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1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2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3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4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一、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要有一种民主精神,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和学生平等交流。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学生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错了,能改正错误,这就是学生的进步,老师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关怀”,时刻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转化为喜欢“学习数学”。 二、精心设计引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求概率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我在起始课的引入上动了很多脑筋,经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铃声一响,我手拿着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礼品盒,有个同学大声问:“老师,您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笑着说:“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有的同学说:“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摇了摇头。还有的同学说:“那准是您女儿的生日,要不就是您的结婚纪念日。”,我仍然摇头,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说:“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给同学们讲讲我的幸运日的来历。十年前的今天,吃过晚饭后,我想出去散散步,途经迎风街道邮局的位置,发现那里围了很多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凑过去看,发现一辆大汽车上装满了山地车,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抓奖。看了一会儿,我也忍不住想碰碰运气,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张奖券,结果我真的很幸运,我中了一辆山地车。”只听同学们齐声喊着:“喔”我接着说:“我中奖了,特别高兴,因此我就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幸运日,在这个幸运的日子里,我想把这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咱们班的一位最幸运的同学,好不好?”同学高兴地齐答:“好!”,有几个淘气的男生还假装搓了搓手。我接着说:“今天神秘礼物的得主是通过三个游戏产生的。第一个游戏:前后桌四名同学是一组,以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决出胜者;第二个游戏:老师准备了四道题(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请第一个游戏胜出的同学进行抢答,按成绩取前三名。第三个游戏:请第二个游戏胜出的三名同学到前面来,面朝大家,老师发给每人一枚一角硬币,每人连续掷三次,三次都是正面的为胜,最后得胜者就是今天的幸运同学。”设置这三个游戏环节我想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公平性,渗透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条件,体会随机思想。以比赛的形式复习已有的概率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一章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第三个游戏为问题背景,引入新课。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将一枚一角硬币连续掷三次的游戏。游戏结束,我顺势提出:“同学们,你们能否从刚才的游戏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一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我想知道一枚硬币连续掷三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多大?”我马上予以肯定:“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本节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兴趣,课下有几个同学还追着我问:“老师,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两个同学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中,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四分之一。如果换成三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八分之一,如果换成四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十六分之一,假设咱们班的32名同学都来参与,那么一起出手背的概率应该是2的32次方分之一,对不对?”我高兴的回答:“对!你们真是又聪明又肯动脑,真是了不起!”新课的引入,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同时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新课导入得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情景,设计好的引入环节,争取利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三、利用认知冲突和问题链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贵有疑”。“疑”既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但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动,同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没有问题,探究难以进行,更难以深入和创新。因此,我们在讲授新课时,要把学生视为探索者,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灵活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惑,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究倾向。例如我在北京版第17册教材第21章解直角三角形的第一节起始课锐角的正弦中进行了如下设计,主要环节如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王老师给他的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李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你想知道小明是怎样算出的吗?1米10米?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同学们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尝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在直角三角形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两个锐角间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一个锐角和两条边的关系:30的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显然运用这些知识已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对所学新知识产生好奇。(二)观察实验 探究新知探究一: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 分别解答下列问题.并通解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1.(1)若A=30,a = 2, 求 c=_, =_(2)若A=30,a = 5, 求c=_, =_2.(1)若A=45,a = 2, 求 c=_, =_(2)若A=45,a = 5, 求c=_, =_3.(1)若A=60, a = 2, 求c=_, = _(2)若A=60, a = 5, 求c=_, = _探究二在探究一中我们发现A的度数均为特殊角,若将其改为一般的锐角,刚才我们的发现还成立吗?探究三通过几何画板的帮助,我们得到结论:当A的度数固定不变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保持不变,你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几何知识加以解释?这三个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验证到推理证明,最后得出一般规律。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愿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三)总结提升 获取新知师:我们曾经学过函数的概念,哪位同学能够描述一下什么叫函数?生:设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把y叫做x的函数。师:请同学们对照函数的定义判断在刚才的发现中是否有函数关系存在?如果存在,请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生:存在函数关系。自变量是A,因变量是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师:这种函数关系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的,它是一种三角函数关系,而初中阶段我们只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即自变量A的变化范围是锐角。到了高中你们还会有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初中阶段我们要打好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锐角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锐角的正弦(板书课题)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c (四)实际演练 运用新知1已知:在RtABC中,C=90,AC=4, BC=3,则sinA= _, sinB= _, 2. 已知如,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 CD=12, AD=9,BD=5,sinA=_,sinB=_ sinBCD= _, 3 如在 RtABC中,C=90,CDAB于D. BC=12,AC=5,则 sinA= _, sinBCD= _;4RtABC中,C=90, sinA= ,则sinB=_这4个习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想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求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