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08100江苏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二八年十二月参加编制主要人员名单专业名称设计人审核人主任工程师机运陈思王正刚刘安治铁前吴龙忠周斌夏林设备堵盘华余幼民杨立生燃气王东方何建平耿新萍通风纪子纯朱申何建平热力马利华耿新萍何建平总图刘斌杨妙珍苏根荣电气陈少燕丁建宁卞国成仪表徐青聂英权崔凤给排水顾元华钱国祥许宇兴建筑虞和刚郭建平林萍结构王玉辉吕扬。唐张利能源王正刚韦春丹吴龙忠环保范彩凤顾元华许宇兴安全卫生吴龙忠周斌夏林消防林子栋钱国祥顾元华投资咨询徐宁峰张子平李素珍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 直接还原-选别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1.总论11.1.项目名称11.2.编制依据11.3.相关产业政策11.4.项目建设必要性21.5.项目概况51.6.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6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2.项目技术基础102.1.神雾公司直接还原转底炉技术102.2.知识产权情况102.3.工艺技术特点及优势12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63.1.建设规模163.2.原料条件163.3.产品方案164.原料处理工艺174.1.概述174.2.原辅料堆储系统174.3.铁矿石加工184.4.还原煤和添加剂A加工204.5.主要设备选择214.6.厂房布置225.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235.1.生产规模235.2.铁矿石成分235.3.原料消耗235.4.生产工艺流程235.5.配料混合235.6.转底炉还原255.7.转底炉设备265.8.转底炉供热燃烧系统275.9.转底炉附属机械设备296.直接还原产品选别、冷压块336.1.概况336.2.直接还原产品选别336.3.还原产品压块系统356.4.技术经济指标366.5.厂房布置366.6.辅助设施377.洁净煤气制备工艺387.1.工程概况387.2.原料和产品387.3.煤气化与净化系统技术方案417.4.煤气化主要设备参数458.烟气余热发电工艺498.1.国家政策鼓励资金498.2.概述498.3.设计参数498.4.余热发电方案508.5.工艺技术方案518.6.余热发电设备组成及布置539.公用辅助设施579.1.通风579.2.除尘579.3.给排水609.4.供配电659.5.仪表自动化及电讯709.6.建筑结构729.7.燃气热力7310.总图运输7510.1.总平面布置7510.2.运输设计7610.3.厂内道路设计7610.4.管线设计7610.5.绿化及消防7710.6.总图运输技术经济指标7711.能源评价7811.1.编制依据7811.2.直接还原-选别工序能耗分析7811.3.直接还原-选别工序能耗评价7811.4.节能措施7911.5.评估结论8012.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8112.1.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8112.2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其治理措施8212.3 绿化8412.4 环境管理机构及环境监测机构8412.5 工程的环保措施预期效果8613.安全与工业卫生8713.1.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8713.2 主要自然危险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8813.3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9113.4 预期效果9214.消防设施9314.1.设计依据及采用的主要标准9314.2 工程的火灾、爆炸因素分析9314.3 消防措施9414.4 预期效果9614.5 预防措施9615.建设进度9715.1 工程建设特点9715.2 工程建设进度初步安排9716.项目投资估算9916.1.概况9916.2.编制依据9916.3.有关说明9916.4工程投资估算100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 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 直接还原-选别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年处理50万吨难选矿 直接还原-选别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地点:1.2. 编制依据(1) 2007年9月21日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7)2289号);(2)国务院2000年7月27日颁布的国家计委、经贸委七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指导目录(2000年修订);(3)2005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4)科学技术部编制200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1.3. 相关产业政策2005年,国家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首先明确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在“使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大国和具有竞争力的强国”这个总目标的统筹下, 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政策把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到钢铁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中。以下是近年来部分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关于鼓励非焦炼铁政策条文的摘抄:1)国务院2007年7月27日颁布的国家计委、经贸委七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指导目录(2000年修订): 十四、钢铁; 8、直接还原。2)2005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七、钢铁;6、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还原法炼铁。3)科学技术部编制200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中列出重点支持项目: 三:新材料; (四)、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 1、冶金新材料的制造加工技术; (4)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短流程生产工艺。4)2006年指南沿用2005年指南:各领域内的支持重点及相关要求与2005年度指南中的规定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节约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更加强调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组织的发展,更加关注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化利用。5)2005年国家发改委第35号令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四章 产业技术政策,第14条指出:“支持企业跟踪、研究、开发和采用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流程前沿技术.”。1.4. 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6年全国生铁产量40417万吨,同比增长19.78%;钢产量41878万吨,同比增长18.48%;钢材产量46685万吨,同比增长24.45%。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钢产量规模的迅速扩大,矿石、煤炭、电力、运输等资源紧张状况日益突出,资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进口铁矿石价格2005年至2008年分别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上涨了71.5%、19.5%和9.5%、65%。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前进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一系列相关的负面问题。我国很多钢铁企业存在生产组织和管理粗放,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资源消耗和浪费较大等问题。这一点突出表现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和综合利用。在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根据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开发和综合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钢铁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主要问题是可用于传统高炉冶炼工艺的富矿资源贫乏。目前我国已探明储量的600亿吨铁矿资源中,贫矿的储量占总储量的80%以上,且多为不能直接采用传统的烧结-高炉流程生产的难选矿,因此我国钢铁工业严重依赖国外进口铁矿石。超细粒难选铁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嵌布粒度极细且经常与其它矿物共生或相互包裹,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难选的铁矿石类型。过去曾对该类型铁矿石进行了大量的选矿试验研究工作,其中还原焙烧弱磁选工艺的选别指标相对较好,但由于其技术难点是需要超细磨,而目前常规的选矿设备及药剂难以有效地回收-10m的微细粒铁矿物,且有害杂质如磷无法进行有效的选别,因此该类型铁矿石资源基本没有得到利用。采用新的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选别工艺技术处理这些矿产资源,将这些难以用目前常规的选矿技术,磁、浮、重选等选矿方法实施分离富集的 “呆滞”“无法使用”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对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减轻、摆脱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对国外资源的依赖,降低钢铁生产的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转底炉直接还原的工艺特点是在高温下(13001350),敞焰加热含碳物料的薄料层(40mm),实现快速还原( 90%)12.8万吨。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一次规划实施设计,工程包含原料场、铁矿石破碎筛分系统1套、辅料破碎筛分系统2套、蓄热式转底炉1套、洁净煤气制备系统1套、转底炉烟气余热发电设施1套、直接还原铁选别-冷压系统1套、配套的公用辅助设施等。1.5.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原料处理部分:主要原料是铁矿石、还原用煤、添加剂A,通过破碎、筛分工艺,得到适合蓄热式转底炉生产用的原料。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部分:主要原料是上道工序生产的矿粉、还原煤和添加剂,采用洁净煤气为燃料,生产直接还原铁。直接还原铁选别、冷压部分:主要原料是蓄热式转底炉生产的直接还原铁,通过研磨-磁选、冷压工艺,生产冷压铁块。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配置; 主要生产设备的选型、车间布置; 车间及设备的供配电、传动和电控三电一体化; 热力、燃气、通风除尘、给排水等生产辅助设施; 厂房和建(构)筑物; 项目总图设施; 环保及安全卫生措施; 项目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5.3 项目主要工艺路线主要工艺路线见下图:图1-1 项目工艺流程示意图1.6. 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1)采用创新、先进的工艺方法及流程,包括: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直接还原铁选别技术,直接还原铁冷压块技术,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等。制定可靠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实用、成熟可靠、行之有效、便于管理和操作的工艺装备。最终体现 “投资省、见效快、质量高、效益好”的特点。 (2)确保工艺布置合理、 厂区布置紧凑,尽量节约用地和确保物流通畅,项目建设要具有时代感和先进性。在保证先进性的同时,注意从节省建设资金,努力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最佳配置,力争把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选别工艺技术装置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工厂。(3)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冶金行业的产业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与规定,全力推动新技术的应用。(4)最大限度地推行清洁化工厂的相关技术,对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技术开发和探索,综合防止环境污染,充分体现出文明生产的气息。(5)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强化三废综合治理措施,做到能回收的不浪费,不能回收的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循环经济型工厂。(6)在项目建设规模上,出于对资源、资金以及各设施工艺布置及能力配置等的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合理的建设程序,合理地安排各个子项目开工、完工及竣工时间,以便于把握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度、合理分配建设资金。(6)主体设备(转底炉、选别设备)立足于国内设计、制造,以有效节约宝贵的建设资金。对于转底炉、选别设备的关键设备、主体设备将认真借鉴、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7)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产能规模为年处理难选铁矿石50万吨(TFe=28.8%),最终产品为年产冷压铁块(含铁 90%)12.8万吨。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表 11 蓄热式转底炉-选别工艺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分类指 标 名 称单 位指标值备 注1产品冷压铁块万吨/年12.8152原材料消耗铁矿石万吨/年50还原用煤万吨/年7.5洁净煤气用煤万吨/年5.76添加剂A万吨/年7.5添加剂B吨/年500添加剂C吨/年1282回收:尾矿粉万吨/年48.353能源介质电力消耗106kWh/a79.07压缩空气m3/min1循环水补充水t/h495生活用水t/h0.975回收:余热发电量106kWh/a484能耗kg标准煤/吨铁777.575职工定员人1206吨成品消耗及回收指标铁矿石t/t3.902还原用煤t/t0.585洁净煤气用煤t/t0.449添加剂At/t0.585添加剂Bt/t0.004添加剂Ct/t0.010电力消耗kWh/t617.03压缩空气m3/t4循环水补充水t/t30.9生活用水t/t0.06回收:尾矿粉t/t3.77回收:余热发电量kWh/t374.5表1-2 工程总图占地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建设用地面积hm213.112建筑覆盖率%56.503绿地率%19.26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 1022. 项目技术基础2.1. 神雾公司直接还原转底炉技术北京神雾公司组织多名国内燃烧、冶金、工业炉、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热工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专家,跟踪国际国内直接还原技术发展前沿,对铁矿石直接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化学动力学机理、直接还原转底炉蓄热式烧嘴设计、转底炉设计、转底炉无氧化加热计算及气流流体动力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开展理论及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并已取得了成功业绩,率先实现了“采用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的铁矿石煤基直接还原转底炉”技术路线的突破。2006年,北京神雾公司蓄热式转底炉示范工程在四川攀枝花市投产,年产金属化球团10万吨。2007年,北京神雾公司为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的年产80万吨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工程开始建设,目前设备已进入安装阶段,预计2009年3月建成投产。2008年,北京神雾公司为江苏沙钢集团公司设计的年产30万吨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工程开始建设,预计2009年9月建成投产。2008年,北京神雾公司为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的年产10万吨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工程开始建设,预计2009年9月建成投产。2.2. 知识产权情况北京神雾公司拥有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蓄热式烧嘴、换向装置、电子点火器等关键技术上拥有1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北京神雾公司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北京神雾公司蓄热式燃烧方面的专利有: 组合式双预热蓄热式燃烧器: 专利证书号 第698977号 分隔式双预热蓄热式燃烧器: 专利证书号 第698802号 单预热空气蓄热式燃烧器: 专利证书号 第698455号 单预热空气扁平焰蓄热式燃烧器: 专利证书号 第698631号 高效长寿蓄热式燃烧器电子点火枪:专利证书号 第697614号 大型四腔四通换向阀: 专利证书号 第620424号 小型四通旋塞阀: 专利证书号 第619807号 小型旋瓣式三通换向阀: 专利证书号 第619807号 蓄热式燃气辐射管燃烧器: 专利证书号 第697406号 耐热耐脏煤气快速切断阀: 专利证书号 第620010号北京神雾公司直接还原国家发明专利有:煤基直接还原铁转底炉及其燃烧方法煤制还原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冶金方法及系统北京神雾公司已申报并正在审批的煤基直接还原方向应用工艺路线的国家发明专利有: 转底炉处理含锌粉尘回收氧化锌的方法:申请号 200810222976.8 矿石煤、直接还原-选别-造块后熔融炼铁方法:申请号 200810222975.3 蓄热式转底炉-湿法选别-埋弧电炉冶炼镍矿方法:申请号 200810223516.72.3. 工艺技术特点及优势2.3.1. 工艺技术特点“采用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的铁矿石煤基直接还原转底炉+选别”技术路线处理难选矿的主要特点:采用煤基还原工艺,还原炉采用转底炉,燃料采用低热值煤气,这条工艺路线切合我国国情,而且有重大创新。采用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使得烧低热值煤气也能达到1400以上高炉温的还原工艺要求,并能控制好炉内的还原气氛,打破了目前国外直接还原转底炉必须使用天然气等高热值燃料的常规。采用此项技术,可使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的在国内条件下工业化生产带来积极推动作用。采用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 工艺中先将难选矿石用高温快速火法冶金方法,将原矿中不能与脉石分离的铁的氧化物转化为易于分离的金属铁或磁铁矿,并使其产生有限度的“聚合”,还原产品用急冷、水淬的方式冷却。依靠金属铁颗粒与脉石相的热性能差异,造成铁颗粒与脉石分离。通过“适度”的破碎或粉碎,使金属铁与脉石相实现单体分离。最终通过磁选的方式实现铁与脉石的分离,获得的最终产品是以金属铁为主,高品位,高金属化“还原铁粉”。 还原焙烧的物料是含碳难选矿,矿粉和煤粉之间紧密接触,给快速还原提供了良好条件; 还原焙烧工艺是薄料层在高温敞焰中加热,实现快速还原。炉料在炉内还原时间短; 矿粉在转底炉里焙烧过程中不受压,炉料与炉衬之间无相对运动,因此对矿粉的强度要求不高,不会产生料团附壁“结圈”现象; 采用冷压块技术生产冷压铁块,方便产品的保存和运输。 采用转底炉余热发电技术,实现了能源的极限回收,将整个系统的节能减排水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3.2. 技术优势1)蓄热式技术优势直接还原法生产,有气基还原法和煤基还原法两种方法。气基还原法的还原剂采用天然气,缺少天然气资源的地区难于推广。煤基还原法采用煤或焦炭作为还原剂,还原剂取材方便。我国天然气资源不多,而煤炭资源丰富,因此煤基还原法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还原炉内炉料加热升温和还原反应要吸收大量热量,直接还原生产能源消耗较高。 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利用从炉子排出的废气预热助燃空气,在炉温1350的条件下,空气预热温度可高达1100,从蓄热式烧嘴排出的废气温度可降到200以下,实现了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因此采用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此外,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还解决了高温炉使用低热值燃料的技术可行性问题。冷洁煤气用冷空气助燃,理论燃烧温度只有1700左右,实际炉温只能达到1190,远达不到直接还原工艺炉温1350的要求。即使采用金属换热器将空气预热到500,理论燃烧温度达到1850,实际炉温也只有1295,仍然达不到1350的要求。金属换热器由于受材料工作温度的限制,空气预热温度难比500再高。而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热交换器是陶瓷材料,其允许的工作温度比金属材料高得多,因此可将助燃空气预热到1000以上,冷洁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可达2050以上,实际炉温可达1435以上,则满足工艺需要有余。因此采用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可使烧低热值煤气如何达到工艺要求炉温的问题迎刃而解。在直接还原转底炉中采用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既可以减少煤气消耗,又能解决低热值煤气的燃烧温度问题,具有双重意义,是最佳可选方案。直接还原转底炉中补充燃料采用低热值煤气,突破了国外同类炉子采用高热值煤气(天然气)的常规。蓄热式燃烧技术为使用低热值煤气开辟的前景意义十分重大,完全符合我国的资源战略,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2)新工艺路线的技术优势新工艺路线将传统工艺采选冶改变为采冶选,使传统工艺难以有效利用的超细粒赤铁矿、鲕状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氧化物通过转化为易于分离的金属铁或磁铁矿,依靠金属铁颗粒与脉石相的热性能差异,造成铁颗粒与脉石分离。通过“适度”的破碎或粉碎,使金属铁与脉石相实现单体分离。最终通过磁选的方式实现铁与脉石的分离,获得的最终产品是以金属铁为主,高品位,高金属化“还原铁粉”。 同时已焙烧细磨的铁矿石尾矿可作为水泥行业的辅料,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新工艺路线的金属回收率的优势是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采用新工艺路线,当原矿品位28.82%时,最终成品品位达90.18%,金属回收率80.18%,尾矿品位5.7%。当原矿品位54%时,成品品位达91%,金属回收率90%,尾矿品位7.9%。根据2008年8月公布数据,采用传统工艺路线的全国重点选矿厂红矿原矿品位平均29.5%(酒钢35.07),精矿品位平均63.03(酒钢54.73),尾矿品位13.19(酒钢19.83%),金属回收率72.57%(酒钢70.99%)。由此可见,新工艺路线与传统工艺相比,成品品位提高,尾矿品位降低,矿石的金属回收率大大提高,资源有效利用优势明显。3.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1. 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产能规模为年处理难选铁矿50万吨(TFe=28.8%),最终产品为年产冷压铁块(TFe 90%)12.8万吨,副产品为年产尾矿粉(TFe 5.44MJ/Nm3。为了使炉温达到1200以上的要求,将助燃空气预热到高温。助燃空气由安装在烟道里的换热器预热。燃烧器采用调焰烧嘴。5.8.2. 燃烧系统流程(1)煤气流程煤气从煤气接点连接转底炉煤气总管,总管设置硬密封蝶阀、盲板阀和快速切断阀。由煤气总管分出支管,分别接到各供热区域,再分送到各个烧嘴。每条支管安装流量测量装置和流量调节阀。每个烧嘴的煤气管上安装手动硬密封蝶阀。(2)空气流程助燃空气由鼓风机供给。设置3台鼓风机,两用一备。从鼓风机出来助燃空气进入换热器预热,空气预热到450以上。从换热器出口侧的热风总管分支管,接至各供热段的后分送到烧嘴。支管上安装流量测量装置和流量调节阀。每个烧嘴和每个喷风口的空气管上安装手动空气蝶阀和波纹膨胀节。5.8.3. 排烟系统流程炉内所有烟气从预热区炉顶烟道排出,烟气排放温度约1000。烟气出炉后先经过沉降室,将粉尘沉降后由沉降室出口接至辐射换热器烟气入口,在辐射换热器前掺入冷空气将烟气温度降低到适应辐射换热器的使用温度。烟气经辐射换热器后温度降至750后送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及于发电。换热器后设烟道闸板,用于调节炉压。5.8.4. 辐射换热器由于炉尾排烟含大量粉尘,采用普通的钢管换热器易出现堵塞,因此所有助燃空气由辐射式空气换热器进行预热。空气预热温度450。辐射式空气换热器由内筒、外筒、导向片和风环等部分组成,烟气从筒中间通过,被预热空气从内、外筒之间的环缝中通过,由于空气通过环缝流速很高,在内筒外壁焊接螺旋导向形肋片,起到增加传热效果的作用。5.9. 转底炉附属机械设备转底炉机械设备主要有:装料机、转底机械、出料机、润滑系统等。5.9.1. 装料机装料机用于承接皮带输送机送来的粉矿并均匀地将其散布在转底上。装料机由配料皮带机、储料仓、布料滑槽、收集螺旋机四部分组成。配料皮带机:用于承接皮带输送机送来的还原料,并将其按需分配至储料仓。储料仓:用于承接皮带输送机送来的还原料,仓下设有7个出料口,料口用鳄口阀封闭,调节鳄口阀的开度可以控制各出料口的出料量。布料滑槽:装料机下方分设五条滑槽,槽内设缓冲板以缩减还原料落差,防止还原料的破碎引起粉料进入炉内。5.9.2. 转底机械转底机械是转底炉的最主要设备,用以支撑并带动由装料机送入转底炉内的还原料在转底炉内运行一周加热到要求的温度。转底机械主要由转底支撑、上炉盘、转底传动装置、内支撑辊、外支撑辊、定心辊、内外水封刀等组成。定心辊在炉子内环,传动装置在炉子外环,因此传动装置、支撑辊、定心辊及它们的轨道均布置在炉底内外两侧,有利于设备的更换和维护。转动的上炉盘及转底支撑是由型钢制成的较复杂的双层钢结构架,位于上部的上炉盘钢结构框架由多块扇形件组合而成,位于下部的炉底支撑钢结构框架由多块扇形件组合而成,上下两层框架之间用定位块以防止相互串动。上炉盘用来支撑炉底耐火材料及还原料。转底支撑既要支撑上层框架,又要传动。转底支撑的横断面呈梯形,梯形两脚落在内外环的支撑辊上。转底上转盘外侧耐火材料护角板采用耐热铸铁。内外侧还设有锚固支撑。为了使转底绕固定的中心转动,转底炉采用水平定心辊定心,在环形炉内径圆周均布有弹簧式定心辊,定心功能是以内环方向向外顶住转底支撑来实现的。整个转底的转动部分(包括转底支撑、上炉盘、内外水封刀等)放置在位于转底炉内、外环锻钢支撑辊上。内、外支撑辊的作用就是支撑整个转底的转动部分并为转底转动部分提供转动辊道。支撑辊轴承采用国产优质轴承。转底炉转底机械通过均布在炉子周围上的4套电动传动装置驱动转底支撑使转底绕定心转动,依靠定心辊来保证转底在支撑辊上转动。电动传动装置是由电机、减速机、小齿轮、柱销齿轮等组成,柱销齿轮在用螺栓联接在转底支撑钢框架外侧,电机通过减速机、小齿轮、柱销齿轮驱动转底支撑转动。通过改变电机的供电,可以实现转底支撑的正反向转动。传动装置可以在底座滑槽中滑动,由气缸推动传动装置以保证齿轮与销齿的啮合,实现转底的正反转功能。内外水封刀固定在上托盘上,随上托盘一起转动,用于保证炉子尽可能封闭严密,以避免炉内热气体溢出炉外和外界冷空气吸入炉内。同时随着转动的水封刀和固定的水封槽之间相对运动,逐步将落入水封槽内的炉料和其它一些杂质刮到水封槽上的漏斗处,最后通过漏斗定期清渣,用小车运走。转底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在炉子中心、定心辊附近保留永久性安装基准点。5.9.3. 出料机转底炉的出料口设有出料机,用于将还原好的还原铁清出转底炉。出料机为螺旋刮料输送结构,螺旋后设挡料装置,装有刮刀的螺旋轴由电机通过减速机及链传动带动。电机采用变频调速,用以便利的调整螺旋轴的转速。螺旋轴通水冷却,保证主轴的正常使用。出料机设有升降装置,用以调整螺旋轴的高度。排出出料机的直接还原铁直接落入下部的水槽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直接还原铁粉沉淀在水槽底部,通过水槽下部的链板输送机运出,运至选别系统的脱水筛车间。冷却水槽设置浊循环水系统,冷却水循环利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除尘设施,保证环境整洁。5.9.4. 集中干油润滑系统采用一套自动集中干油润滑站对支承辊和定心辊各润滑点进行集中给脂润滑。润滑系统包括一个泵站、数十个分配器、润滑配管等。干油润滑型式:终端式双线集中干油润滑集中干油润滑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