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doc_第1页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doc_第2页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doc_第3页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doc_第4页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 “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研究述评系部: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学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教师指导姓名: 杨青 最终评定成绩: 2015年6月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案例研究(casestudy)是种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考察。通过案例研究, 人们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案例研究还使人们能建立新的理论, 或者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发展或修改。案例研究是找到对现存问题解决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正是因为如此, 众多经济学论文中都充斥着生动的案例故事, 以证明或支持某些经济学观点或理论。甚至还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在学术讨论中被屡屡引用, 引发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进行反复的阐释和辩论, 也启发了很多学者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讨。本文即是对“费雪车体”这一经典案例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再现了围绕这一案例所展开的精彩的争论过程, 以期能给予我们有关案例研究方法的启迪, 激发我们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一、通用收购费雪车体的经典案例通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是19 世纪初期由威廉 杜兰特(WilliamC.Durant)创办的汽车制造公司(今日仍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业巨头), 费雪车体公司(以下简称费雪车体)是19世纪初期由费雪六兄弟创办的汽车车体制造公司,是当时车体行业中最大的企业。1917年通用与费雪车体签了一份合约, 即通用将以成本加17.6%的价格购买费雪车体的全部产品。但战后的生产扩张计划使通用确信, 确保对最大和最关键的供应商费雪车体的控制权乃绝对必要。因此, 1919年通用与费雪签订了一份10年期的供应合同, 主要内容是:(1)费雪车体的核准普通股本, 在原先20万股的基础上增加到50万股。通用将以每股92美元的价格购买其中的30 万股。(2)考虑到费雪兄弟既有的能力, 通用汽车继续让费雪车体生产封闭车体。1917年的价格协议继续有效。通用汽车付给费雪车体的价格将基于不同档次的产品, 但费雪车体的平均净利润率依然维持在17.6%。合同同时规定, 通用所支付的价格必须不高于其向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客户所支付的价格。(3)供应车体的合同将持续10 年,即到1929年方得终止。(4)双方同意, 除通用汽车外, 费雪车体可以自由选择与其他客户的合作。这份协议的结果是, 在5年内, 尽管通用拥有费雪车体60%的普通股份, 但费雪车体实际上还是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来运作的。因此为了保证与费雪车体公司更好地沟通和协调, 1921 年, 费雷德 费雪被任命为通用汽车的一名董事, 1922年又被任命为通用汽车执行委员会委员, 到了1924年, 费雪兄弟中又有三位一道进入了通用汽车的董事会及执委会, 而费雷德 费雪更被任命为金融委员会委员。1925年劳伦斯 费雪成为通用汽车最重要的事业部之一卡迪拉克的老总,费雪兄弟在通用汽车组织中都高居要职。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急遽扩张和日益加剧的竞争, 通用公司并不满足于原有的合作方式, 希望与费雪车体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通过几轮的谈判, 1926年5月,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费雪车体全部的资产, 并接受了其所有的债权和债务, 费雪车体公司宣告解散。二、通用费雪案例的理论争议半个世纪以来, 该故事被经济学家们无休止地重复着,许多研究者和学生受其影响至深, 并围绕该案例的描述和解释展开了持久的辩论。最初对通用费雪案例进行分析的是合约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克莱英(Klein)等, 克莱英、克罗福德和阿尔钦(1978)利用该案例来说明“可占用性专用租金”问题, 他们(1988)认为通用和费雪的纵向一体化, 是为了挑战费雪公司在长期合约中的敲竹杠行为(Hold up)。威廉森(1985)在其有关交易费用的经济学著作中, 也讨论了这一案例, 用以说明资产的专用性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市场合约的替代, 他认为1919年通用与费雪签订的合同是因为新的生产技术需要对相关特殊性实物资产进行投资以使现货契约达到最佳水准, 并以此说明合约的机会主义。哈特(1995)则引用通用费雪的故事, 来论述企业的产权理论和企业合并物质资产所有权的好处,在哈特看来, 对费雪的并购将互补性资产的所有权作了整合, 由此会促进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以他们三位为代表形成了20世纪80 90年代的有关该案例的流行观点, 他们对并购发生原因的描述集中在:通用汽车和费雪车体开始达成了一个十年供销协议, 即由后者提供金属的自动车体。但协议执行没多久, 汽车需求就超过了预计的增长, 而费雪车体通过选择低效率的生产安排(通过成本加定价原则增加了自身利润)和拒绝靠近汽车组装厂建立其车体车间的做法, 敲了通用汽车的竹杠。这致使情况变得“不可容忍”,最终在1926年, 通用汽车干脆收购了费雪车体。据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通用与费雪的矛盾在于他们签订了一个控制性合约, 合约的失灵又使得费雪车体成功敲了通用公司的竹杠, 而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能够解决这种因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导致的控制性合约(contracthold-up)失灵问题。但是, 科斯(R.H.Coase)(2000 年)在其论文通用汽车收购费雪车体公司案中, 毫不客气地反驳了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观点, 给这一事件的研究带来了真实而非凡的洞见, 拉开了这场跨世纪辩论的序幕。随后雷蒙 卡萨底瑟斯马萨内尔(RamonCasadesus-masanell)、丹尼尔 F.史普博(DanielF.Spulber)和罗伯特 弗里兰(RobertFreeland)(2000)等学者也就流行观点中对通用费雪并购案的历史描述和解释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热烈的讨论。科斯等人认为前人对该案例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是得不到历史记录的支持的。科斯用了一年的时间查阅了200多份往来信件、公司公文、法庭证词等文本资料, 访谈了20多个当事人, 调查了十多家公司, 在大量详实的数据基础上, 详细描述了该并购案发生的细微末节, 并指出通用公司是相互合作信任的关系, 流行观点中费雪对通用的敲竹杠行为, 以及通用公司对与费雪车体的关系之“不可容忍”的说法根本不存在。最后得出结论, 资产专用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长期合约, 而非之前所说的纵向一体化。雷蒙 卡萨底瑟斯马萨内尔、丹尼尔F.史普博(2000)在论文费雪车体的寓言中,对科斯关于该案例的分析持基本赞成的态度, 激烈反驳了流行观点中提出的资产专用性导致纵向一体化, 认为通用费雪并购案与资产专用性或合约失灵毫不搭界。他们在扩张了科斯分析的基础上, 证明了通用和费雪的合并是为了更紧密地协调其运作关系。另外, 这一兼并行为还受到个人考虑的驱动, 因为通用对费雪兄弟的制造和管理才能青睐有加。而罗伯特 弗里兰(2000)在其论文纵向一体化引起的敲竹杠:费雪车体的再访中不仅反驳了流行观点, 还进一步将分析的视角扩展到考察兼并后两公司的关系, 研究了兼并中的人力资本问题, 他认为恰好是费雪兄弟在兼并后占了通用汽车的便宜, 他们在通用汽车组织内部犯了机会主义的毛病。总之, 他们都认为所谓的合约失灵与该兼并案例本身几乎没有关系, 资产专用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长期合约,通用收购费雪只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和技术约束下的一个特例。之后克莱英又对科斯等人的批评作了相应的回应:他也认识到, 促成这一起兼并的主要经济力量乃协调的需要。但克莱英顺势推出了一个新的故事:弗林特工厂问题费雪车体拒绝在弗林特建立一个工厂为通用汽车的别克车提供车体。按照这个新故事, 通用汽车和费雪车体在1926年的兼并, 乃起因于两家未能就是否必须从底特律搬迁一个工厂到50 公里外的弗林特达成协议。克莱英认为, 1925 年两家的上述合约谈崩, 是因为1925 1926年汽车需求量的剧增所导致, 并由此使双方的合约无法再“自我执行”。以此来证明所有安排包括纵向一体化, 都是交易者具有有限声誉资本时, 为了补充自我实施机制而选择的市场合约形式。三、通用费雪案例的文献述评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克莱英等人的流行观点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它的不“真实性”, 观点的论据支持是来自于真实世界的案例, 但他们在运用该案例时, 却没有还原它本来的面貌, 而是将案例的真实情况扭曲了。为了证明他们的立论基础“敲竹杠”问题, 克莱英刻意扭曲了通用公司与费雪车体间相互信任的事实, 只是抽取了对他们控制性合约理论本身有利于解释的部分资料, 并用这“部分”覆盖了历史记录的全貌。他们并不是从案例的细微末节的真实记录中去探求新的理论, 而是先凭直觉主观判断出理论, 然后再从繁冗的历史资料中寻找一些能支撑其理论的数据来。正如科斯的批评:认为这与“我们之所以看到人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不奇怪, 是因为我们先已看到兔子被塞进帽子”的道理无异。之后的科斯、丹尼尔 F.史普博和罗伯特弗里兰等学者在案例研究的真实性方面有了跨越性的改进, 但是在“易处理”问题上仍存有缺憾。尽管他们将案例描述得非常的详细和真实, 同时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理论解释, 但是这些论文多数仍停留在文字上的论证, 生动却缺乏严密和一般性。以该案例文献中不断提及的“成本”一词为例, 几乎是有多少篇论文就会提及多少不同的“成本”概念, 如克莱英(2000)的“僵化成本”、雷蒙卡萨底瑟斯-马萨内尔、丹尼尔 F 史普博的“协调成本”等。既反映出了他们研究中的定义混乱, 又体现出了他们的理论“特殊”有余而“一般化”不足, 不利于理论的传播与推广。四.战略层面的纵向一体化研究在威廉姆森看来,有三种原因是造成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原因,分别是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关于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平面描述如下表(这里假设不确定性不存在) 威廉姆森认为,不确定由于其自身不可预测缘故,只能在交易中逐渐去适应,不应该包含和交易合同之中,也就是不能通过事前解决的方式办好。 威廉姆森指出,是交易的自身具有的属性,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了纵向一体化,我本人对这样的观点是赞同的。在通用和费雪的案例中也有具体的体现: 1.通用和费雪的交易的确涉及到大量的专用资产的投资,例如专门的车身生产线就是一种,在比如要在通用总装线附近建厂也是一种,出于这种交易的属性,通用和费雪开始的时候是采取的双边治理的模式来组织生产(费雪很多新建的工厂是由通用出资建设并拥有所有权而出租给费雪使用的),但是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双边治理结构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效率的要求,最后,通用为了达到前面提到的几个战略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