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三单元复习题中国石拱桥阅 读一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1.这段文字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列举“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答: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是要表达什么意思?答: 4.文中用“最著名”修饰赵州桥和卢沟桥,说明了什么?答 阅读二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答: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答: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答: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答: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答: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黑词语的作用。(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答: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答: 阅读三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A.B.C.D.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答: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答: 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阅读四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完成1722题。(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7、(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4分) 18、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句中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19、(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 。(4分) 20、“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3分) 21、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2分) 22、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关系。(2分)阅读五:(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关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关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 )(2分) A布局层次映衬 B映衬布局层次 C布局映衬层次 D层次映衬布局 9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2段中的“ ”一句与最后一句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10选文第2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副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3分) 11选文第2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3分)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12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1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即使技术,更是艺术。 14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A举例子摹状貌B.作诠释作比较 C.举例子下定义D.摹状貌举例子 (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5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与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16文中加点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17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 18这段文字介绍桥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介绍桥面运用的表达方式 。(2分) 19“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排比、比喻 B排比 C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拟人(三)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20为什么扬州的个园取名为“个园”?(2分) 21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概括说明扬州个园特点的一句话。(2分) 2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23分析第四段的层次,用“”划分在原文上。(2分) 24作者在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2分) 25本文介绍个园,是按 顺序写的。(1分) 26本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的语句主要在哪一段,请选择。()(2分) A第段 B第段 C第段 D第段 27第段中“春”“夏”引号的作用是 。(2分)阅读六(一)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解释下列词语。(3分) (1)丘壑:_ (2)雷同:_ (3)玲珑:_ 12.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关系。(1分) 13.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1分) 14.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2分) 15.池沼的特点是: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2分) 16.“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1分) 17.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8.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与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 _。(2分) 19.文中加点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20.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2分)( )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 C.从现象到本质D.从主要到次要 21.这段文字介绍桥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介绍桥面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2分) 22.“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 A.排比、比喻B.排比 C.排比、比喻、拟人D.排比、拟人 23.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2分) (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粱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住,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1上文第一句话列举了一组数字说明了什么? 答:。 12上文第一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 13第二段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故宫,请写文中的方位词:。 14上文第二段以什么为立足点展开说明的? 答:。 15上面文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答:阅读七(一)(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5、下列短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2分)A图案画B讲究对称C故意避免D绝大部分6、甲文中,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4分)_7、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4分)_8、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有的还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下列诗文名句中哪些加点词可以用来表现这种效果?()(2分)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欧阳修醉翁亭记)D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蒲松龄山市) (二)爱恨交加说臭氧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注ppm:百万分之一9.根据上下文,写出第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4分)_10.把第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3分)臭氧是_微量气体。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1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_13.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6分)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保护伞”比喻:_“毒药”比喻:_(三)神秘的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14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及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6分)15引发海啸的原因是:。(2分)16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4分)17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四)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2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2分) 22、第二段除了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之外,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2分) 2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3分) 24、分别指出第三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3分) (1)辣椒营养丰富:_ (2)辣椒能驱风散寒:_ (3)辣椒能增进食欲:_ 25、第三段“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分) 26、概括第三、四段的内容(答案不超过20个字)。(1分) _(五)指纹的奥秘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人的遗传特性,B._指纹人人皆有,C._各不相同,D固定不变。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5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A_B_C_D 16本段文字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出三例并说说它的作用。(5分) 17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4分) “这一特性”指代:_ “它”指代:_ 18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4分)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阅读八:(一)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0分) 甲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乙文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桥宽约8米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A、表示估计表示程度B、表示限制表示程度 C、表示程度表示限制D、表示限制表示估计 1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2分) 1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桥卢沟桥。(2分) 1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之情。 (2分) 15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2分 _ (二)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620题。(18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6、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2分) 乙:_;丙:_。 17、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_,丙文突出_。(2分) 18、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2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9、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顺序,丙文是_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_结构,乙文是_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4分) 20、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 参考答案:阅读一1.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2.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3.“几乎到处都有”是说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用上“几乎”,表达准确。4.说明了赵州桥、卢沟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阅读二1.C 2.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还刻着他的名字。3.(1)列举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3)引用古籍,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