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庖丁解牛等练习答案阅庖丁解牛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石钟山记练习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始访其遗踪访,寻访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坐船;适,到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解析:D项中的“殆”意为“大概”。答案:D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鼓动,动词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读y,遗留,动词C汝识之乎识,认识D余固笑而不信也固,本来解析:识,读作zh,记住。答案:C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于,介词,在;B项得,前者为“得到”,后者为“能够”;C项徐,慢慢地;D项是,这种,这样。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解析:前三项“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表示并列关系。答案:D5选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B空中而多窍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解析:B项“空中”,中间是空的;今指天空中。C项“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其实”,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答案:A8用原文里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的认识是什么?(2)苏轼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4)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和认识的是哪一句?解析:本篇文章要求背诵,识记在这里也就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既要记准,还在写对。答案:(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3)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寂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襄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徐而察之汝识之乎周景王之无射也A用法相同,用法相同。B用法相同,用法相同。C用法相同,用法相同。D用法全不相同。解析:“之”,结构助词,的;“之”均为代词。答案:A2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余固笑而不信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今以钟磬置水中解析: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以便于翻译时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A项没特殊句式,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省略句。答案:B3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把握语言环境是做此类题的关键。答案:D4对这一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恐怖。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解析: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的主张。后三项均与文段的内容相符。答案:A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1-13题(每小题3分)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B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1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答案:11.C/这里指绳索。12.B/发挥:辉映。13.A/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9、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盛衰之理 理:道理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子D举天下豪杰 举:用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吾其还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 而告以成功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 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11、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C身死国灭(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D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答案:9、C(A命运 B推究 D全、普)10、B(A祈使语气,一定;商量语气,还是。B介词,把。C助词,消独;助词,的。D表顺承,表转折。)11、A(人事:古今异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9、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盛衰之理 理:道理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子D举天下豪杰 举:用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吾其还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 而告以成功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 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 而皆背晋以归梁11、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C身死国灭(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D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9、C(A命运 B推究 D全、普)10、B(A祈使语气,一定;商量语气,还是。B介词,把。C助词,消独;助词,的。D表顺承,表转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成功案例解析与运营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深远海风电场规划与海上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辆市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智能化应用: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报告001
-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检测七年级数学试题(无答案)
- 网络商城和公司转让居间合同
- 四年级 党规党章进课堂教学计划
- 2025年AI应用市场洞察分析报告
- 岩石矿产与课件
- 岩土勘察测量培训课件
- 小黄鹂鸟课件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康复科老年康复护理技能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征地拆迁面试题目及答案
- 果树栽培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航空科普课件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招聘高层次人才2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电气运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工闸门操作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