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佛片区七年级半期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牛佛片区七年级半期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牛佛片区七年级半期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牛佛片区七年级半期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牛佛片区七年级半期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佛片区七年级半期语文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无垠(yng) 蹒跚(pn) 冗长(rng)B、伶仃(nng) 哽咽(yn) 瑟缩(s)C、澄清(chng) 荤菜(hn) 虐杀(nu)D、酝酿(yn) 执著(zhu) 炫耀(xu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A、含辛茹苦 煞费苦心 为富不人 花枝招展B、怨无尤人 崭露头脚 绚丽多彩 聪明伶俐C、盛气凌人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任劳任怨D、乳臭未干 无病而伸 头晕目眩 汗马功劳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言简意赅:言语简练而意思完备。赅:完备。B、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出乎意料。C、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匿:隐藏,不让人知道。D、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经常相遇。萍:浮萍。 4、按照所给句式,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 , ; , ,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5、名句默写。(4分)(1) ,君向潇湘我向秦。(2) ,寒光照铁衣。(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被后人赋予新意,表示任何腐朽势力都不能阻挡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千古名句是: , 。(4)现在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 ,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厚情谊。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就把我从树上刮下去了。周围死一般地沉寂。A、 B、 C、 D、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A、忆读书的作者冰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B、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C、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南方民歌。( )D、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讴歌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 )二、阅读(40分)(一)阅读小巷深处段落,然后答题。(15分)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熏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彷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解释词语。(2分)蹒跚: 憧憬: 2、1-3段用了什么写法?并说说其作用。(2分) 3、“我”厌家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4、仔细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2分)(1)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 (2)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5、第7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6、第7段中加点的“奔”和“流”用得好,好在哪里,说明其作用。(2分) 7、第8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15分)母亲的“存折”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 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有50万吧。”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脸上忍不住地失望,两眼盯着我,有些不相信似的问:“为什么?”“因为” 我抬手一指房子,屋里的家具、电器,还有她手里正在摆弄的快译通,道:“这些不都是钱吗?钱是流通品,哪有像你们这样只算收人不算支出的!”女儿眨眨眼睛,仍不死心,固执地问道:“如果把房子、家具、存款都算上,够50万吧?”我点点头。女儿脸上立即绽开笑容,拍手称快道:“这么说,我是我们班第三有钱的人了!” 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问这个,一定是同学之间攀比,搞什么财富排行榜了。(11)我立刻纠正她:“不对,这些是妈妈的钱,不是你的。”(12)“可我是你的女儿呀!将来,将来”女儿瞅瞅我,不往下说了。(13)我接过话,替她说道:“等将来我不在了,这些钱就是你的,对不对?”(14)女儿脸涨得通红,转过身,掩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都是我们同学,一天没事瞎猜,无聊!不说这个了,我要写作业了。”(15)说完,女儿急忙回自己房间去了。望着她的背影,我若有所思。(16)没错,作为我的法定继承人,我现在所有的财产,在未来的某一天,势必将属于女儿,这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国人目前还不习惯、也不好意思和自己的继承人公开谈论遗产这样十分敏感的事,而同样的问题在西方许多家庭,就比我们开明得多,有时在餐桌上就公开谈论。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一切财产都是国家的。我的父母工作了一生,一直都是无产者,直到退休前才因房改买下自己居住的房子,终于有了自己名下的财产。但是,和我们这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活的子女相比,他们那点有限的“资产”实在少得可怜。也因此,我从未期望父母给我留下什么,相反,我倒很想在金钱方面给予父母一些,我知道,他们几乎没有存款。但是固执的父母总是拒绝,没办法,我只好先用我的名字存在银行,我想他们以后总会用上的。(17)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18)行前,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我一眼就看见她枕头旁放着一个首饰盒,有十块砖头大小,用一块红绸缎布包着,不禁一愣。小时候有一次趁父母不在我乱翻东西,曾见过这个首饰盒,正想打开却被下班回家的母亲看到,被严厉地训斥了一顿,从此再没见过,不知道母亲把它藏到哪儿去了。我猜里面一定装着母亲最心爱的宝贝。会是什么呢?肯定不会是钱或存折。母亲的钱总是装进工资袋放在抽屉里,一到月底就没了,很少有剩余。最有可能的是首饰,因为祖父以前在天津做盐道生意,家里曾相当有财势,虽然后来败落了,但留下个金戒指、玉手镯什么的,应不足为怪。(19)我正猜测不解,母亲已经 开外面的红绸缎布,露出里面暗红丝面的首饰盒。她一 上面的按钮,“叭” 的一声,首饰盒开了!母亲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像是看什么宝物,然后,慢慢抬起头,看着我,缓缓道:“这里面 着你出生时的胎发,5岁时掉的乳牙,还有一张百日照,照片背面 着你的出生时辰。我一直替你留着,现在,我年纪大了,你拿去自己保留吧。”(20)我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于是,我看到了自己35年前出生时的胎发,30年前掉下的乳牙,和来到世界100天时拍的照片。照片已经有些发黄了,背面的字迹也已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来、一瞬间,我泪眼模糊。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的“存折”,里面装着母亲的全部财产,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一路上,感慨万千。我知道,和母亲相比,我是富有的,母亲这一生永远不可能有50万元存款了!对她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她想都不曾想过。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她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我拼搏多年才得到的。但是,女儿却永远也不可能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胎发、乳牙了。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让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1) :指人平安,没有疾病。(2) :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依次填入第(19)段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解 摁 装 记 B、松 摁 藏 记C、解 掀 藏 写 D、松 掀 装 写 3、女儿为什么要问“我”的存款的事?第(14)段中女儿的脸为什么涨得通红?(2分) 4、作者在写女儿的心里变化时,用了 、 、 描写等方法。(3分)5、母亲的“存折”是指 ,里面装的“财产”指 (2分) 6、怎样理解“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这句话的含义?(2分) 7、文章结尾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1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指物作诗立就。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不能称前时之闻。 2、翻译下列句子。(2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泯然众人矣。 3、文中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4、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作文(40分)以“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参 考 答 案一、(20分) 1、D 2、C 3、D 4、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宽容;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5、(1)数声风笛离亭晚。(2)朔气传金柝。(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C 7、C 8、A() B() C() D()二、(40分)(一)(15分) 1、蹒跚:指艰难而缓慢地、摇摇晃晃地行走。憧憬:向往。 2、对比,突出了一个盲眼母亲抚养女儿的艰辛和女儿的不懂事。 3、“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 4、(1)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痛苦”,但对女儿的爱又使她原谅了自己的女儿。(2)指母亲辛苦养大的女儿长大了,开始嫌弃这个贫穷的家和盲眼的母亲,母亲感到了失落。 5、外貌和神态。反映出母亲这几年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也反映出期待“我”归来的心情,抒发了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崇高。 6、写出了“我”的情感的巨大变化和心灵的愧疚,万千的感激,万千的自责,万千的惊异尽在这一“奔”一“流”中。 7、排比,表现了作者对小巷及母亲深沉而浓烈的热爱。(二)(15分) 1、(1)安然无恙 (2)小心翼翼 2、A 3、她想和同学攀比。因为女儿无意间提到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