向和双向编组站布置图的主要优缺点及采用条件 5 双向编组站布置图的折角车流有哪几种 对其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6 计算题 已知资料 1 新线 C 与 AB 干线上的 M 站接轨 示意图如下 M A B C 2 M 站的车流资料如下表 往 自 A B C 计 A 180 650 90 160 270 810 B 315 520 180 240 495 760 C 0 230 90 300 90 530 计 315 750 270 950 270 400 855 2100 注 分子 直通车流 分母 改编车流 计算确定 1 C 方向应从 M 站的哪一端接轨 2 采用单向编组站还是双向编组站 3 驼峰方向 7 第五篇 第五篇 调车驼峰 简答题 简答题 1 驼峰自动化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2 驼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各部分的线路范围是什么 3 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基本上可分哪几类 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在哪里 4 驼峰溜放部分为什么设计为凹形纵断面 5 驼峰头部道岔设置保护区段的作用是什么 6 推送部分的设计条件是什么 第六篇 客运站 论述题 论述题 试述客运站三种布置图的优缺点及其采用条件 试述客运站旅客站房布置的基本要求 第七篇 货运站 论述题 论述题 1 说明工业站与企业站联设或分设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 说明货物交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