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doc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doc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doc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doc_第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07-08-2数学八册教案 渤海镇三渡河小学 李东梅 2008-7-3本班现状分析:本班共25人,男12人,女13人。多数家长为农民,无正式工作。家长素质及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由于家长素质及工作特点影响,本班学生的家庭教育一环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家庭作业没有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很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大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学生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课精力集中,大胆发言。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约占20%,一般情况的占55%,较差的占25%。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别学生智力低、基础差、成绩低。数学第八册全册备课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认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实际问题、正数和负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综合应用及总复习八个单元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够正确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迅速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灵活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可以正确地进行小数的改写,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认、读、写负数,了解负数的大小。认识垂线、平行线,并会用学具正确、熟练地画出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初步体会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正确计算和估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的能力。掌握不同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思路,训练学生灵活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训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了解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认识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渗透数学思想,注重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知识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向运动问题的两种情况。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垂线、平行线,能够动手画出来;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运用简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自己设计图案。教学难点:小数与复名数的转化。正确、迅速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对运动问题中“速度和”的理解。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建立垂线、平行线及立体模型的空间观念数学教学进度 安排:周次4年级1小数3小数性质12小数性质43生活中的小数3小数的近似数14小数的近似数2整理复习25小数加、减法46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减简算37小数加减简算1整理与复习2月考8实际问题行程问题49植树问题410鸡兔同笼3正数和负数负数的认识111负数的认识1负数的意义2期中考试12负数的意义1负数练习2空间与图形平行与相交113平行与相交2观察物体214观察物体1图形的欣赏315统计与可能统计416统计1可能2月考17可能1综合应用318复习19期末考试实践活动安排:周次内容课时1次4 课 时2次4 课 时数学本学期学生成绩目标:学期优秀率达标率平均分上学期85%89%86本学期85%90%88学困生情况:姓名数学目标王然00曹星月2650刘新岩34560差生人名单及情况:王然(智障生)眼睛看不清,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会写1、2、3,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家长介绍她不能写字,不能完成作业。曹星月、刘新岩:学习习惯不好,理解能力较差,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差生辅导措施:本学期主要从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掌握好基础知识,并培养其信心,使其渐渐热爱起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逐步提高。第一单元小数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体现新课标思想: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5、深入理解小数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灵活地把知识与实际结合。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从生活实际引出小数第一课时:2008-2-25 星期一教学目标: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2、通过小数的产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3、通过小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产生。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师:在我们生活中,说说你在哪儿听到或看到过小数。你认为小数是怎样的数?(课件展示)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板书:小数的意义)二、通过主体探究,研究小数意义。(一)通过把一条一米长的线段看做“整体1”认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小数。1、十分之一的小数投影显示:把一条一米长的线段看成“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板书:十分之一)师: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0.1) 0.1就是一个小数,它的计数单位也就是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小数里的点叫小数点。 说说0.1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分之一表示什么?0.1表示什么?师总结:十分之一和0.1的意思相同,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追问:十分之四是把谁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0.1是把谁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阴影部分显示3份问:现在阴影部分表示几份? 是几个“十分之一”? 是几分之几? 用小数怎么表示? 0.3表示什么?困阴影部分显示7份师:阴影部分用小数、分数各怎么表示? 0.7和十分之七都表示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是几份中的几份? 0.7里面有几个0.1? 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师小结:象这些都是特殊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通过练习巩固十分之几的数。 生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个正方形代表“整数1”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并用分数和小数 表示出来。 师投影出示2份用小数表示0.2,问:0.2是几个0.1? 投影显示6份用小数表示0.6。问:0.6是几个0.1?(0.6里面包含0.2)师:你发现了什么? 把0.6平移开,问:你又发现了什么?2、通过生活认识百分之几的小数。 百分之几的小数 把一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把(0.1)再继续 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出示:百分之一) 也可以写成0.01。(板书:0.01)问:0.01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和0.0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认识百分之几的小数 投影显示8份 问:现在是几份? 是几个百分之一? 是百分之几? 用小数怎么表示?(0.08) 0.08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有几个0.01? 8个0.01是多少?3、认识千分之几的小数师:我们以前学过 1千克=1000克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你能说一说1克用千克表示成小数是多少?(讨论)1克 = 千克 = ( )千克练习: 3 克 =( )千克11克 =( )千克108克 =( )千克4、小结: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数,到底什么是小归纳小结小数的意义。上面的0.1,0.4表示十分之几,0.01,0.18表示百分之几,0.0001,0.284表示千分之几.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2、说一说你对小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师小结:计数单位往大了合并可以无限的做下去,往小了分也可以无限的做下去。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课后反思: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还是不能理解,照猫画虎可以,离开例题个别生还是理解不好。第二课时 2008-2-27 星期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计数单位和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小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完整的计数法。 教学重点: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小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完整的计数法。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独立思考,理解小数单位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课件演示:商店里商品标价;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吗?1展示自己积累的小数二、复习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由合大、分小无限做下去来拓展对数的认识。1、在“合”“分”中拓展数位顺序表。 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 通过“合并”引出“分” 师口述:把10个一合并起来是多少? 把10个十合并起来是多少? 把 10个百合并起来是多少? 板书: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千 百 十 个师:能继续合并下去吗?那能往小了“分”会怎呢?“分”师口述:把一个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把一个百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把一个十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把一个一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1、 教学例2出示米尺(课件),问:1米有几分米?有几厘米?有几毫米?(1) 1分米是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3分米是3/10米,怎样写成小数?(0.3米)9分米是( )米?9/10怎样写成小数?(0.9米)(2) 1厘米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4厘米是4/100米, 怎样写成小数?(0.04米)18厘米是( )米?18/100怎样写成小数?(0.18米)(3) 1毫米是1/1000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16毫米是16/1000米, 怎样写成小数?(0.016米)284毫米是( )米?284/1000怎样写成小数?(0.284米)(4)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角,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分。想:1角 = 元 = ( )元 1分 = 元 = ( )元5分 = 元 = ( )元 49分 = 元 = ( )元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乡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几?(讨论回答)理解完整的十进制计数法。四、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三、巩固练习。基本练习,填一填1、说出各小数的意义。 0.4 0.25 0.138困2、0.3里有( )个0.1,0.05里有( )个百分之一。0.914是由9个( )、4个( )和( )个0.001组成的。3、 在()里填写小数4分米=()米角()元27厘米=( )米 152克=( )千克315毫米=( )米 916千克=( )吨4、 寻找生活中小数3-4个,并说说这个小数所表示的意义。5 、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四、 z作业。板书:小数 分数 小数 计数单位 1分米是1/10米, 0.1米 0.3 0.11厘米是1/100米 0.01米 0.18 0.011毫米是1/1000米 0.001米 0.284 0.001课后小结: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试做,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研讨,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小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研讨所得出的结论。第三课时 2008-2-28 星期四教学目标:复习小数意义部分的知识,数位、计数单位、及小数的读写法。教学重点:巩固小数的计数单位应用。教学过程:回顾小数部分的知识点,看书画出不懂得问题。一、复习数位顺序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小数点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100001000100101.0.10.010.00173689.475看数说数位及计数单位(同桌说写)二、填空困0.7表示( )。 7.7表示( )。 1.77表示( )。70.07表示( )。7个1/10是( )。7个1/100是( )。17个1/10是( )。77个1/100是( )。三、判断小数都比1小。35.35读作三十五点三十五。四、选择(1)小明身高( )。1)14米 2)1.4米 3)0.14米(2)一间教室的面积是( )。1)48平方米 2)4.8平方米 3)0.48平方米一根黄瓜长( )。1)2.4米 2)0.24米 3)0.024米5、用箭头表示数在直线上的位置。0.2 0.5 0.9 1.1 1.8 0 1 26、思考写出三个大于6,小于8的数。作业:课后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的掌握有了较大的进步。二、小数的性质 第一课时 2008-2-29 星期五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看哪一个价钱贵呢?2出示:5,50,500,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在整数的末尾去掉一个0,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去掉两个0,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整数的位数越多,数越大)3你还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困4请你猜一猜:小数的大小与它末尾的0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2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1)教师提问: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你能想个办法比较出这几个小数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的?(2)根据学生的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出现直尺,体会: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学生汇报: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5)教师提问:从结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6)教师补充说明: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7)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3教学例2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1)出示两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思考:怎样表示0.30和0.3?分组讨论并动手涂色,完成比较(2)学生汇报:0.30表示30个百分之一 也是3个十分之一 ;0.3表示3个十分之一 所以0.300.3(3)演示讨论结果:将两张纸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表示出0.30和0.3,将两张纸片重合,发现阴影部分也重合(4)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5)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引导学生口述:10个 是1个 ,30个 是3个 ,所以这两个数相等即:03003(6)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归纳小数的性质教师提问:通过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教师概括: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引导学生比较: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有什么变化?(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07007;105090010509)(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020200;4084080;33000)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三、巩固练习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390 0300 18000 500(困)5780 00040 102020 6006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的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34 18 006 700 30(困)908 10403 150 1001 4200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3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近似却不相等4判断(1)00202 ( )(2)小数点后面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3)80元可以写成8000元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五、布置作业1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上“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34 18 006 7 00 30(困)908 10403 150 1001 42002化简下面的小数0200 1450 3000 0560000020 04050 00010 5600课后反思:0。01和0。1学生在画格时,还是不能理解。 第二课时 2008-3-3 星期一教学目标:能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能够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按要求正确排列几个小数的顺序。能够结合实际理解题意,灵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小数部分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直尺。过程预设:课前热身(略)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请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猜对了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提问:你有多高呢?(要求:用“米”作单位写)老师与你谁高?(要求:用“或”表示)【例:1.701.55】2量量桌子(数学书)的两边。教师提问:一边有多长?另一边又有多长?(要求:用“米”为单位写)哪一边长呢?3说说书的价格。教师提问:我们的数学书要多少钱?(要求:用“元”为单位写)那你的数学作业本要多少钱?4揭示课题。教师提问并总结:看看黑板上三组数字有什么特点啊?可我们还没有学过小数大小的比较,你们怎么都会了?你们是怎么比的呀?引出数位图(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a.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b.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字大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字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比较出大小后,就不用再比较下一位了。)二、设置环节,快乐学习。1你说我说。说小数。考考同桌: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活动规则:一人连续出题,直到出错为止,转换角色。)或一人说一个小数,另一个人说出比它大的或小的小数。考考老师:学生出题,老师回答。2轻松一刻。玩抽签组数比大小游戏。一抽: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分、百分、千分”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千分位,第二次抽到的放百分位,第三次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小数数大,哪一队就赢。玩到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并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位男生上前抽签。再抽:改规则把上面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3小试牛刀。判断。(困)大于5.5且小于5.7的小数只有一个,是5.6。( )整数大小比较时是看哪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大;小数大小比较时我也只要看小数部分的数位。( )2.45元6.35米。( )表示同类事物的数量,才能相比较。4动手动脑。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6米、1.52米、1.38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各是多少米吗?(找朋友一起来解决。)5焦点访谈。信息平台:世界部分国家的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情况如下。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美国华盛顿4575英国伦敦2286德国柏林5002中国北京 818朝鲜平壤4736将上面5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看了以上信息,你想说什么?三、课堂小结,体验成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四)巩固练习:困1、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798205105091374 13575806060123132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3、判断:(1)68096799()(2)5151002()(3)387480010()(五)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比较小数的大小,学生掌握起来较好。第三课时 2008-3-5 星期三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1、 在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2”、“5”、“8”及橡皮泥小数点,请学生用它们任意组成一个小数。3、 引用学生的一个数“2.58”,问:怎样让它大?法一:可调换数字的位置。法二:可以把小数点向右移,得“25.8”。又问:怎样让它变回去,又不换数字的位置?(可以把小数点向左移)这里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概念: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初步探索给出0.005这个数问:怎样移小数点可让此数变大?小数点可向右移一位得00.05,整数部分两个0怎么办?(去掉一个)又问:还要扩大呢?一步步问到得到“5.时,小数点该怎么办?(去掉) 问:小数点再向右移一位得到谁呢?讨论!(位数不够添零补足)得到“50“后,反之将将数点左移,同样着重讨论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初步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原数缩小;小数点右左移,原数扩大同时解决:移动时,位数不够用零补足 三、进一步研究探索二、教学新课:1、探究规律:(1)师:大家想想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师板书: 向左移动 . 向右移动(2)师: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原来的小数怎样了?(板书: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呢?(板书:小) 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来研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向右移动位数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你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原来的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吗? (4)交流小组讨论的情况。 (5)归纳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6)师:还有问题吗?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1000倍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我们发现了这条规律,就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填表(困)原数 47.28扩大10倍扩大100倍扩大1000倍2填空(投影)(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 )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 ),这个数就比原来( )倍(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3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0.81.254.036 8.734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27.35.940.248125.6课后反思: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第四课时 2008-3-6 星期四教学目标: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困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困3.72(扩大10倍)372(扩大1000倍)37.2(扩大100倍)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三、巩固练习填空。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倍,得()。3、2.94去掉小数点,就()()倍,得()4、0.06变成0.6,小数点向()移动()倍,原数()()倍。(学困)5、把30缩小()倍是0.05。6、把1.436扩大()倍是1436,缩小()倍是0.01436。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倍。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课后反思:多数学生掌握较好,个别生容易混淆。星期四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困)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3.72(扩大10倍)372(扩大1000倍)37.2(扩大100倍)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三、巩固练习填空。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倍,得()。3、2.94去掉小数点,就()()倍,得()4、0.06变成0.6,小数点向()移动()倍,原数()()倍。5、把30缩小()倍是0.05。6、把1.436扩大()倍是1436,缩小()倍是0.01436。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倍。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缩小 0.004米=( )毫米 向右扩大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课后小结:通过多次复习,学生掌握的较好。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运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建立小数点位置移动与乘除法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答。1、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就()2、把5.24改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0.52452.40.052454203、如果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0.60.720.3476.54、说说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困)5、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该怎样计算?各各得多少?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该怎样计算?各得多少?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乘法计算,缩小倍数就除法计算。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的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可以了。那么,怎么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运用)二、新授1、教学例7:把图片A的面积放大10倍得到的图片B则图片B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独自解答提问:(1)把一个数扩大10倍数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用乘法计算)(2)怎样列式?(把0.7分别乘以10、100、1000)板书:0.05100.5(dm2)(3)把图片A的面积放大100倍、1000倍,他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得数)(因为要扩大1000倍,所以需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5)0.051005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不写成5?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最前面的零必须去掉,正像0.051005,而不能得005。小结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2、练习。说出各题得数。(困)4.16100.2431001.841000把下面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2.43.16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把下面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80 24.63003.47104.6100501000订正时要说明怎样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例如,501000,引导学生注意两点:50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差一位左边补一个“0”。但整数部分没有了,小数点左边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得0.050。但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应得0.05。4、总结性提问:(1)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的方向根据的是什么?(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3)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时应注意什么?(4)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该怎样运用小数点移位规律?三、巩固练习第33页,练习三,第1、2题。四、作业:练习三、第3、4、5题。板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例7 0.05 10=0.5dm 0.05100=5 dm 0.051000=50 dm课后反思:学生建立了小数点位置移动与乘除法的关系。第七课时 2008-3-12 星期三教学重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指名说说如何用上面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时应该注意什么。3、填空(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 )倍;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倍;3、生活中的小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名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复名数,掌握化聚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转化方法,正确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名数的互化(单 单;单 复;复 小数的互化)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21页 例8 小数与复名数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身高将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测量体重将小数转化为名数。2、在单位相互转化中体会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和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名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