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巢湖学院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审议稿,XX1211) 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审议稿)二一三年十二月-1-前言巢湖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 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xx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改名,迄今已有36年办学历史。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xx-xx年连续三年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xx年、xx年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xx年,学校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xx年,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30项;获得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83项,文艺体育竞赛省级以上奖励56项,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省级以上奖励25项,社会实践省级以上表彰6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14.2%;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62%。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xx年的通知(皖教秘高xx76号)的要求,现将巢湖学院xx年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关情况报-2-告如下。 第一章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定位与服务面向目标定位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类型定位教学型。 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强化应用,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自立自强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xx年,学校共设有本科专业40个,隶属于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九大学科门类。 表表1-1巢湖学院2xx年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一览表学科门类专业名称专业数占比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2.5%法学法学12.5%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10%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广播电视学、广告学512.5%历史学历史学12.5%-3-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717.5%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30%管理学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512.5%艺术学音乐表演、动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410%合计40100%注标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标记为省级特色专业。 三、全日制在校生数与生源质量(一)全日制在校生数xx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267人,其中本科生12116人,专科生147人,留学生4人,本、专科生分别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98.80%、1.20%。 (二)生源质量xx年,学校共有31个本科专业招生,本科招生计划共4200人,招生面向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江西、云南、广西等15个省(区),其中外省计划300人。 本年度省内平行一志愿投档情况详“表1-2”,专业招生及录取、报到情况详“表1-3”。 表表1-2省内平行一志愿投档情况类别计划一志愿投档一志愿投档率最高分最低分省控线安徽美术145145100.00%736.8694.1685.53安徽体育200xx00.00%152.2143.9137.81安徽文史12541254100.00%567542541安徽理工1936147376.08%516478478表表1-32xx年专业招生及录取报到情况-4-专业名称所属院(系)招生计划数实际录取数实际报到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200xx89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1xx0117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1xx01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200xx95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1xx0110生物工程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80807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130129121应用化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1xx9112电子商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6016015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301251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xx5134软件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xx0116网络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xx7113学前教育(师范)教育系808078应用心理学教育系808075法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100101100公共事业管理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10010099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150150150市场营销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160162158旅游管理历史旅游文化系240240234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系1xx0112统计学数学系1xx4119社会体育体育系100100100体育教育(师范)体育系10010099商务英语外语系10010099英语(师范)外语系10010096英语(师范、专升本)外语系1xx5125广播电视新闻学文学与传媒系1xx0118广告学文学与传媒系1xx0118汉语言文学文学与传媒系1xx0119汉语言文学(师范、专升本)文学与传媒系1xx5104艺术设计(2+2中外合作)艺术学院353332动画艺术学院808077美术学(教师教育)艺术学院606058美术学(中国书画方向)艺术学院303027艺术设计艺术学院105107103合计4xx2024074-5-从xx年招生录取情况看,我校安徽省内文史、美术、体育类生源充足,平行一志愿投档率继续多年保持100%,理工类一志愿投档率由xx年的66.4%上升到76.1%。 安徽省内体育类、美术类考生均以综合分录取,体育类省综合分控制线为137.81分,我校录取平均分为146.48;美术类省综合分控制线为685.53分,我校录取平均分为704.9。 安徽省内“专升本”招生,报考人数794人,实际录取365人(理工类135人,控制线为300分,录取平均分340.67;文史类230人,控制线为311分,录取平均分334.45)。 外省普通本科招生,河北、广西,浙江、江苏、河南、云南内蒙古的文科一志愿投档率达100%。 另外,我校在江苏、山西、广西、山东、江西、陕西、甘肃七省(区)举办艺术校考,生源充足,共有2975名考生报考,最终录取美术类考生165人。 第二章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一)生师比xx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20人,聘请校外教师112人,折合教师数576人;全日制在校生12267人,其中专科147人,留学生4人,折合在校生12348.7人。 生师比为21.441,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二)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xx年,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较往年有明显改善,高学位、高职称教师数增加较快,“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队伍结构详“表2-1”。 表表2-1巢湖学院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表-6-类别教师数量所占比例备注专任教师总数520职职称正高级3015730.19%其中教授28人副高级127其中副教授114人中级21942.12%其中讲师208人学学位博士5041075.19%另有在读博士生20人硕士341年年龄35岁及以下33263.85%3645岁11922.88%4655岁6111.73%56岁及以上81.54%学学缘本校71.35%外校(境内)50997.88%外校(境外)40.77%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10820.77%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468.85%其中具有工程背景的203.85%(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xx年,学校为本科生上课的主讲教师共442人。 主讲教师中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的,共409人,占主讲教师的92.5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xx年,学校共有28位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教授总数的100%。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39门,涉及法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占本年度学校开设本科课程1094门的3.6%。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xx年,我校学生总数为12267人,教育事业费3762.31万元,生均教育事业支出为3067.02元;教学日常支出1747.87万元,生均1415.43元;四项教学经费(本科生业务费、体育维持费、-7-教学差旅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为1899.32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352.10万,其中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经费105.2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103万,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经费143.9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53.98万元,生均44元;实习实训经费(含社会实践)113.77万,人均457.64元。 三、教学条件(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与教学行政用房截至xx年底,学校占地面积88.301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8.6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1.18万平方米,生均9.12平方米/生。 共有教室135间,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座位1.18万余个),其中多媒体教室59间,总面积近0.5万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2万平方米,生均1.63平方米;语音室19个,总面积近0.12万平方米。 学校运动场面积5.56万平方米;各类体育场馆6个,总面积近0.5万平方米,艺术楼面积1万平方米。 xx年,建筑面积4.0241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大楼和0.205万平方米的工程实训中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二)教学仪器设备及其利用截至xx年底,学校仪器设备总值6051.93万元,生均4900.86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54台件,总值1663.74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值1946.73万元,生均增值1576.47元,其中新增大型设备38台件,增值1190.01万元。 这些设备分布在校内84个实验室以及实训中心,能够开出实验、实训项目达1250余个,可同时容纳2614个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周平均实验、实训总学时达1021.54个(按每学期18周计算)。 学校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共6214个,语音室座位数1070个,-8-教学用计算机2046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4.7台。 xx年度,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实验条件基本满足校内实验、实训教学需求。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利用截至xx年底,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79个(师范专业37个,非师范专业42个)。 学校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展系列产学研活动,如与巢湖融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青花坊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合肥市工程技术中心、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与巢湖万尚城百货有限公司共建大学生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与实习基地共同建设“余热发电”、“石膏的开发与利用”、“电器绝缘测试技术”等多门课程;与黄山青麦陶艺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陶艺产品并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与安徽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申报科技攻关项目。 学校鼓励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产品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如xx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钱力、徐亚飞两位同学在巢湖市金辉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发出变频器测试仪,并投入实际应用。 (四)图书资料及其利用xx年,新图书馆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使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拥有各类借阅室、阅览室16个,阅览座位2619个。 馆藏各类文献资源196.3871万册,中文纸质期刊1259种,自购和拥有访问权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25种以及安徽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 近年来,学校加大图书馆资金投入,强化科学管理,馆藏文献资源量、生均图书量、文献资源利用率都有显著提高。 具体情况详下列表格。 表表2-22xx年图书文献购置费使用情况表-9-购置费总额(万元)纸质图书(万元)纸质报刊(万元)电子资源(万元)22115017.3053.70表表2-32xx年新增纸质图书及生均年进书量统计表年增纸质图书(册)折合在校生数(人)生均年进纸质图书(册/人)5873212348.74.76表表42-42xx年图书册数及生均图书册数统计表在校生数(人)纸质图书(册)电子图书(册)生均图书(册/人)馆藏图书馆藏过刊系部图书合计数字图书学位论文合计纸质书电子图书累计生均12348.76524562817637648718280645959599632124559158.17100.87159.04说明电子图书包括省共享28万册,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要求,学位论文也算电子图书。 表表2-52xx年图书馆纸质图书借还情况统计表借还总量生均借还量折合在校生数借书量还书量合计借书量还书量合计30905329658360563625.0324.0249.0512348.7表2-62xx年图书馆主要中外文数据库点击次数统计表(单位次)数据库名称点击次数折合在校生数生均点击次数KI80153112348.764.91超星数字图书133xx348.71.08万方数据10732612348.78.69人大资料索引398812348.70.32Springer43112348.70.03合计92659612348.775.04(五)校园信息化建设-10-校园网主干采用万兆光纤链路,配置两台万兆核心交换机互为备份,主要楼宇为万兆互连,以100/1000兆自适应方式连接到桌面,并通过100兆光纤连接CERNET、3000兆光纤连接CHINANET形成四条数字线路。 无线网络覆盖新图书馆、教学及主要办公场所。 截至xx年底,有网络交换设备400余台,服务器40余台,网络存储5台,网络存储容量达4T。 C类IP地址20个,私有地址10000余个;配备1台高性能千兆防火墙、1套网络版杀毒系统、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等安全系统。 合理的结构、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技术措施,保障了校园网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xx年,全校办公和教学联网计算机达1200余台,信息点9000余个,入网用户8000余户,实现对学校教学场所、办公楼宇和教职工住宅和学生宿舍区全覆盖。 已建成网站群系统,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等各类网站50余个。 建成教务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邮件系统、VPN系统、远程招生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种应用系统,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初步建成网络教学、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工程实训等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章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一)合理设置专业,优化结构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办学定位,围绕合肥经济圈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xx年,学校暂停音乐表演、小学教育、物理学、历史学等9个专业的招生,增设商务英语、学前教育、软件工程、文化产业管理4个应用型本科专业。 基本形成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能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特色的五类专业群-11-信息工程类,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机电类,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化工与材料类,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经管类,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教师教育类,如汉语言文学、美术学等。 (二)加强专业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学校重视专业建设,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通过质量工程(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等项目引领,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和专业特色、特色专业的培育。 xx年,学校新增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旅游管理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点各1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点各3个,基本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格局。 xx年,学校还出台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和专业负责人管理办法等文件,以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成效。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一)出台人才培养方案修定意见xx年,学校出台关于制(修)定xx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培养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全面修定xx级人才培养方案。 xx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方向)课程体系明晰;拓宽专业口径,柔性设置专业方向;控制课内学时总量,增加选修课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占比高于合格评估指标“基本要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把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教育纳入培养方案。 -12-(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深入论证的基础上,xx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大类培养、方向分流、合作教育、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类培养。 一、二年级按学科门类下的二级类或专业关联程度,实行专业基础课大类培养,并结合学生未来工作要求,拓宽专业基础课领域,淡化学科专业界限,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方向分流。 在大类培养基础上,二年级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育,三年级设置专业方向或辅修专业,学生可根据就业和发展需要,选择发展方向和辅修课程模块。 合作教育。 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实行开放式的合作培养,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加大校际合作以及国际化合作办学力度,增进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 多元评价。 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改革考试模式,重在考核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建立“能力取向”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三)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按照“面向应用、依托学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知识、能力、素质要素中,突出能力为重、实践领先意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开展以应用性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开发以应用理论为基础的专业课程。 突破学术性本科教育的课程框架,搭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培养课程、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三大课程平台,把课程定位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上,把教学内-13-容对应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与职业要求上。 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xx年,理工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30%,人文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25%。 三、课程建设(一)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xx年学校出台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分层推进,分步建设,初步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同时注重利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校企合作等多种平台,自主或联合开发应用性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并积极引进网络课程,提高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 本年度,新增立项建设的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美术史)各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共5门,校级优质课程30门;建有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创业类、艺术教育类、经济管理类五大模块的公选课224余门,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各专业均能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足规定课程,xx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1094门次;其中公选课程69门(含尔雅网络课程);理工、文史、体育、艺术类选修课程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25%、30%、35%、26%。 优化教学内容,鼓励教学研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课程内容既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吸纳学科前沿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凸显专业过程性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还采取立项方式鼓励教师开展有关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与改革。 xx年,教师承担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4-项目19项,资助经费105.2万元,学校配套经费103万;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50项,资助经费143.9万。 规范教材选用,推进教材建设学校重视教材选用与建设,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教材管理,提高教材选用和编写质量。 xx年,本科专业选用教材共1150种,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546种,占47.48%。 为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鼓励教师编写、出版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鼓励编写校本教材。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信息化学校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建有在线课程资源中心、精品课程网站、外语学习平台、网络视频公开课平台、教师课件资源库等多种资源平台,其中引进超星尔雅网络课程50余门,学生每学年选修近8000人次。 学校重视多媒体教学,每年组织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与大赛,多媒体教室使用频率高,教学效果良好。 xx年,有24件多媒体课件获学校奖励;10件作品推选参加省赛,有3件获 二、三等奖。 (二)教学方法与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多措并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奖评选、专项教改项目研究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升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因“课”制宜,综合选用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大学英语”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基础”课程缩减理论教学时数,实行“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实验指导”新模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项目进课堂”式教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法学专业开展“模拟庭审”教学,均取得良好效果。 -15-多元结合,推进评价方式改革学校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意见等制度,鼓励教师改革考试内容、考核方式及学习评价方法。 xx年,继续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突出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成绩评定上,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联系起来;在方式选择上,将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课程论文(设计)与实践能力展示等沟通起来,灵活多样,切实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核。 四、实践教学(一)实验教学规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学校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课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开展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xx年,共开设实验课程605门次,其中独立开设的课程141门次;含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的课程151门次,占实验课程总量的24.96%;共开出实验项目1200余个。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项目,开出率平均为95%以上。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供平台。 xx年,共有30余个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人时数达1万个以上,基本满足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科技竞赛活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的需要。 强化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学校聘请富有行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专兼职人员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 xx年,学校专兼职实验教师共148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博士4人,硕士126人;这些教-16-师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进,不断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障。 (二)实习实训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基地建设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79个,另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7个,实践教学基地覆盖所有专业,基本满足实习实训需要。 学校还通过召开校企联谊会、教育实习工作联谊会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与各实习基地搭建合作平台,畅通交流渠道,丰富合作内涵。 强化“五个落实”,提高教学实效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继续强化实习实训工作的“五个落实”,即制度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经费落实和指导教师落实,在多方面给予保障。 鼓励学生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社会实践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除军事理论课、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外,进一步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纳入实践教学学分;规定每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少于6周,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社会实践)不得少于12学分,同时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 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学校严格执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工作各环节质量标准和指导规范。 要求指导教师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且指导学生不超过10人,鼓励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易适宜,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一人一题,-17-鼓励真题真做。 重视过程监控,严把选题、开题、评阅、答辩等关键环节。 xx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室、实习、工程训练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达到50%以上。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优秀率为4.03%、良好率为33.83%,整体质量较高。 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和培养,xx年,学校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启动相关工作。 本年度,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学校立项26项,学生获得项目资助总经费近40万元。 (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学校重视就业创业教育,大力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成立专门教研室,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班、大学生创业意识班,以及开设SYB创业指导课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创业知识,学习就业创业技巧。 xx年,参加创业意识培训班、创业模拟实训班学习的学生分别近1000人、300人,其中不少学员已开始创业活动。 学校还通过讲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职业意识,把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养成结合起来。 学校积极推动大学生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巢湖市万尚城建立校外创业孵化基地,有10个创业项目入驻;同时,积极筹建巢湖学院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第四章质量保障体系 一、规章制度建设-18-(一)规章制度健全,质量标准明确xx年,学校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材管理以及学籍学位管理等方面建立或修订制度近50项,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制定涵盖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修订巢湖学院教学规程,两个文件相配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制度执行严格,教学运行规范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运行规范有序。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变更和调整,以及教师调、停课,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毕业论文、学籍管理、学位授予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严格教授上课制度,严肃教学纪律,xx年学校处理教师教学事故5起、学生考试作弊18人次。 二、质量控制(一)组织机构健全,监控体系成形xx年,为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出台、修订相关制度并成立工作领导组。 领导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部)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行使相应职能,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共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由质量目标系统、管理组织系统、质量保障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监测系统、质量评估系统、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改进系统八部分组成,形成一个“目标导引、全员参与、系统推进、自激自励”的较为完善的自我改进的闭环-19-质量监控系统。 (二)动态质量监测,监控成效明显xx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三个阶段、三项评价、四个层次的“三三四”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三个阶段”即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期检查。 “三项评价”即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师生评管。 “四个层次”指监测与评价主体的四个层级,即学校(含学校教学督导组)、院系(部)、教研室和班级。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内容。 “三三四”动态化质量监测体系,贯通质量监控的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不同主体的评价功能,树立了全员质量意识。 xx年,学生网上评教课程优秀为90%,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良好率以上为85%,学生认可度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五章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xx年,学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200份,收回1891份,回收率为86%。 调查内容涉及信息交流平台(如图书馆、校园网)、实践教学条件、文体活动条件、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如公选课、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以及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25个项目,其中主要项目的调查结果见“表5-1”。 表15-1xx年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主要项目满意度分析一览表项目名称参评人数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20-学校信息交流平台157754134.356135.638124.2946实习实训场所或基地156952933.75813736923.4905.7专业教学内容的评价153956536.758137.832921.4644.2课程资源153755536.155636.234524.4815.3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153657737.657437.432921.4563.6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方式167650830.352431.34032424114.3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的评价159857135.761238.333821.2774.8教风、学风与考风的评价123846037.243635.227222705.7教学质量的评价12204523744136.124620816.6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评价1225453374423625120.5796.4 二、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情况xx年,学校实践教学成果显著,其中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30项,获得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83项,文艺体育竞赛省级以上奖励56项,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省级以上奖励25项,社会实践省级以上表彰6项。 三、学生体质健康情况xx年,学校组织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体质测试,测试13377人,达标率为95.29%。 详“表5-1”。 表表5-12xx年巢湖学院大学生体质测试情况统计表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达标率人数8116010592663095.29%占比(%)6.0644.9344.304.71 四、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情况xx届本科毕业生2486人,实际毕业2471人,毕业率为99.39%;授予学位2455人,学位授予率为98.75%。 毕业生中有1231人报考研-21-究生,175人被录取,录取率14.2%;其中被211或985院校录取77人,占44%。 五、就业情况xx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2486人,初次就业率90.62%,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动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就业率在97%以上。 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学校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及时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xx年,学校对xx至xx三届毕业生所在的453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790份,具体调查情况与结果详下二表。 表表5-2所调查用人单位性质统计表单位性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其他总计数量3511401826485453比例(%)7.72.48.84.058.318.8100表表5-3用人单位对近三届毕业生满意度情况统计表项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思想表现36279.99019.910.2专业知识21747.923551.910.2工作责任感21547.523752.310.2工作态度36079.59220.310.2适应能力28763.416636.600工作能力29364.715935.110.2创新能力21046.424153.220.4-22-协作精神35277.710022.110.2工作实绩32271.113028.710.2综合评价31369.113930.710.2抽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近三届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满意率达到90%,认为我校毕业生“留得住、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表示认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给予肯定。 第六章特色发展 一、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传统专业向应用型方向的转型与改造,新建一批应用型专业。 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有一定特色的5类专业群。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xx年实施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xx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确定“具有全面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大类培养、方向分流、合作教育、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二年级按学科门类下的二级类或专业关联程度,实行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以拓宽专业口径。 按照“依托学科、面向应用、能力为本”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定位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上,把教学内容对应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与职业要求上。 (三)强化实践教学在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教育纳入培养方案,并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的比例,同时修订并出台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23-各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努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凸显“地方性”办学特色,打地方牌,念地方经(一)服务地方经济,打造专业群,培育特色专业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合肥经济圈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质量工程等项目为抓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群建设,重点培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重点专业。 截至xx年,五类专业群已基本形成,并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校级重点专业4个。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合作育人为核心,在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技术研发、合作培养师资、合作就业等方面,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合作,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融合区域文化元素“塑校”“育人”立足巢湖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融合“巢湖”文化元素“塑校”、“育人”,即致力打造巢湖区域文化研究高地,培育“科学研究”特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地方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实现区域文化资源向的动态转化。 第七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24-少,且学科专业分布不均衡;青年教师比例偏大;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以及具备专业(行业)背景的教师不足。 实践教学教师数量尚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二)办学经费不足,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偏低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省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 多年来,安徽省财政拨款生均不足5000元;xx年以后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提标化债,实际生均到位资金仍无多少增加。 学校多方努力,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逐年增加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但数额仍然偏低。 (三)专业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应用性课程开发建设力度不够1.学科专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传统专业改造的力度不够,部分专业应用性不强,发展方向不够明晰,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有限。 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学校面临着服务面向的重新调整,现有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现代仓储管理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德惠市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中级物业管理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高级职位面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13猫随文识字教学课件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高级专家考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专员中级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营养师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中政治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与预测题
- 电信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小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 电网工程劳务分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S烟草公司物流配送线路优化设计8500字(论文)】
- 《神经内科学课件:脑电图的基本应用》
- 2024银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 《生产部月报模板》课件
- 2024近场电商行业白皮书-凯度x淘宝买菜-202401
-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执行案例分析及改进
- 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
- 晚期胃癌患者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