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起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学道具:情景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教学P49的主题图。(1)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2)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3)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2、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1)学生提问,并相机板书问题。(2)解决问题,写出算式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谁还能提出生活中其他的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二、练一练,圈一圈。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三、摆一摆,填一填。1、 【】 【】 【】6 3 = 2、 【】 【】 【】7 3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五、总结下课。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四能”的发展,在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训练学生观察图的能力,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数学信息,并合理利用。3、训练学生数学叙述能力,能清楚完整的表达意思。有余数的除法(二)教学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道具:(略)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里最大能填几?5( ) 16 ( ) 6 25 4 ( ) ( ) 6 ( ) 8 262、计算:8 4 = 45 5 =二、新知。1、教学教材P50例1。(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15 5 = (组)(2)谁会写除法的竖式?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被除数1 5 5和3的乘积0(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 5 = 4 (组) 3 (盆)4 5/23 2 0 3余数(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巩固。1、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6 = 33 8 =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作业练习。(1)找病因(P52做一做)(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60 7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四、全课小结。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教学反思:1、收集图中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并引导除法竖式的写法。2、重视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理解余数是怎么出来的?3、利用迁移,得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算法。有余数的除法(三)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道具:练习卡片每人一份。教学过程:一、复习。-相应除法题目.二、新课。教学P52例3。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 15 5 = 3 (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除数4、小组讨论。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A、 14 7 =2 B、 14 2 = 715 7 =21 14 3 = 4216 7 =22 14 4 = 3217 7 =23 14 5 = 2418 7 =24 14 6 = 2219 7 =25 14 7 = 220 7 =26 14 8 = 1621 7 =3 14 9 = 15 22 7 =31 23 7 =32 24 7 =3325 7 =3426 7 =3527 7 =3628 7 =4 师:从A组题目,观察除数与余数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观察除数与余数发现了什么规律?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余数都比除数小)2、巩固练习。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四、全课小结。师: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2发现了什么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教学反思:1、通过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找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余数总比除数小。2、还顺带稍点了一下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3、关注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余数的除法(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道具: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8 37 + 5 5 8 72 824 6 7 9 56 7 49 718 3 42 6 9 4 45 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新知。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观察例4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4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口算:32 6 = 5 (组)2人笔算: 5 6 / 32 3 0 2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1、做教材P55“做一做”。(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四、本课小结。(略)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教学反思:1、联系生活情境,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2、通过比较分析,基本能体会出除法各部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3、注重口算、笔算结合教学。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发展“四能”。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1、教学p68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3)、各小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三、练一练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1、注重了学生“四基”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2、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课时 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 6个十是多少? 8个百是多少? 40是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00是几个十?12个十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二、探究新知。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2、出示例1,进行教学。、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四基”训练,从情境出发,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乘法问题。2、注重算理算法的理解。3、注重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把更多时间给学生,提高学习参与有效性。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出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1)思考,交流,写出问题在本子上。(2)汇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二、尝试解决。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三、拓展引伸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 495 2184 581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1、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2、注重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3、注重估算的实用性和实际运用第五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三、介绍竖式。12 。因数 3 。因数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1、注重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多想2、注重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3、关注学生方法总结的过程第六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P78例3,练习十七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342 2123 写一写,说一说。二、探讨交流1、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2、教学p26中的例2。 、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 1 8 1 8 1 8 3 1 8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有进位)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教学例3-教学过程参照例2教学,可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五、巩固练习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六、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教师小结(略) 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2、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有效性。3、注重算理算法的理解把握。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教学内容:P79例4。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新课教学。1P79例4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三、练习设计: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2填上适当的数: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关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3、关注计算过程的理解把握。第九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新课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 = 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 0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出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齐读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1、关注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关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3、关注计算过程的理解把握。第十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 一组:203 2003 20003 二组: 124 1204 12004口算,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 教师出示例题350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指名回答,引导出: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练习 练习六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四、小结(略)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2、关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十一课时 整理复习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2004 5003 1402 8006 3203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三、课堂练习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四、数学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自主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2、关注整理复习过程的体验3、利用思维导图对整个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有序的整理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题1:认识几分之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1) (2) (3) (4)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教学反思:1、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2、利用多样的形式认识分数,几分之一3、结合图形从而抽象出相应分数,数形结合课题2:几 分 之 几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四、教学过程: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三)教学例6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四)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教学反思: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重视知识迁移能力3、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课题3:分数的简单计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填空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2、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3、教学例3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5)让学生计算6)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练习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三、作业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教学反思:1、重视计算过程的理解,把握算理、算法2、数形结合理解计算3、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第八单元 可能性可能性(一)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号盆、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号盆,谁来?(学生摸出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108 2、3教学反思:1、设计摸球游戏,联系生活,数学情境化,在游戏中体会摸球可能性。2、在摸球过程中体会可能性的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3、利用生活实际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二)教学内容:教材P106107教学目的: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整形美容科隆胸手术操作规范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脏病学常见心律失常鉴别诊断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工程力学 课件 空间力系
- 2025年肿瘤内科多学科协作病例分析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病学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模拟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消化科学科肝硬化腹水引流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模拟测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病人护理技能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知识宣传课件
- 2025年影像学影像诊断解读技能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遗传病学基因诊断技术考核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歌乐山下的英烈课件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涉警舆情应对课件
- 2025-2026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蒲公英”广播稿(22周):第1周 从烽火岁月里“穿越”来的青春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赛事承办协议书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产品变更通知单模板PCN(4P)
- 消防工程清包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地质版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