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oc_第1页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oc_第2页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oc_第3页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oc_第4页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摘要: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学生的“口语”要求有明确的阐述: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适当地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本文主要根据初中英语学习者的特点探讨英语口语学习的策略问题,主要观点包括:学习者要积极创造练习英语的条件和环境;要敢于开口,学会倾听;要以听带说、听说结合;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练习;要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如回应、补白、迂回、形体语言、程序性套语等。关键词:口语学习 交际 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脱离了“哑巴英语”的时代,但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够系统、正规,缺少必要的词汇、句型的积累;生活中缺少必要的信息输入,对新教材中频频出现的一些流行话题知之甚少;再加上学生思想单纯、性格内向等种种因素,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各个教学阶段都不太另人满意。笔者在对本教研组的公开课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发现,我们的英语课堂经常会出现冷场的情况,很多时候在教师的鼓励和激励之下仍无多少学生响应;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是表达起来却又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经常要借助母语甚至本地方言才能勉强表达;部分学生的口语发音和表达只有他个人明白;部分学生只敢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流,不敢在大范围内展示自我;也有部分学生很少或从不发表意见,乐意做个旁观者。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帮助学生去除思想和心理障碍,调动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习“口语”的实效性,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就成了目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英语口语能力的问题,目前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对口语水平作大致的评价还是有据可寻的。一般说来,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反应机敏、连贯性好、语法差错和语用失误较少,就可以算作有较高的口语水平。我们的学生作为初学者,为了在将来练就一口自然、流畅的英语,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但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有用的策略,我们先要探讨一下对口语学习的一些认识。1、关于“开口”的问题口语学习中有两种常见的做法:一是由于说不好而羞于开口,二是口若悬河不管别人的反应。羞于开口的学习者总认为说出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才算是口语过关,所以他们常因担心自己说出的话不正确而放弃交流的机会;而口若悬河的学习者往往认为快速、流畅就是口语好,完全不管听众是否听懂或接受。对于初练口语的学习者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口头交流中准确性与流利性的关系。所谓准确性是指语言学习者能够说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而流利性是指学习者口语表达自然正常,在停顿、节奏、语调、重音、速度方面与操本族语者接近或相同。牺牲流利性而片面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其实就是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这样往往会使语言交际不能继续进行。要克服“张不开口”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明白:真正的交际是意义的传递。语法的作用是监控句子的规范程度,为有效地表达意义而服务的,所以不能舍本逐末,让追求准确性的想法阻碍了自己的表达。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在练习中适当提高对自己语法错误的容忍度,鼓励他们养成勇于开口的习惯。在组织口语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外,还要注意将纠错活动放在口语练习结束后的总结阶段。当然,教师容忍学生的错误不等于对语言错误听之任之。对于影响意义表达、造成误解的错误,应当立即纠正;而对于不影响意义表达的错误,教师可以灵活掌握,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合理的方式进行纠错。对于口若悬河的交际者,语言的流利性不成为问题,但不少人有一些误解:有人认为能不停地说就表示口语水平高;有人认为说得快就是水平高;也有人认为语音语调动听就是口语好;更有人认为所说的英语有美国味或英国味就是口语好。诸如此类的认识都有一些偏颇。当然,正确的语音语调是口语表达的基础,能够模仿一口流利的美语或英国英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滔滔不绝地讲英语更是那些找不着门道的初学者可望不可及的。但是,语言交流是双向的,如果不倾听对方的反应,或所问非所答、讲话离题万里,即便讲话人的英语再流利,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交际。2、关于语言环境的创造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低。特别是现在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害羞、怕错等心理障碍,对开口说英语往往显得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在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就要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组织口语活动小组(Group Work),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创设真实有效的课外交际活动等方式,都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1)组织口语活动小组(Group Work)在英语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来开展口语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分组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特点,又要注意到男女搭配,基础差异,特别是选定小组长非常重要,既要口语基础好,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小组各成员分工要明确,听说两条线,给每个人开口说话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做主人的自豪感。选择小组活动的素材非常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为了寻找一种让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办法,要创造多元化的语言情景,接近学生的生活真实情况进行交际。每次出口语练习题目,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选取自身感受最深刻的话题(topic),杜绝偏题、怪题或没有时代气息的旧题。当学生觉得无法用现成的英语进行交际时,教会他们用不同的词汇, 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平时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交流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活动(interaction),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所学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交叉使用短文朗读,情景对话,回答问题,话题表达等方式。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加的一些笑话、游戏、谜语、竟猜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当然,这些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而且要尽量使用英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为了能够有足够的课堂游戏活动,教师要查阅许多的资料,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口语水平,编写游戏内容。游戏要简短、明了,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才会大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此外,在每节课前,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作好每天的Duty Report或Free Talk。要求学生向生活要题材,少杜撰,但是可以模仿,可以借鉴。这样可以养成他们认真观察生活,注重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避免那种八股文式的,无病呻吟的内容出现。3)创设真实有效的课外交际活动课外活动是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强的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外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等,把学生带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造。在对英语口语学习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以促进他们口语能力的不断提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展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说结合,以听带说为了提高口语能力,首先要增加语言输入的类型和数量,给口语练习积累素材。除了学习书本上正式的英语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习者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和歌曲、收看英语电视节目等来了解当今英美国家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场合中使用的语言。作为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口头表达需要有足够的输入作为基础,而要将输入的材料消化并转化为有效的输出,则需要认真的模仿和大量的练习。在听的同时进行跟读或重复,不仅有利于记忆,还可使学习者根据具体情景体会表达的妙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听力材料都适合跟读,像我们Go For It教材所配的录音材料,大多语速较快、信息量较大,边听边重复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适合模仿练习的材料语速不能过快,内容以短小为宜。教师要指导初学者有意识地反复跟读,使口齿灵活、适应英语的发音习惯。发音较熟练后,跟读的速度逐渐提高,这时最关键的一环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放在具体的情景中说出要重复的语句,这样才能在相似的情景下自然地说出学过的词句。2、采用多种口语练习活动进行口语练习,最理想的活动当然是两人对话或小组讨论,这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是常见的形式。然而,课上的练习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选取适合自己的独自的练习活动,如:背诵对话、课文;复述故事;描述图片;就某一主题发表看法;以及准备值日报告、对话表演等。背诵不仅锻炼发音和语调,更有助于学习者在反复练习中仔细品位语言的用法和修辞的特点,在记忆和模仿中培养语感。因此,笔者在接手七年级新生之初,便对学生的背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事实证明,经过一年的学习,班级中英语口语的佼佼者,全都是一直坚持背诵的学生,而且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也都是比较优秀的。复述故事不同于背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笔者通常将这种方式运用于阅读课文的教学。在学了一篇文章之后,叫学生下去仔细阅读,掌握文章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进行表述。描述图片是我们英语教师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口语训练方法。学生在做口头描述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使用学过的词汇、语法规则(如不同的时态、语态、代词等)和表达方式(如动词、介词短语和习语等)。描述也不仅限于图片,在生活中看到任何场景都可以在头脑中默默进行描述练习。当学生的英语学习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教师可指导他们进行就某一主题发表看法、演讲等一些较高难度的口语活动。这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向学生介绍表达观点的常用句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般情况下,在询问他人观点时,英语当中的常用表达有以下几种:What do you think of ? How do you feel about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 Dont you think ? 等。而表达观点时则说:In my opinion, . I think/believe/suppose/ feel/consider .It seems to me that As I see it, I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等。要求对方澄清意思时,常用:Im afraid Im not following you. What do you mean (by that)?Im not really sure what youre getting at.Im not quite clear as to what you mean.Could you clarify that (for me)? 等。而澄清意思时则说:Let me put it this way (in another way). Let me try that again.What am I really saying is . In other words, What I mean is 等。当学生没有合作伙伴时,教师可鼓励他们利用想象来弥补,比如:假想把自己扮演成持有不同看法的双方,先阐述一方的看法,然后再阐述另一方的看法。作为意见相左的一方,可以用下面的句式委婉地表示不同意:I see what you mean, but I may be wrong, but You could be right, but dont you think that Im not sure I quite agree 等。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Im sorry, but I have to disagree. I couldnt agree less.I dont see it that way.需要向学生指出的是,在作英语演讲时,要充分考虑听众的要求、特点和接受能力,根据听众的要求对表达观点的方式、词句进行相应的变化。3、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从口头交际的直接角度来看,为了促进意义的表达和思想的沟通,教师有必要帮助学习者了解和使用交际策略。常见的交际策略有:1) 积极回应对方与别人谈话时,要不断地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做出积极响应,通过使用各种停顿词、答语和感叹词表明你在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交谈的礼貌。例如,可以用 “Yeah”, “Good”, “Uhuh”, “How interesting!”表明赞许、同意、附和等;用 “Wow”, “My goodness”, “Really?”, “How strange!” 等表示惊讶或难以理解;用 “Pardon?” “What did you say?” 请求对方重复;用 “You mean ?”, “So you are saying that ?”, “If Ive understood correctly, ” 等确认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对方的意图。有效的响应不仅使交谈显得十分自然,而且能使交谈双方得到进一步沟通,进而实现交际意图。这一点,在我们的教材Go For It的编排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显然,编者也希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这样一种交际能力。2) 适当使用补白词补白词(hesitation filler)是日常对话中常见的交际策略之一。为了延长思考时间,说话人往往在话语间插入诸如“这个”、“那么”、“就是说”等口头语。在英语初学者的对话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英语中夹杂着汉语补白词,这并不是因为学习者没有接触过英语补白词。实际上,在七年级许多很简单的对话中都有补白词,如 “um”, “well”, “you know”, “lets see”等等,但是学生要自如而恰当地使用这些补白词还需要一个过程。初学者最感到尴尬的莫过于在暂时无话可说的时候所面对的沉默。这时候如果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两个补白词,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当然,补白词的使用也要有限度。过多的补白会让人觉得说话人缺乏自信,尤其是在报告或演讲时,频繁的补白使人感到说话人的准备不够充分。3) 迂回策略迂回,顾名思义就是拐弯抹角把想要说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并不是出于某种特别的目的,而是由于遇到交际障碍,找不到恰当词语、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想不起某个句型而采取的灵活应对的手段。迂回表达虽然说明讲话人的语言能力有一定欠缺,但这一策略要比回避某一话题更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因此,教师要提倡学生在遇到交际困难时不回避,想方设法进行表达,这样才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迂回表达有以下几种方式:释义。当不知道英语中对应的单词,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同样的意思,如“David is in the room where we can read some books.”说话人想不起library这个词,便用一句话来描述;使用近义词。英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很多,这就给说话人很多选择余地。4) 回避策略会话中我们有时因对某个词语或结构没有把握而改用更简单或更熟悉的词语或结构。比如,有的学生在为商店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想要表达“不准卖假冒伪劣产品”,但是,他们不知“假冒伪劣”该如何表达,这时,有学生就巧妙地使用了“bad things”这样的表达。这种由于对个别词句把握不大、为了避免错误或误解而采取的回避策略,称为被动性回避策略。还有一种主动性回避策略,既在交际时(通常是语言能力较强的一方)担心对方听不懂而有意使用简单的词句。两种回避都是绕着弯子说话,都是为着一个目的:使交际顺利进行。对被动性回避策略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它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保证交际继续进行,更要意识到它是学习者语言知识不足的表现。因此,一般来说,不应鼓励学生过多使用回避策略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应建议他们使用求助策略等更为积极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对于复杂的表达也不免使用主动性回避策略,但一味迁就低水平,学生却未必长进快。教师说话不能老是回避高语速,要逐步加大语言输入难度,否则学生永远不能适应自然语速,不能学会自然的口语。5) 求助策略遇到交际障碍时,我们有几种选择,要么迂回表达,要么避而不谈。当自己无法表达而又非说不可时,还可以向对方求助。这是一个较积极的手段,但往往有一个前提,即对方是操本族语者或英语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向操本族语者求助,可以用实物、图画、手势、提问等。向英语水平比自己高的本国人求助,则可直接使用母语。6) 借助形体语言同样是语言输出,但说与写的一大区别在于讲话人随时可以得到对方的反馈,这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多的信息是通过点头、微笑、耸肩等非语言手段来传递的。面对面的交流给会话双方带来了很大方便。表情、动作、手势、姿态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因此,成功的口头交际者往往善于借助形体语言传递感情、表明态度,弥补语言使用上的不足。友好大方的姿态有利于交谈轻松和谐地进行。Gabor归纳了利用形体语言进行友好交谈的S-O-F-T-E-N技巧,即:微笑(Smile);开放式的站立姿势(Open posture);身体微微前倾(Forward lean);接触(Touch);目光交流(Eye-contact);点头(Nod)。(文秋芳,1996a:109113)。7) 掌握常规程序套语英语国家的人士在交谈的开始和结束时都遵循大致相似的表述习惯,因此熟悉一些较为固定的程序性套语有助于自然导入话题或及时结束交谈。例如,在和熟人见面问候或开始交谈时,先说话的一方要引起另一方的注意,往往使用这样的套语表示要与人说话的意图,比如:Hello/Hi/Hey!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等。如和陌生人开始攀谈,则使用:Excuse me. Havent we met somewhere before?A very nice day, isnt it? How do you do? 等谈话中想要打断别人,常用:Excuse me. Sorry to interrupt you, but .结束谈话时也有一定的表达方式,如用Well, OK, so等暗示某一话题已接近尾声,其他结束对话的套语有:Its been nice talking to you. Bye-bye. Hope so, see you later.Take care of yourself. Goodbye. Bye, see you on Sunday night.4、阶段性地进行评价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口语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笔者还建议教师阶段性地组织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反思与改进。这里,提供两份笔者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调查问卷作为参考。调查问卷一: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好的或是不好的。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者首先应该梳理一下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认真总结一下平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中哪些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哪些则急需改进。以下调查问卷有利于提高你的策略意识,从而提高你的听说能力。1、当你的交谈对象不能理解你所说的话时,你是否尽量换种方法表达?是有时否2、当你听英语对话时,如果你不能全部理解,你是否尽量猜测剩余部分。是有时否3、你是否倾听自己说英文以便找出错误并尽量改正?是有时否4、如果你看到或听到不理解的英文,你是否请教别人?是有时否5、即使你并不确定是否使用了正确的英文,你是否也能尽力去解释某件你确实想解释的事情?是有时否6、在学习了新的英语知识之后,你是否尽量在课后进行练习?是有时否7、当你与某人有约,并确知必须要说英文时,你是否先进行练习?是有时否8、你是否考虑你无法用英文去做的事情(但你希望自己有能力去做),并尽量想办法学习?是有时否9、在你学习英语时,你做什么对你最有帮助?(改编自Willing, K. Teaching How to Learn:Learning Strategies in ESL, 1989)调查问卷二: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