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doc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doc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doc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doc_第4页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应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对于我们中职类的语文课程应当同样适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影响到教学效果,于是在教学时往往把语文课朝着有趣的方向发展,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淡化,认为语言运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可是,语文是一门学科,同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练习才能学好,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展示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一、善于把握课堂突发环节语言的学习是在一篇篇或优美或理性的课文中展开,老师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运用的妙处,然而语言本身是非常灵活的,只有通过亲身感悟往往才更见成效。所以善于把握课堂突发环节,在课堂上多和学生交流阅读内容,在交流碰撞中可能更能引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比如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开头说到:“且不说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要求学生回答作者描写了哪些故都景色时,不止一个学生的答案就是上文引述的内容,我觉得这是阅读习惯所致,所以没有简单的否定学生,而是通过读课题、读段落最后让学生自己也觉得答案很矛盾,这时大部分学生才恍然大悟的说“且不说”就是否定后面的内容啊。通过这次看似无意的插曲让学生意识到句子本身的逻辑性,我觉得比解决课堂预设问题有意义的多。还有一次在上琵琶行一课时,学生把“妆成每被秋娘妒”一句翻译成“人们都很妒忌琵琶女的美貌”,我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却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在反复阅读中思考出翻译成“羡慕”似乎更符合语句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实际阅读培养出的语感才能习惯成自然的运用到阅读和表达中去。二、重视学生的说和写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习惯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更多的时候学生对某问题的回答需要老师挤牙膏式的帮助,还常常辞不达意、如鲠在喉,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缺乏训练的表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课堂上持续不断的逼迫学生说和写。比如象永远的蝴蝶这样感情细腻的文章就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文旁写下自己对文中爱情的感受,看似三言两语,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把脑海中不连贯的感悟变成逻辑清晰的语言。再如上醉花阴这一课时,学生同样写下了对这首词的感受,在交流时有位同学说李清照在重阳节这天怀着凄凉的心情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立刻有学生认为“凄凉”一词不太恰当,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分析了词作者写作时的生活背景、还从人之常情的角度给予审视,有的同学还拿作者后期的声声慢作对比,认为前者是孤独寂寞,后者才是凄凉哀婉,虽然只有少数同学具有这种较高的能力,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带动了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感悟中去,这种氛围对学习语言也很有利。除了课堂以外,我要求学生一周一篇美文抄写,强迫他们阅读较好的散文、小说;对一周一篇的练笔,有时我要求学生抄或写读后感,有时是对课文仿写比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等,有时是根据学校大的活动而定,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篇篇内容明确,要求也简单,就是要说清楚想说的,把内容和语感放在首位。三、调动诵读积极性语言需要勇敢的表达,所以历来语文课堂上的诵读都非常受重视,可是不知几时,课堂诵读成了朗读好的同学的专利了,慢慢地朗诵录音似乎又占据了示范朗读的半壁江山,我觉得对于课堂诵读我们不能视为流程,认为只要示范朗读、全班齐读、个人诵读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就是语文课上的充分诵读,就能给学生感悟语言表达语言的机会了。实际上,看似单纯的诵读环节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课文的不同安排不同形式的读才更加有效。比如致橡树这首诗歌学生都非常喜欢,我先安排齐读,一遍读完同学们觉得很有气势,我说大家能够感悟到了诗歌中慷慨激昂的宣言,可是这是首爱情诗歌,还应当饱含深情啊,于是请了一位朗读较好的同学示范诵读,然后请程度不同的同学诵读,尽管声音条件不同,可是每位同学都很认真的模仿,感情很真诚,这就是对语言最好的感悟。最后我播放了录音,但要求同学们注意的是重音、停顿等细节化的问题,完善同学们的诵读。对于一些较容易的散文,我通常把阅读的机会让给普通学生,她们最需要在这样的场合大声锻炼自己,大胆的用自己的感情诠释课文。在课堂诵读中,老师应积极参与进来,有的老师习惯播放录音,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差距,认为读得这么好我肯定达不到这水平。而老师的诵读,尽管有的地方不够完美,却是学生喜欢模仿的对象也更加亲切,实际效果会更好。四、展开想象、品味语言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反复品味语言、展开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现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已被广泛运用,很多教师喜欢制作精美的课件营造课堂氛围,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课堂情境,适度的画面和音乐渲染的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然而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就会喧宾夺主,学生只重视声画刺激而不重视文章内涵的理解,更不会去品味语言,感受文字想象的空间。我曾经有过一次公开课的经历,当时上的是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我利用movemake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荷花动画,虽然那篇教学设计获得省一等奖,但别人最大感受就是课件做的很花哨,这对我触动很大,后来在参加说课比赛时恰好又抽中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次我吸取教训根据教学构想设计了朴实的课件,它很好的表达了我的课堂构思,获得了评委认可。还记得当时一位评委问一个参赛者“你的教学内容是荷塘月色,可你课件中的画面多数是白天,这会不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后来我又在别人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同样的启发,记得那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间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授课老师并没有急于用画面帮助学生明确悠远宁静的意境,而是反复要求学生对“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几句进行想象描述,并从远近、动静和色彩等角度多重提示,直到学生在不断描述中渐渐明确这是一幅非常和谐充满生机的画面,才展示了一幅总结式的课件,我觉得这样的语言品味真正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中淡泊明志的精神,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语言本身的魅力,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非常值得借鉴。俗话说:“教无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