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陔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长陔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长陔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长陔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长陔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陔中第二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手中的试卷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卷面分为5分。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新华字典。相信你们会把握好一切的。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补写古诗词上句或下句(6分) (任选其中6句) (1) 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武陵春)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李清照醉花阴) (6)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7)予独爱莲之 , 。(爱莲说) (8)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4分) , 。 ,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你将听到诗人们吟唱的关于祖国和土地的颂歌;走进小说天地,与孔乙己、奥楚蔑洛夫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登上戏剧的大舞台,领略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唱着毕业的l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 , ;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恋往返。(1)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l ( ) 歌 回眸( ) (2)文中“ ”一词中有一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仿照画线句子,结合具体语境,在横线上填上语义恰当的句子。(2分) (4)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了 (思想内涵)。(3分)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2) 马克思称弗兰西斯.培根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 的真正始祖”,他有一句遐迩传扬的名言“ ”为大家所熟悉。 5、人民英模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你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了解了哪些人民英模?(至少举出四位)(4分) (2)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指出材料中介绍的是哪位人民英模。他有什么贡献?用几句话概括此人的精神品质。(4分) 1986年7月29日,全国上下为一位中华精英过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悲痛,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 天府杨柳塞上烟, 问君此去几时还? 试验场上惊雷动, 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老邓今何在? 忠魂长眠长江畔。 (3)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4分) 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17分)朱铁志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6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7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8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4分)9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0如果把文章第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3分)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家 园 (22分)纪广洋在我老家的屋后,住着一位老人。他深居简出。非常大的院落里,除了十几棵高大苍老的槐树、榆树、楝树外,就是四个并排垒砌的小瓦屋分别是鸡窝、鸭窝、鹅窝、狗窝。而那些枝连叶窜的树桠间,筑满了各种各样的鸟巢,我数过多少次都没数清究竟有多少种鸟儿、究竟有多少个鸟巢。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家那幢只有在鲁西南地区才能见到的一层三间、二层只建一间的车头一样的小楼房,不仅是各种马蜂、蜜蜂的大本营,还早已成为鸟雀们的天堂岁月剥蚀的墙洞、风雨撕裂的砖缝里,鸟雀们用棉花、稻草、麦秸以及动物的毛发和羽绒填充营造而成的安乐窝,比比皆是。 老人出身在地主家庭,在那个大讲成分的年代,他错过了大好年华,没能娶上媳妇。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生产队的饲养员和车把式,他家的那个院落被充公之后,他便常年与牲畜为伍,住在生产队的牲口屋里。后来,落实政策,他家的那进院落又物归原主。生产队解散之后,马车和牲口也都变卖了。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孤身一人住进那幢本村最高也最古老的小楼。也许是因为单身一人的孤独,也许是因为常年饲养牲畜的习惯,住进小楼的他,随之喂养了不少鸡鸭鹅狗,并为它们在院里建起了相应的窝,准备了相应的食具,这样一来,鸡鸭鹅狗们吃剩下的食物,使成了鸟雀们觅食的目标。而另一个促使鸟雀成群、争相投聚的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老人爱鸟护鸟的痴迷和决心。 他不但经常为鸟雀们提供各种食物,还特意为鸟雀们提供用以筑巢的枝条、棉絮等物什。再后来,我经常遇见,当他端着碗在院子里吃饭时,竟有斑鸠、麻雀翩然飞落在他的身边,然后再落在他的膝部或脚尖上,有的甚至落在他的碗边上,直接啄食他碗里的食物,还叽叽呱呱地叫个不停,那种融洽、亲热劲儿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曾亲眼看到有一只灰喜鹊居然从外面叼来大红枣丢在他的脚下,他以为是灰喜鹊不慎丢掉的,就拾起来放在一条树枝上。谁知,那只灵动美丽的灰喜鹊竟然婉转地鸣叫着飞到那个低垂的树枝上,再次叼起那个大红枣,并准确地又丢在他的胸前。他这时似乎明白了灰喜鹊的意思,便客客气气地嘟哝着“我哪好吃你的东西呢”,遂又把那个大红枣再次放在树枝上。这时,非常动人的一幕出现了那只灰喜鹊再次叼起大红枣之后,在他身边翩飞了两圈,径直飞到他的屋内,落在他的桌子上。可爱的小生灵把大红枣放在桌子上,还在桌子的边沿上蹭了蹭小嘴,然后叽喳两声飞回到院里的树枝上,歪头看着一时愣怔的老人。当老人回过神来,进屋拿出那个大红枣,非常激动地站在树下甜甜地咀嚼时,树上的灰喜鹊沿树枝挪动着碎步叽喳低鸣着 记得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年的夏天,一场狂风暴雨过后,老人家的院子里坠落许多尚不会飞的各种鸟雀的雏儿。除了当场摔死的之外,年迈的老人竟到我家搬了个梯子,把所有的鸟儿雀雏全部送到楼顶上,并分别放在小筐、小篮、小纸盒里,以便让那些不知所措的鸟妈妈雀爸爸们来喂养深夜里,我起来小便时,还听到老人在楼顶上不停地打蚊子他整天整夜地守护着那些劫后余生的小家伙们,生怕它们再遭猫和黄鼠狼的伤害。 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小青年,用气枪打伤了老人院里的一只斑鸠,他火冒三丈地冲出院子,差点儿和小青年拼命。还有一次,我在自家的房檐下掏出一窝刚扎扁毛的小麻雀,放在笼子里喂着玩,被后院的老人看到了,他跟到我家里,苦苦劝我放回到窝里去,并许诺给我一对小白兔。 就这样,那座古色古香的小楼,那片树密枝繁的院落,成了鸟雀们的乐土和家园,一年四季都聚集着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鸟雀。每天清晨和傍晚,我家的屋后,准时会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雀的鸣叫;就连深夜,透过我家后墙的窗口也能窥见那些栖落在枝条上的鸟雀,像一串串暂且静止的音符。尤其是那些高低错落、圆圆乎乎的鸟巢,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体会到生命的和谐与亲切。 后来,镇里建起了敬老院,有关人员多次请那住老人入住,都被他谢绝了他已离不开那多年相依为命的鸟雀们。 直到如今,年过八旬的老人还守着他的老宅深院,守护着那些整日为他歌舞弹唱的鸟雀们。他常说:“我不能死,我死了,这些鸟儿们谁来看护呢!”11“家园”在文中有哪两层具体含义?(4分)答: 12老人居住的这座小楼虽然有岁月剥蚀的墙洞,有风雨撕裂的砖缝,但在作者眼里却是古色古香的,这是为什么?(4分)答: 13老人与鸟雀们的和睦相处,是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出来的?(4分)答: 14第四段写灰喜鹊给老人送大红枣,有三次鸣叫。请用语言把灰喜鹊对老人要说的话表达出来。(3分)答:(1)婉转地鸣叫着: (2)叽喳两声: (3)叽喳低鸣: 15在作者的笔下,老人院里早晚传出的鸟鸣,是美妙的音乐;深夜栖落树枝的鸟雀,也是一串串暂停的音符;那高低错落的鸟窝,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体会到生命的和谐与亲切。当你听到鸟鸣、看到鸟栖、注视到鸟窝的时候,你有这种感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答: 16老人希望自己能够长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假如老人去世以后,老人的小院还能成为鸟雀们的乐土和家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zhun):独一,专擅。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怅恨久之 ( ) (2) 比至陈( )(3)被坚执锐( ) (4)刑其长吏(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陈涉太息曰:“嗟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