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帧结构学习心得.doc_第1页
LTE帧结构学习心得.doc_第2页
LTE帧结构学习心得.doc_第3页
LTE帧结构学习心得.doc_第4页
LTE帧结构学习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TE的设计目标p 带宽灵活配置:支持1.4MHz, 3MHz, 5MHz, 10Mhz, 15Mhz, 20MHzp 峰值速率(20MHz带宽):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p 控制面延时小于100ms,用户面延时小于5ms(单向)p 能为速度350km/h的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p 支持增强型MBMS(E-MBMS)p 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p 系统结构简单化,低成本建网频段划分382570 MHz 2620 MHz2570 MHz 2620 MHzTDD391880 MHz 1920 MHz1880 MHz 1920 MHzTDD402300 MHz 2400 MHz2300 MHz 2400 MHzTDD移动: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联通:2300-2320 MHz、2555-2575 MHz电信:2370-2390 MHz、2635-2655 MHz国际标准:UTRA/TDD is designed to operate in the following bands a)1900 - 1920 MHz: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2010 - 2025 MHz 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b)1850 - 1910 MHz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1930 - 1990 MHz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c)1910 - 1930 MHz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d)2570 - 2620 MHz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e)2300 - 2400 MHz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f)1880 - 1920 MHz: 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Note 1: Deployment in existing and other frequency bands is not precluded. Note 2: In China, Band a only includes 2010 - 2025 MHz for 1.28 Mcps TDD option. 中国:工信部规划给移动的频段 A频段 :2010M2025M;D频段 :2570M2620MF频段 :1880M1920M E频段 2320M2370MLTE关键技术:1、LTE调制技术:QPSK,16QAM,64QAM。(高阶调制增益受信道条件影响较大)提高吞吐量。64QAM相比于前2个可以提高系统误码率2、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UE测量信道质量,并报告给eNODEB(每1ms或更长周期),eNODEB基于信道质量的信息反馈(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来选择调制方式,数据块的大小和数据速率。3、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显著提升低信噪比的性能,对改善小区边缘覆盖率是有好处的。LTE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AMC+HARQ3、OFDM(正交频率复用)技术,多载波调制技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MIMO和智能天线技术,OFDM(正交频率复用)技术,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频率利用率高,能有效抵抗多径干扰,能有效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由于OFDM系统中只预留少部分保护子载波,不象传统的多载波系统那样需要较大的保护频带,因而频谱利用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OFDM系统中各个子载波之间是彼此重叠、相互正交的,每个子载波的频谱均为SINC函数,该函数以子载波间隔为周期周期性地出现零值,这样恰好在其他子载波的峰值位置处贡献为零,从而极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在传输速率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并行传输使每个码元的传输周期延长为原来的N倍,这样每个码元在传输过程中受多径干扰影响的部分大大减小 。OFDM系统中可以通过动态子载波分配技术来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在衰落子载波上不传数据或者采用较低阶调制(每个厂商的测量/调度算法优劣性)。LTE网络中eNB之间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形成了所谓Mesh型网络,这是LTE相对原来的传统移动通信网的重大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网络结构中没有了RNC,原有的树型分支结构被扁平化,使得基站承担更多的无线资源管理责任,需要更多地和其相邻的基站直接对话,从而保证用户在整个网络中的无缝切换。 LTE中的切换类型包括eNB内的切换和eNB间的切换,其中eNB间切换又分为S1切换和X2切换。要实现X2接口切换,除了必要的邻区关系,还要求完成X2接口的配置。在实际规划中,X2口规划是基于邻区关系的,只要把邻区关系中属于不同eNB的关系找出来,就是X2关系了。在eRAN 1.0版本中每个eNB最多只能配置16个X2,但实际经常会出现多于16个X2的情况,此时可以按距离排序,删除多余的,在eRAN1.1及eRAN2.0版本都扩展到可以支持32个,一般来说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了。同时ANR功能也可以自动对X2口进行维护,这样也可以解决一些X2口漏配或配置错误的问题。扁平化:接入网演进结构变化最大的是取消了RNC网元,将其功能放入eNB中实现 网络只传输PS业务,语音使用VoIP进行传输(当然可以通过系统互操作,比如CSFB) S1接口:eNodeB和SAE Gateway/MME之间的接口,包括控制面接口和用户面接口。 X2接口:eNodeB之间的接口,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接口,实现移动性及部分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LTE-Uu接口:eNodeB和UE之间的空中接口,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接口。 Itf-S接口:eNodeB和EMS之间的网管接口。 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MME单独为一个节点,GW划分为一个Serving GW,一个PDN GW,作为一种优化架构,两个GW可以合一部署。 S1接口用户面采用GTP-U,QoS架构保持不变,即不同承载使用不同的隧道(LTE的QOS是端到端的) MME和Serving GW的接口标准化,并且MME和Serving GW可以在实现中,部署于同一个物理节点或者分开的物理节点中。 S5存在GTP和PMIP协议两种可能选择。 S3、S4、S11接口明确采用GTP 。 FDD帧结构 - 帧结构类型1,适用于FDD与H-FDD 一个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由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构成; 每个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构成;常规CP7个符号,扩展CP6个符号。l TDD帧结构 - 帧结构类型2,适用于TDDl 一个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由2个长度为5ms的半帧构成p 每个半帧由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构成n 常规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构成n 特殊子帧:由DwPTS、GP以及UpPTS构成p 支持5ms和10ms DLUL切换点周期LTE的帧结构:最小的资源单元(RE)l 1 RE=1 symbol*1 sub-carrier;(和OFDM对应起来)l 1 PRB=1 slot*12 sub-carrier;p 从上面的PRB定义来看,一个PRB在时域上占用0.5ms;p 通常情况下,我们常见的定义是 1 RB = 2 slot*12 sub-carrier。因为不考虑跳频的情况下,一般Slot0和Slot1都是一起分配的,一般意义上的 1RB=1 PRB pair (很多时候,不刻意去区分PRB和RB在时域上的区别);l 1 slot有多少个 symbol由下表给出(与CP的长度相关,由高层配置)。 LTE TDD子帧配比可调主要是上下行1:3 2:3l 为节省网络开销,DwPTS可用于传输PCFICH、PDCCH、PHICH、PDSCH和P-SCH等信道;UpPTS可用于传输Sounding RS和PRACH Premble特殊子帧时隙配比主要是10:2:2 3:9:2调度数计算(TDD):FDD类似,为10*100=1000物理信道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p 下行物理信道包含:p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 PBCH: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物理广播信道) p PHICH: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HARQ指示信道)p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 上行物理信道包含:p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逻辑信道指的是:被传输的东西的类型;传输信道指的是:描述物理层应以怎样的典型配置在空口上提供传输服务;物理信道:信号的物理特征是怎么样的:比如编码、调制等;p 下行物理信道包含:p 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用来传用户数据的p 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来指示用户调度信息的(上行调度和下行调度指示)n 用户何时调度、分配的RB资源、调度的调制编码方式(MCS)等信息是ENB控制的n ENB通过PDCCH控制信道告诉UE上述信息p PBCH: 物理广播信道,广播系统消息 n 位置是协议规定的,UE和ENB都知道p PHICH: 物理HARQ指示信道,用来指示上行数据信道的解调情况(ACK/NACK反馈)n 上行数据是UE发送,ENB解调,如果数据发送错误,需要ENB告诉UE,便于UE进行重传n UE知道了数据解调ACK/NACK情况,UE利用这些后验信息,对信道质量进行更加准确的估计n ENB通过PHICH信道告诉UE上行数据的ACK/NACK情况p 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用来指示PDCCH资源在时域上占几个符号n 指示PDCCH信道占用资源,PDCCH信道在频域上占用所有资源,这里主要指示时域符号数n PCFICH总在时域的第一个符号上,占用第一个符号的部分RE资源p 上行物理信道包含:p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用来发送上行随机接入前导p 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用来传用户数据的p 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用来指示下行数据的解调情况(ACK/NACK反馈),信道质量测量上报,以及上行调度请求指示;PUCCH在频率的两边,采用跳频分配的;PUCCH和小区用户数相关(用户数越多,需要反馈的信息越多),动态扩张的,但是最大的PUCCH个数可以认为受产品规格限制。PRACH位置协议没有明确规定,但是目前HW按照最大PUCCH的进行偏置错开,防止频域干扰;PRACH可通过MML配置,但是不可以和PUCCH冲突。剩余的资源都可以用作共享数据信道PUSCH:PUSCH传输上行数据,在UE侧进行数据调制,需要满足单载波的要求,即分配给某个用户的PUSCH的RB必须在频域上是连续的(这样PRACH两边的RB不能分给同一个用户,但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同时分配的RB个数必须是2x3y5z(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效率的考虑,2/3/5为基的FFT速度最快)。同步信道:小区搜索和下行同步l P-SCH 和 S-SCH(主同步信道和辅同步信道)p 频域: 中间6个RB,不管小区带宽,实际映射的序列长度为63,多余子载波用于保护p 时域: 周期5毫秒 P-SCH. 主同步信号映射到时隙0和10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 S-SCH. 从同步信号映射到时隙0和10的倒数第二个OFDM符号p 504 个物理小区ID分成168组,每组3个PCI.p 从同步信号和每个PCI组有一一映射关系,主同步信号和PCI组中的每个PCI有一一映射关系. p 通过检测同步信道,UE和网络取得时域和频域的同步,并获得小区的PCI( group id*3+cell id in group)l Reference Signalp UE测量小区下行参考信号获得小区RSRP质量 系统消息的内容p MIB: SFN(8bits), 小区带宽、PHICH配置参数;p SIB1: PLMN ID, Cell ID, TAC, Cell barred, 小区选择参数,SI调度信息; p SIB2: 接入类, UE定时器, 公共信道参数配置 (RACH, PRACH, BCCH, PCCH, PDSCH,PUCCH,PUSCH,SRS)p SIB3: 小区重选信息;p SIB4: 同频邻区信息;p SIB5: 异频邻区信息;p SIB6: UMTS邻区信息;p SIB7: GSM邻区信息;p SIB8: CDMA 邻区信息;广播信道:PBCH和系统消息的获取p 系统消息调度p MIB: 调度周期固定为40ms, 每10毫秒重发一次,在0号子帧.p SIB1: 调度周期固定为80ms, 每20毫秒重发一次,在5号子帧.p SIB: 调度周期取决于SibxPeriod (x=2,38),在SIB1中广播. p 相同调度周期的SIB可以在同一个SI下发,每个SI窗口只能下发一个SI,为提高可靠性,在SI窗口内可以对SI重发多次在LTE中,PCI用来区分每一个小区,类似于WCDMA中的扰码和CDMA2000中的PN。LTE协议规定,PCI一共有504个,其组成分为两部分: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 = (3 NID1) + NID2NID1: 物理层小区标识组, 范围从0 到167共168组(决定了辅同步序列)NID2: 组内ID, 范围从 0 到 2(决定了主同步序列) 从以上的组成来看,似乎504个PCI可以独立分配,其数量虽然比cdma系统的PN512个少,但由于cdma系统(cdma2000和wcdma)是通过检测PN偏置来确定PN,由于传播时延,两个连续的PN码之间可能存在PN混淆,所以cdma系统的PN码(扰码)都需要分组,当PN-inc=2时,只有一半的PN码可使用,其数量反而没有PCI多。 然而,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