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的概念?.doc_第1页
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的概念?.doc_第2页
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的概念?.doc_第3页
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的概念?.doc_第4页
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的概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僧祇劫是多长时间的概念? 佛在经上经常提到阿僧祇劫的话,多数都是说菩萨修成佛,要用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修行佛法分为两种修法。一种是修圣道门,一种是修方便易行门。方便法门易行门,就是念佛求往生的法门。易行,就是容易的意思。为什么叫方便容易?第一是修法方便容易。整个修行过程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发愿求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便容易,就这样简单。这个修行的方法,人人都会,一点都不复杂。第二是往生方便容易。本来我们都是罪业深重的烦恼众生,只有六道轮回的能力,没有往生的能力。但是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借助阿弥陀佛的帮助接引,阿弥陀佛在我们临终时,帮着我们往生。因此往生容易。第三个是成佛方便容易。经上说:往生之后,各个都是圆教八地菩萨,具有八地菩萨的一切功夫和德行,八地以前的位次,不用修了,一切现成,全都是阿弥陀佛送给我们的。八地是什么概念?八地后面只有四个位次,需要往生者自己来修证。这四个位次是: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佛)。只剩下四个位次要修行,比起五十二个位次来,要方便容易的多。圣道门,就是除念佛求往生之外的一切法门,都叫圣道门。圣道门也叫难行法门。修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修行者本身如果不是上上根性之人,连门边都走不到,修了也是门外汉。圣道门修行的要求条件非常高,也非常严格苛刻,达不到这个条件,就是门外汉,就是六道众生。这个条件就是必须出三界。不能出三界,一切免谈。我们看看,我们哪个有能力出三界?到死的时候,如果出不了三界,就要到六道里去轮回。轮回投生,就是生命的重新开始,上一世上几世的修行,都只能做个菩提种子,不会在新的一生中再接着继续修行,有缘修行,只能是从零开始修行,不会继续以前世的修行的。因为轮回都有隔世之谜,迷了,以前世的修行,就全都忘了,不记得了。圣道门修行有个特点,必须是完全依靠修行人自己的力量和功夫来修证,不可以依靠佛的。因此佛法里有“心外无法,心外无佛”的说法,修行人如果求如来,就是心外求法了,就不如法了。这是说修圣道法门的。这个就是圣道法门的特点。有两样事情障碍了很多修行者成就,一样是圣道法门的条件太高,不是大家都可以进门的,出不了三界,就不合格。第二样事情就是不可以依靠佛的帮助,只能是修行者自己来完成出三界的任务。我们想想看,有几人能符合这样高的要求?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出三界,我们不合格啊。我们有能力在六道里随业轮回,没有能力出三界。什么人合格?只有少数根性属于上上乘的,有能力降伏其心,控制住自己的神经系统,没有思维的人,真正悟空,最低也得真正悟得身空我空,万法皆空才可以。光嘴上说,不叫悟,自己证得空性才是悟。能达到这样层次的人,最低也得有初果能力的人才行。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了,尤其是现在是末法时期,具备初果根性和能力的人,真是少得罕见。圣道门修行,就是必须把自己修证成圣人。自己不是圣人,修圣道门就很难有所成就。因此修圣道门,叫难行法门。根据华严经的说法,众生修行,到成佛,需要这样的过程:觉悟修行-证果出三界,最低也得证得初果须陀洹,才有机会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发菩提心,发愿决定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修菩萨道-明心见性-从圆教初住位次开始起修,分证法身,经过四十二个菩萨位次的分证,最后究竟成妙觉(成佛)。佛是这样修证成就的。这里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出三界。不出三界,不管修行不修行,都要受到三界六道轮回的制约,无人能免。出了三界,就是彼岸法界,就是涅槃法界,六道轮回就没有能力控制了。第二个关键点,是明心见性。除了三界,已经成了圣人,也可以住涅槃法界,但还不是佛。因为刚刚出三界,还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办法让自身的佛性法性展露出来,就不是究竟圆满,因此不是佛。什么时候才叫明心见性?圆教初住位的大菩萨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分证法身佛。因此圆教初住菩萨就是第二个关键点。第三个关键点是,圆教八地菩萨。八地菩萨是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是不动地的菩萨,是一生补处成佛的菩萨,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八地菩萨的心,已经是如如不动了,因此叫不动地菩萨。心如如不动,已经近似于佛。佛是如如不动,八地菩萨也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说不起心不动念,任何外界因素都不能诱惑干扰,不受任何外界的诱惑和干扰。金钱不能诱惑,美女不能诱惑,权利不能诱惑,好处利益不能诱惑,没有事情可以诱惑了。这样的菩萨,就有资格重返人间来做法师,替佛传道讲法,普度众生。我们现在知道的各位法师,都是具备这样的资格的菩萨再来,否则是不能讲出这样的佛法道理来的,也度不了众生。既然佛和八地菩萨的心都是如如不动,为什么八地菩萨不是佛?佛没有无明,法身究竟圆满而八地菩萨还有无明没有破尽,还没有证得圆满法身,因此还不是究竟圆满的佛,而是近似于佛。说修行到成佛的时间,分两部分讨论。第一部分是没有完成第一个关键点还没有出三界,那么我们的修行,就没有时间可以计算什么时间可以成佛,连阿僧祇劫都不可以计算。不出三界六道,一切修行都等于是撒种子,都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第二部分,从明心见性开始计算,也就是说,从圆教初住位开始计算。从明心见性之时开始算,要修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修菩萨道才能成佛。这个是从圣道门的那个方面说的。从念佛求往生的方面说,往生之后,就是圆教八地菩萨,后面是只有四个位次需要自己修证就成佛。四个位次的修行,用不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很快就会成佛的。那么为什么往生之后,还有那样多的菩萨没有成佛?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成佛得有因缘,不到因缘,十方佛国世界,没有佛位空缺,就没有菩萨成佛。等觉菩萨就可以成佛。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世界,同一时期,只能有一位佛。只要这位佛法运还在,就等于有佛,就不可以同时有两位或者多位佛出现,否则胡出现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佛,肯定有假冒的佛,在扰乱视听。众生有个不好的毛病,喜欢冒充自己是佛菩萨神仙大帝什么的。如果冒充佛,岂不是破坏佛法,欺骗众生?因此在同一世界,同一时期,不可以有多位佛同时出现。即使有多位佛同时出现,也必须是只有一位主佛,其他的佛,都以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法师的身份出现,不可以以佛的身份出现。我们这个世界,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在,主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都是古佛菩萨示现,示现成弟子身相,不是佛的身相。阿弥陀佛也来了,但不是阿弥陀佛的身相,而是善导大师的身相。第二个原因,是菩萨自己不愿意成佛。越是大菩萨,越是慈悲心重。慈悲心重的菩萨,都是发愿宁可度众生,也不愿成佛。例如地藏菩萨的发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普贤菩萨的发愿是“众生不尽,众生界不尽,我原不尽(誓不成佛)”。为什么?成佛了,也是度众生,作菩萨也是度众生。为什么菩萨不愿意成佛呢?菩萨修行,自然成佛,不用自己有意去求成佛。菩萨如果整天想着自己成佛,那就不是菩萨了。菩萨不想着自己成佛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想。自然成佛,想也成佛,不想也成佛。何必想呢?尤其是圆教八地或者八地以后位次的菩萨,心都是如如不动的,没有这样的妄想的。心里想自己成佛,那是打妄想。不想着自己成佛的事情,只想着度众生的事,那是菩萨的任务。佛和菩萨有个区别。佛度众生的任务是为众生讲经说法,留下佛的经法,供众生依法修行,并且培养菩萨。这是佛的任务。菩萨的任务是诠释佛法,为众生讲解佛经佛法,让每个众生都能接受佛法,明白佛法,用佛法普度众生。佛都讲自己的佛法,而菩萨就没有自己的法。菩萨所说,都是根据佛经佛法的道理,加以解释,加以展开。佛完成度众生的任务后,就要实现入涅槃,回归法界。而菩萨就不是实现入涅槃,菩萨要继续示现度众生。菩萨完成一方度众生的任务之后,实现死亡,回归法界,用法眼一观察,看哪个世界的众生和自己有缘,马上就到哪里去示现出生,修成法师,在新的地方继续做普度众生的任务。佛入涅槃后,看到哪个世界的众生和自己有缘,需要救度,也会示现法师身相,降身为菩萨法师身相,以菩萨法师是身份去普度众生。因此大菩萨都有度众生的任务,有度众生的“瘾”。所以即使是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掉。等觉菩萨不是没有能力破,而是因为慈悲,他不破。生相无明,就是说这个生相,是无明,为什么?成佛就没有无明,也没有生相,无生无灭。菩萨心里还有“生”,完成一方度众生任务后,他不愿意休息,还要继续到其他地方去生,示现出生,修证做法师,普度众生。菩萨要“生”,而不是不生不灭。因此从成佛的角度讲,从究竟圆满的角度讲,“生”是无明。破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就是究竟圆满的佛。从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