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案 一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ku ) 歼灭(jin ) 督战(d ) 芜湖(w )签订(qin ) 取缔(d ) 对峙(zh ) 要塞(si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B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合作探究】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与_,对比的作用是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10、 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生字词阌乡()潢川()鄂豫皖() 绥靖()阻遏()管辖()襄阳() 逃窜()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合作探究】4.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5.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6.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7.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精读精练】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己全部为我解放。8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9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10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能力提升】14.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二 芦花荡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 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知识链接】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疟( )子 寒噤( )仄歪( ) 阴惨( ) 泅( )着 飒飒( ) 悠闲( ) 2.芦花荡的作者是 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风云初记 荷花淀)。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合作探究】5、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 7、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8、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9、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精讲精练】阅读芦花荡“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至结尾。10、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1、文段中写老人引诱鬼子上当,他用什么作诱饵?(用文中的语言作答)12、以上内容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3、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这一英雄事迹更深层的说明了什么?1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5、第二天二菱看到了老英雄的行为后,会怎样重新认识老头子?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句:(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 ,奔向东南去了。A. 像一朵荷花B. 像一条鱼C. 像一片苇叶 D. 像一只鸟2.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A. 夸张 夸张 引用 比喻 B. 比喻 拟人 反问 比喻 C. 比喻 拟人 反问 没有 D. 比喻 夸张 设问 比喻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此段表现了老头子什么心理状态? 【合作探究】5、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6、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7、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 8.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你能够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9、结尾段写有个女孩子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是谁?她当时心理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把她当时的心理补写出来。 【精读精练】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正在迎风飘撒。10、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11、“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12、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1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14“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15、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三 蜡 烛【教学目标】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瓦l( ) 精疲力ji( ) f晓() 揣在怀里( )颤巍巍() 鞠躬()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着柔和的光芒。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之苦的老妇人,的动人事迹,赞美了,讴歌了的深厚感情。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合作探究】5、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明确:1.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5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6、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精读精练】阅读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能力提升】揣摩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写一个句子。例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重点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知识链接】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chu( )缎 晨x( ) 箱qi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 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 和 。 【合作探究】默读课文14段: 5、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6、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_,埃及有_,罗马有_,巴黎有_,而东方有_。7、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8、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9、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精读精练】阅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回答问题。10、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请找出两个反语。 11.“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 D、尴尬的丑态12、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学习重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自主学习】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瞭乱 不可明状 荒谬 憧憬 B、响彻云霄 头发班白 屏障 屹立 C、杀戮 荡然无存 赃物 荒谬 D、憧憬 月明风清 寒襟 张皇失错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封信。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劣。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3、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4、仔细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FRP筋-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 关汉卿《救风尘》的电视剧改编研究
- 创客大赛培训
- 儿童肺炎合并心衰补液诊疗要点
- 肺患者健康宣教
- 家庭科学教育实施策略
- 颐和园介绍课件
- 健康传播常用方法
- 小班培训诈骗案例分享
- 预防要先行班会课件
- 化工公司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共1000题)
- 中国移动公开竞聘考试题库(含答案)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数学试卷(含答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微课
- 四年级下册混合计算400题及答案
- 餐厅值班管理培训
- OQC出货检验技能培训
- 旅游产业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