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理教学“生活化”浅析.doc_第1页
3物理教学“生活化”浅析.doc_第2页
3物理教学“生活化”浅析.doc_第3页
3物理教学“生活化”浅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教学“生活化”浅析物理教学要强化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陈佑乐(黄山区教研室,电子信箱1012814393)吕烈平(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电子信箱479608902)摘要:通过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关键词:物理教学,社会意识,学习潜能引言:我于20112013年开展了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研究,研究目标一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二是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三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主要就前两个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这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应用。目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现状是: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不牢,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让这部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不妨将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使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抓好四个结合,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社会意识1将物理教学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防范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在光的折射教学时,教育学生不能为水的表象迷惑,要充分认识水患的危害性,坚决做到不擅自下水游泳。在惯性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坏与伤害,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从而自觉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在家庭用电教学时,一要让学生知道电路安装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如开关应接在火线上,螺口灯的螺旋金属应接在零线上,插座接线应“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应接地线;二要让学生知道不弄湿用电器,如不要用湿抹布擦电器的外壳;三要让学生知道保护好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四要让学生知道在户外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如不在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钓鱼。从而使安全用电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田。2将物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环境问题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噪声教学时,向学生全面深刻阐述噪声的危害,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不制造噪声,如在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在电能的产生教学时,告诉学生电池一旦废弃在自然界中,电池里的汞、镉、铅等金属就会慢慢释出,进入土壤、水源,再通过生物链、农作物等进入人体,伤害人的肾、膈,还会使骨质松软,造成骨骼变形,从而告诫学生自觉做到不乱丢废旧电池。在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教学时,让学生知道化石燃料的使用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3将物理教学与节约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节俭意识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已被党和国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能源与社会教学时,让学生了解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等能源是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使学生懂得这些能源应该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在电能教学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如一般电视机待机功率约10W,台式电脑待机功率约40W)让学生明白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同样要消耗电能,从而养成随时关灯和切断电源的习惯。4将物理教学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走进信息时代教学时,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是建立在一系列尖端技术(如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和光电子技术等)基础之上的,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通过相关知识教学,使学生了解牛顿、焦耳、法拉第、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了解“两弹一星”精神;了解长征系列火箭,“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天宫一号”等相关信息。从而增强热爱科技献身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紧扣三维目标,创新活动载体,开发学生学习潜能1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创设多种平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要让学生学会准确使用仪器进行直接测量,如使用电能表测量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天平测量质量等。二要让学生学会准确使用仪器间接测量,如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和用电器消耗的功率等。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某些物理量的因素,如分析影响滑轮组和杠杆机械效率的因素、影响被测电阻、电功率、液体密度偏大或偏少原因等。四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或找到物理规律,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牛顿第一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等。五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如设计“鸡蛋下落”方案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新材料及其应用等有关物质方面的知识、电和磁等有关运动和相互作用方面的知识、能量与可持续发展等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善于科学探究,掌握有效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教学中,提出电动机内部结构怎样?它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电动机是如何转起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摩擦力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压力、速度、方向等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的能力。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出探究方案,如实验所需器材,让蜡烛经凸透镜分别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观察像的正、倒特点,测量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能力。在速度的变化教学中,通过经历收集物体沿斜面滑下或跑步时路程和时间的数据,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在液体压强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通过理论探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论证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如图所示,液体的密度为,内有长方体“液柱”,其下表面距液面为h, “平面”的面积为S,则液面h处的压强: P = = = = = =hg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估,如自己小组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小组的有什么差别,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何差异,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人为的因素还是实验器材的因素,实验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方案需要如何改进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在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中,完成实验探究后,让学生交流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能产生电流吗?导体不动,磁体运动能产生电流吗?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通过以上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既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原则、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又养成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优良素养。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祖先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他们将终身受益。如“光线”、“磁感线”等物理概念,并非指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人们根据大量实物提炼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理想化模型,有助于我们忽略事物的次要因素,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基本特征来研究问题。如果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在研究其中两个因素间的关系时,一定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探究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等都要应用这一方法。不同事物之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电压和水压、电流和水流等,可以将抽象难懂的事物类比具体形象的事物,这就是类比法。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量不易观察和测量,如磁场是看不见的,但教学中却可以用小磁针受力转动、细铁屑分布来间接研究它;力不易测量,但可以利用弹簧的形变来体现,这就是转换法。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这就是比值定义法。如在研究“力”时,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几个力等效合成为一个力,这就是等效法。掌握了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就能在物理探究过程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3培育学生乐于辩证思考,锤炼有益情感意志在探究性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一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品德。指导学生做出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得出实验报告,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消除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实求新的精神、科学严谨的品质、合作互助的习惯。二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初中物理的中心思想是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用辩证唯物思想来阐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在“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从而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在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