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学习总结.doc_第1页
国培学习总结.doc_第2页
国培学习总结.doc_第3页
国培学习总结.doc_第4页
国培学习总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美术“国培计划”学习总结上传: 展复娥 更新时间:2014-12-27 8:59:12 参加了“国培学习”,收获非常大,对教学也很实用,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认识了很多美术同行,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简直没有上下课之分,连吃饭,行走,课间,都是在谈论与专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知识真是学不完的,尤其是现在,时代变革快,信息发展快,真的要终身学习啊!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一、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由“人文性”改为“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2、3点,我认为过去存在这种情况,自从我市改过教材之后,课程内容已经丰富多了,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感兴趣。)4、美术变化的框架 二元对立中的变化科学理性?还是浪漫表现?我们的课程运行在什么位置?5、学科本体还是教育功能?一脚踩美术,一脚踩教育,不能搞“金鸡独立”。(美术课该怎么上,要把形体显示出来,不显形体不是美术课,并带一点美术教育的功能,哪怕一句话。教育功能包括: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环境教育、智力教育、创造教育、协作教育、生命教育等。)6、艺术不一定都是美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不对等的关系当前意识:与众不同,独特,有创意,猎奇审美规范是动态变化的,规范的外延也会不断的变化和拓展,使得我们对事物的容受性得以拓展。要继承传统并创新,泥古是庸人,破坏是罪人,庸人和罪人都不能做。二、基础美术教育美术研究论文写作写论文之前先要参看几篇学术论文,这样就差不多知道了写论文的基本要求。然后再按自己的设想去写。论文的格式: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处:作者,文献(或期刊)名称,期刊号,出版社,年份,页码)要点:1.确立论点;2,编拟提纲;3.按照论文一般规范。避免口语化,避免不普遍的简化词,使用规范书面语;慎用第一人称;避免拼写、打印错误;不要忽略字体、格式、插图排版等小节;标题、序号一定要清晰,层次安排也要避免太繁。研究方法与知识储备研究的主要方法1.历史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3.调查研究法;4.文献分析法;5.实验研究法。基本的书要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解读三、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美术教学(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2)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美术教学现象1、由一言堂、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动2、课程容量较大,过分追求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虎头蛇尾3、教学目标出现一致化、泛化、不具体的现象4、资源整合偏离学科本为,缺乏美术特征5、说课很好,但讲课并不一定好(3)公开课、观摩课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盲目分组,频繁合作虚假的民主与自主探究过多的形式表演和过滥的表扬多媒体过多使用(4)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1、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学会思考,在思考和实践中提升自我。2、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全息教育的特点A. 全才教育这是全息教育的又一层含义。古代的教育具有通才教育的特点,那时的科学家、哲学家多是全才。所谓通才或全才实质上是全息人才。由于知识之间的全息关联和全息包含,通才完全是可能的,通才可以借助于知识的全息关联来把握全学科的信息。其中,哲学、数学、语文、历史、道德学、体育是任何学科都必须精通的。全才教育应当由他自己的兴趣所决定。一切以他们兴趣为转移。这应当是一个基本原则。事实上真正的通才是一种专才,因为通才的知识结构是放射状的,他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向所有领域吸取知识,从而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有机地组织起这些知识,形成一个与其他所有专业处于全息性联系中的知识全息结这就是通才的知识结构,是综合性、整体性与专门性的统一。应该建立通才教育学,以专门探索通才教育问题。B. 立体教育传统教学方法是平面教育,全班学生一刀切,所授内容与社会、人生的实际很少有直接联系,使学生感到这些内容与己无关,激不起兴趣。这种教育应由立体教育来代替。其一,对同一班级的不同同学实施不同的教学程度、方法、内容,对于什么样的同学施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其二,教学内容不应是抽象的空谈,而应与现实、人生有直接联系,经得起实践检验。即与社会有立体性的联系。这样在同一个班级中便会形成教学空间,不同的学生处于该空间的不同层次上;同时每个学生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立体感。C. 反馈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信息反馈,学生是否听懂,掌握程度如何,是否有兴趣一概不知,只是一种单向的教授。应当以反馈式方法代替之:老师不仅发出信息,而且应当知道这发出的信息起了什么作用,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是苏格拉底方法、回答法。当然,应当使学生成为主动者,而不是师问生答。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应当允许随时提问。这样,便可增加师生之间的全息度,增强教学的效果。全息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形神全息律,通过气功、针炙、按摩、手印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从心身合一、人宇合一的角度调动人的潜能。根据思维与时空的关系,思维与思维体态的理论,从年月日日上,从温度、音响、颜色、气味、亮度、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全程式地优化思维环境,强化思维效果。通过气功、药物、仪器、音乐、合理的饮食起居、优化生存环境等多种方式,可葆生命之树长青,为充分开发利用人的潜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讲课要点:1、文人介入书法,书法得以传承。2、书画以人传,与人品有很大关系。3、书法变化:从拙到巧。3、魏碑:天真烂漫,超凡脱俗。4、唐楷:僵死,束缚思想,限制想象。5、学书:先学隶书,再学魏碑。6、学圣教序,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所有碑同理。7、张旭写草,每每喝酒,奔走,创作之前调动情绪。(why?自己思考)8、旭素大草,魔鬼见到都发抖,后人学草没有不学这二人的。9、颜真卿的祭侄稿,从“锥画沙”到“屋漏痕”。(why?自己思考)10、苏轼,才华横溢,于书并非下大功夫,乃是无意于佳乃佳。11、黄庭坚草书无与伦比,个性张扬,变化无穷。12、赵孟頫,继承传统非常好。13、祝允明,用点很多。14、徐渭,非理性,打破传统。15、董其昌,受赵影响,后上追二王。16、金农,偏锋写隶书。17、邓石如:印从书出。18、赵之谦四体皆精。19、杨守敬、康有为:魏碑加汉隶。20、吴昌硕,受益石鼓文,写金文、行草全用石鼓法,力感相当好。七、中国画论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1、“六艺”教育2、述而不作临摹经典3、以粉本为主要媒介、以合作画壁为主要手段的师徒传带教育形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谓“当有口诀,人莫得知”一语,透露出家法私授的消息。隋以后,画史中开始时见家法私密的记录。宣和画谱卷一展子虔条云:“所画台阁,虽一时如董、展,不得以窥其妙。”6、寺塔记称吴道子授卢楞伽“手诀”。7、唐朝名画录称程修己师周昉得其“口授”妙诀,皆非“亲授”不能得。后世画工技法要诀多以口授相传,故称“口诀”,非止惟画工不能著于文识其字,要在私密亲授不与外人知。圣人们的具体言论对美术教育的影响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孔子:“ 绘事后素。”庄子等:以大观小论 ,宏观到微观的发展。中国古人宏观地看待世界。宏观是中国自古形成的一种感受自然方式。“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是宏大的气派!“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天长地久的生活态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广阔的视野!沈括梦溪笔谈所论:“写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以大观小”的观察方法,体现着中国人讲求整体感受、追求完美艺术境界的审美理想。这种原始就有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恰恰区别了欧洲人认识自然所采取的方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王微在叙画中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张璪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后来中国画家绘画创作的座右铭。庄子“解衣盘薄”寓言成为绘画创作中追求自然天趣的创作法则。王履:“我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倪云林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又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15、石涛创新论画语录变化章则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明唐寅: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清石涛: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不然试问张颠老,何处能观舞剑人。近代吴昌顾:“国画的基本功就是书法的用笔。”“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黄宾虹:绘画的许多境界,书法全可达到,能领会书法题款的作用:明代沈颢在其画廛中说:“题与画,互为注脚。”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总之,中国画论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既是直接的,又是深远的。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间接的潜移默化作用。八、新课标中的美术教育要点如下:1、艺术教育观正发生深刻转变:在教育的目的上:由偏重艺术和知识技能点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2、在教学的方式上:由孤立的分科只是技能教学转向不同的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3、在评价方式上:由过于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转向促进每个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