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九年级专题中的古诗赏析练习.doc_第1页
苏教版七-九年级专题中的古诗赏析练习.doc_第2页
苏教版七-九年级专题中的古诗赏析练习.doc_第3页
苏教版七-九年级专题中的古诗赏析练习.doc_第4页
苏教版七-九年级专题中的古诗赏析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九年级课内专题中的古诗赏析练习(教师版)一、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练习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卜算子 咏梅反其意而用之 卜算子 咏梅陆游读陆游咏梅词, 毛泽东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飞雪迎春到。 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犹有花枝俏。 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把春来报。 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2.两首词异同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3.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4、写梅花 的品质。5、陆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6、分析陆的形象特点。7、陆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参考答案:1.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2.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3.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4、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5、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6(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提示: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荷专题、一陆龟蒙白莲阅读练习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2分)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答案:1.素雅、冰清玉洁。2这首诗通过描写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3.赏析:“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提示: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4.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二、采莲曲【王昌龄】阅读练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三莲叶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1、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可以分为几幅图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答案: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2、这首诗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莲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色彩、香味、形象,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荷叶的赞美。3、赏析“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答案:运用了运用拟人手法,写鸳鸯戏水,荷叶遮雨,婉转地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将文章写的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荷叶的赞美。4、赏析“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参考答案:描写了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四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1)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拿荷花和其他的花对比。(2分)拟人,三四两句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2分)(答“象征”,“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言之成理,可给1分)(2)概括描写荷叶荷花的品质“任天真”,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红花绿叶互衬互映,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五.莲(宋)苏轼(通感的修辞)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专家翻译】“抵:至,到;野:这里指郊外。”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赏析1.“旋折荷花剥莲子”2. 露为风味月为香3.表达作者样的思想感情答1“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2. “露为风味月为香”,“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 “香”?谁知道。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 而“月”在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 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3,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 生动。鸟的专题一闻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高斋闻雁来”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 尝试品析“归思方悠哉”中“方”字妙处。(3分)答案:1,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借助雁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寓含着作者的淡淡的悲哀。 2体现作者归思正浓,为下文高斋闻雁蓄势。 二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3)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2分)(4)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2分)(3)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4)反衬: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5表达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三 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4)、答: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四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蝉中写蝉的形状和生活习性的句子是 , 。2.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3、诗中的蝉具有的品格, 第三句中的“高”字有两层含义(1) (2)3.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诗中的三、四句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是 句,其作用 答案: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形状、习性、声音3、清廉,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3.托物言志.4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五、池鹤 【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1.白居易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写仙鹤之美3.揣摩一下诗中的”丹砂“和白雪”分别指代什么?4、白居易的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5、诗中:“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采用 法写 。 6.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如下:1形态、羽毛、叫声、特立不群2羽毛像雪一样白,丹砂指的是冠如丹砂一样红,5.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风姿超凡,不讨好别人。【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鉴赏关键点】方法托物言志,语言特点:语言平易浅近;6.主题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3迎燕葛天民,字无怀,号补翁,南宋人。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3迎燕葛天民,字无怀,号补翁,南宋人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咫尺春三月”,作用?2寻常百姓家一句出自 ,作用?3概括燕的形象表达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1点明时令。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2.刘禹锡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贵人家,燕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3迎燕写了人与燕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燕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4.迎燕中的燕勤劳、自由,追求幸福生活,正是人性美的体现全诗写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叶的专题一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1这首诗描写.的景色,主要从哪些意象中读出?(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1.秋季(1分)。 长江 高风(1分) ,黄叶(1分)等意象。2.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情怀。(1分)作者俯瞰秋天的长江,水流平缓如悲伤凝止般不动,可这悲伤映射作者内心羁旅在外的惆怅,触动了作者归家的愁思。(2分)直抒胸臆后,作者描写了秋风起,落叶纷飞的凄凉画面,意境开阔,思绪无穷。用简炼形象的语言概括了作者的怀乡思归之情。(2分)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1.“城东早春”的“早”从第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来?为什么?2.最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早春”的?3.结合诗内容谈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答:1.才、未。2.侧面描写。通过描写盛春艳丽之景,反衬出早春之景的清新。3.(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5.诗篇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把它看做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已经陈旧的老套。1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3,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妙处?给我们什么启示?4.“深藏”的“闹” “芳心”妙处。答案1)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成稳。3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4.“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闹” 语含讽意: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5主题诗人的这一劝诫,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深层意思当是寄语儿辈。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题红叶 宣宗宫人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1.赏析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2. 赏析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3.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请简要分析。答1诗中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着痕迹慨叹流年似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和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的诗句是: 2诗中用折射手法,曲折传意,托物寄意,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表达诗人对自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冲破攀笼的强烈愿望:。3表达了宫女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人常用“红叶题诗”喻男女奇缘。4: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九、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答案】1.(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2分)D3、这首诗写戌边士兵的(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这首诗写戌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一)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 (6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