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至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然后引导学生每一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进行阅读。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这个片段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理解出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教学这一片段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文中的知识点基本上都被挖掘出来了。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在书上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作汇报。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也更清楚地体会到了写人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学生应该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较好地达到了学习和运用的效果。【作者介绍】徐光耀简介:徐光耀,生于1925年2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初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吴敬梓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12月11日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教学目标】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2.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嘎(g)、腮(si)、欺负(fu)、脚腕(wn)。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四、小组探究。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祥子来自农村,他一个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作者着重描写祥子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脱的树,坚毅、壮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隐含着对劳动者的健壮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5.画出两茎灯草中最能表现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1)从这个句子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严监生病情的严重,试着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气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2)从“总”字可以看出严监生垂死挣扎时间之长。讨论:这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对两个指头的含义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和严监生的心理活动。)两个指头的含义严监生的表现严监生的心理大侄子两个亲人把头摇了两三摇着急二侄子两笔银子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焦急、生气奶妈两位舅爷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气极赵氏两茎灯草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安心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严监生的心理可让学生自己揣摩,不设统一答案。)三、感悟写法,尝试描写。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记。2.交流讨论: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随机点拨。点拨要点:(1)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2)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严监生临死前还惦念两茎灯草,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吝啬。(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例如,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小结: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3.回忆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了解到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描写人物时,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定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描写方法,从而体现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设计】人物描写一组摔跤:小嘎子机灵小兵张嘎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祥子健壮骆驼祥子老舍两茎灯草:严监生吝啬儒林外史吴敬梓【教学反思】人物描写一组是由三个各自独立的选段构成的一篇课文,学生对于描写人物的文章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言,说出各自的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看过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的原著,小兵张嘎有部分同学看过影视作品,在没有充分了解原著的基础上,单单只看选段,难免会对人物形象有些误解。所以,教师需要加以指导,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原著中遨游,正确认识人物形象。第14课 刷子李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作者介绍】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2008年8月作为天津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作品挑山工花脸俗世奇人等已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教学目标】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3.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白浆(jing)、师傅(fu)、包袱(fu)、蘸(zhn)、发怔(zhng)。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4.作者作品介绍。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2)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3)刷子李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在刷浆时,不仅能圆满完成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到徒弟的心思变化。2.刷子李有什么绝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3.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勾画,分组进行讨论。(1)请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展示出他们的答案。(2)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或点评。(3)师点评。(4)将所有相关的句子分类别出示,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然后让学生总结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刷子李的绝活的。点拨要点:刷墙的衣服、刷墙的动作、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刷墙的衣服: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刷墙的动作: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刷墙的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一天只刷一间屋子;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刷完墙的效果: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5)拓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跟刷子李一样立下规矩,重质,不求速度,慢慢地刷;还是会选择跟其他粉刷匠一样,重量,求速度呢?(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地回答,两者都正确,加以引导应重质量,在当今社会时间也很重要。)四、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探讨。思考问题: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描写人物一组有何异同?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语段赏析: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第一句写师傅刷墙的动作;第二句写师傅刷墙的效果。为了说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刷墙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对于刷子李来说却是一件(快乐、轻松、简单)的事。可见刷子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技艺高超)。(1)小组讨论得出答案。(2)点评学生的答案。师:我们通过完成第5自然段的阅读,了解到刷子李确实技艺高超,可是他的徒弟曹小三最关心的是什么呢?生: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2.找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1)在文中找出所有描写曹小三的句子(可以加上横线),其中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请重点勾画(可以加上波浪线)。 (2)学生先独自阅读,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居然”“竟然”“奇了”这三个词都表现了曹小三意外的心理活动。)(4)你能简单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小结曹小三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3.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1)曹小三这一天跟着师傅所见所闻和传说有出入吗?生齐读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这样的规矩,说明什么?(自信,艺高人胆大)(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艺是怎样来的?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能找到吗?出示:好好学本事吧!能将“好好”换个词来表示吗?(认真、刻苦、老实、乖乖等)(3)描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侧面描写,能够衬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烘托或衬托)4.课件出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刷子李的特点:技艺高超。2.课文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3.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还有四个“然”相对应,是哪四个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用这四个词写一段话。4.点明应重视真才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生活,好好学本事的道理。【板书设计】刷子李正面描写:刷墙的动作侧面描写曹小三: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技艺高超【板书设计】1.由刷子李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对刷子李的形象抱着好奇的心,如条件允许,还可以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张等。2.本课着重讲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现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发言并简要分析。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容容的性格特点。2.默读例文,结合批注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了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交流平台。1.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灵的小嘎子、健壮的祥子、吝啬的严监生、技艺高超的刷子李。除了课本里的人物,平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书本里的文学形象,电视里的艺术形象,家庭里的亲人,校园里的老师、同学,社会中的警察、医生、护士、清洁工、保安、快递员、售票员等。这些人物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呢?是他的外貌还是你和他之间的故事让你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把外貌或者故事说清楚。)2.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其次,可以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也可以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二、交谈练笔,初试身手。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某一位同学。学生练笔时,老师巡视并指导多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学生举手分享自己写的小练笔。2.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有的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陪孩子做游戏、学习,有的爸爸妈妈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想一想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可以体现他们的特点。(小组交流,代表发言。)三、学习例文,积累参考。1.我的朋友容容(1)文章描写容容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容容总是搬着椅子,爬上去,踮起脚,从大门口的邮箱里取出报纸来,然后爬下椅子,奔来把报纸交给我:“任叔叔,报纸来啦!”),神态描写(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忽然噘起嘴唇,挺委屈地走了。)等。(2)文章除了运用正面描写,还写了作者与容容交往的两件事情,使容容这一形象显得更具体、更生动。2.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1)文章描写小守门员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只见他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他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能大意,绝不让对手冲破最后一道防线。),写出了小守门员的认真与专注。(2)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腆着肚子的候补小男孩、戴红帽子的小女孩、扎着蝴蝶结的女孩、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大个子叔叔等。作者抓住众人各具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交流一下,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学反思】及时回顾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次课程中,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加深了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掌握。通过写片段,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2.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教学重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老板,卖早餐的小贩你对哪些人印象深刻呢?他们的那些事例让你记忆深刻呢?二、回顾前文。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这些方法你还记得吗?我们今天就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注意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三、写作指导。1.这节课我们要写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他(她)的哪个特点让你印象深刻?他(她)的这个特点是通过哪几件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自读课本中的图表,总结技巧)2.让学生先确定写作对象(人),再确定文章线索(特点),最后补充作文素材(典型事例)。3.列框架,先确定好框架,再动笔。注意要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四、写作点评。1.学生写完后与同桌交换交流,也可以小组内交换交流。2.选择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写作的重点在于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生动、流畅,等等。【板书设计】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选题:对象(人)特点事例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教学反思】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作者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读促写。二、让学生理解从典型事例中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写好事例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满活力。这就要求小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现力最强的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怎样在事中表现人,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三、创设情境,引导交流。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本次教学的不足是:作为习作指导课,时间分配不均,学生静心思考和写作的机会不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突出。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第15课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作者介绍】韩非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着重指导:弗(f)、夫(f)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体裁。(寓言)3.指名朗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4.分组朗读课文。注释:楚人:楚国人。鬻(y):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5.教师范读。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板书设计】自相矛盾盾坚,物莫能陷矛利,物无不陷不可同世而立【教学反思】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第16课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这篇课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以“赛马”为线索,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仔细地观看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取得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也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文章不但情节曲折,人物神态描写更是传神。作为比赛的双方,作者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因此,可以让学生积累描写神态的词语。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赛马时双方出场顺序的异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作者介绍】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学目标】1.认识“膑、讥”等5个生字,会写“丧、瞪”等8个字,会写“依次、等级”等12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等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了解人物想法。3.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4.知道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知道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纸牌小游戏。老师拿出六张扑克牌,分为两组,分别是红桃的4、8、10,梅花3、7、9。老师和学生各选一组,然后比大小。老师依照田忌赛马的思维跟学生玩两盘,把输和赢的两种情况都体现出来。2.在历史上,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你知道哪些?官渡之战曹操2万人战胜10余万敌军赤壁之战周瑜、刘备5万人战胜20余万敌军淝水之战谢玄8万人战胜80多万敌军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轻蔑(qng mi)、孙膑(bn)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瞪、耀、蔑、赢”,并在黑板上示范。(“瞪”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右上方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耀”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蔑”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写一点。“赢”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贝、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2.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3.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1)学生自学、讨论。(2)小组汇报: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上上上下中中中上下下下中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a.两人的马没换。b.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c.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a.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b.比赛结果不同。c.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四、课堂小结。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12自然段。(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而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2)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非常失望的神情。(3)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实力或技巧方法)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自然段。2.有感情地朗读第312自然段。要求:(1)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2)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