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doc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doc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doc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doc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仍然”的意思,并会用它写一句话。3.结合词句,抓住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 倾 斜 的 伞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 下雨。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雨,为下文在雨中发生的故事作了铺垫。每逢(fng)淅(x)淅沥(l)沥的雨声在窗 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句中的“每逢”“便”意在说明什么?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一蹦一跳”说明了什么?钻进伞下,挽(wn)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 “钻”“挽”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写了每逢放学下雨时,外公便打着伞来接“我”,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抬起头,我惊讶 地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惊讶”的原因是什么?外公 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hu)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知道伞歪了吗?“我”为什么感到困惑?外公笑而不语。句导读:外公说伞“没歪”,一半是逗外孙女,一半是为了坚持把伞倾向外孙女,好让她不淋着雨。面对“我”的困惑,外公“笑而不语”,这笑里包含的是对外孙女深深的爱。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外公把伞打歪了,外公却说没有歪,这使“我”感到困惑。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 外公被淋湿的原因是什么?“外公,您肩膀都淋湿了,快擦 擦吧!”外公拿起一块干毛巾,一边擦衣服,一边问我:“丹丹,你淋湿了吗?”句导读:祖孙俩的对话表现了外公和“我”的互相关爱。“我”虽然年纪小,但是一回家就注意到外公淋湿了,让外公赶紧擦一擦,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外公用大半个伞为外孙女挡雨,还担心她淋湿了,可见心里全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关怀。祖孙俩的一番平常的对话,包含着动人的亲情。“没有哇!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外公为什么开心地笑了起来?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回到家里,外公自己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却还担心“我”被淋湿。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每次”“总是”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每次外公把“我”从雨中接回来,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的事情。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段导读:第6自然段承上启下,把时间推移到多年以后,交代的人与物一如从前,但人的角色转换了。“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微颤(chn)抖的声音。外公的声音为什么“颤抖”?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为什么?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 句中的一个“热”字,有什么含义?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这句话与前文有什么关系?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我”打伞的动作让外公激动不已。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zhu)的双眼泪光点点。 从“微微一颤”“双眼泪光点点”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第8自然段写的是面对“我”被淋湿的情景,外公内心非常激动。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写多年后,“我”为外公撑伞,这伞中传递的是晚辈对长辈的浓浓亲情。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zhn)惜它,爱护它。 这个结尾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会永远珍爱这把充满温情的伞。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生字卡片。一 导入新课1.板书:伞。请同学说说伞的作用。(遮阳挡雨)2.补充板书:倾斜的。(1)理解“倾斜”。(2)读课文题目,质疑。(伞是怎么倾斜的?为什么会倾斜呢?)二 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小时候十分喜欢下雨。每逢下雨,外公打着伞和“我”一同走进雨中的世界。每次外公总是把伞向“我”倾斜,而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我”长大了,撑伞的人变成了“我”,这时的伞总是向着外公那边倾斜。)三 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困惑:(遇到问题)不理解。 颤抖:哆嗦;发抖。 浑浊:(水、空气等)不纯洁,不明澈。3.归类记忆生字。左右结构的字:招 胳 膊 眯 服 湿 微 颤 抖 挽 浊 珍上下结构的字:喜 墨 惑 歪 半包围结构的字:逢 透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膊”,左右结构,不要丢掉右上的“点”。 “微”,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中间的小“横”。四 朗读全文1.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巩固生字、新词。2.朗读全文,看谁读得流利。 1.学生们对伞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可直接揭题让学生说说伞的作用,然后以问题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领会祖孙之间的爱,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3.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投影,有关下雨的图片。一 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倾斜的伞。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那么同学们都掌握字词了吗?2.认读生字、新词。3.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雨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有关雨的图。请看投影,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小结: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雨中,这把倾斜的伞更美丽。因为伞下有着动人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4.讲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把倾斜的伞下的动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注意不是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地讲述故事。)二 感悟课文1.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亲人之间深深的爱。)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投影句子。 (1)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本来”是什么意思?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为什么变了?体现了外公的什么感情?(体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说说你的体会。 (2)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每次”“总是”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表达的意思还一样吗?(“每次”“总是”说明经常是这样,从中可以体会外公对“我”的无尽关爱。去掉这两个词,表达的感情就不强烈了。)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的关爱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着。3.你又从哪儿感受到了丹丹对外公的爱?(1)朗读第七自然段。(“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2)理解句子。投影出示句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仍然”是什么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从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练习用“仍然”写一句话。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朗读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从“微微一颤”“泪光点点”体会到外公的激动与幸福。)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 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对雨中两个感人小场景的描写,表达了祖孙间的挚爱亲情。四 谈谈感受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课前搜集的有关长辈关心晚辈的资料和你的日常生活经历,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同学们自由发言,谈感受)2.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帮助别人。 1.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从“倾斜”入手提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祖孙两代打伞的时候伞都倾斜了?”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的兴趣。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适当设计人物的独白,在课堂上有感情地说出来并配以动作,让学生在体会文字美妙的同时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效果很好。 1.看拼音,写词语。xin fng(相逢) zho shu(招手) chn du(颤抖) x hun(喜欢) g bo(胳膊) sh tu(湿透)2.比一比,再组词。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墨绿色的( ) 惊讶地( ) 颤抖的( )灰蒙蒙的( ) 开心地( ) 浑浊的( )4.照样子,写句子。例: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唱歌)。(1)爸爸一边( ),一边( )。(2)我一边( ),一边( )。例:大象高高壮壮的,身子像(一堵墙)。(3)月亮圆圆的,像(大玉盘)。(4)大象的腿粗粗的,像(大柱子)。5.文中,作者三次提到了外公的笑,外公三次的笑有什么不同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从中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爱。一 伞的发展史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yn)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到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折叠伞。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没过多久,便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二 伞的由来伞是我国首创,据传伞是鲁班发明的。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tn),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史记 五帝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称伞为“华盖”,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帝王将相出巡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