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7.练习: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语、哪些诗句形容春的景象? (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自清春) 、说说你眼中的春! 、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二、自主学文(一) 、边听边想象画面。 教师描述:乡间野外那纯朴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叮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课文吗?(出示语段) 、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劳动场面。 ()齐读。 、照样子写词语: 丁丁当当 哗哗流淌 棵棵树苗 、照样子(文中语句)说短句: 、小结点题:作者用精练的个字生动地再现了造林的欢快场面。全世界的人们植树造林的大行动给地球穿上绿装,带来生机,所以说(生:”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 三、自主学文(二) 、教师描述:有了绿意点缀后的地球家园又是那么神采奕奕,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绿色的世界。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绿意和生机。 、学生自读,感悟。 、组织交流:从”枝繁叶茂、林涛”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Po lu? o j m 相机学习生字: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练习朗读。 、小结过渡:绿色世界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用一句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在绿色大地上快乐活动的情景。 、巩固:齐读自然段;选择其中一段背诵,连背。 四、拓展延伸 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课后请大家到课外书上、网络上查阅资料,下节课用简单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五、家作 、抄写个表现春景的成语,遍;摘录描写春景的语段。 、背诵自然段。 搜集资料,(延伸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背第自然段 二、交流资料 、春天到了,同学们扛上铁锹去荒山植树造林,给大地带来绿色,带来生机。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作用呢? 、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每组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汇报小组研究成果。 (相机出示:固沙的”尖兵”、抗盐碱的”勇士”、大气的”清洁工”、净化污水的”能手”、噪声”消音器”、天气”预报员”) 三、自主学文(三) 、描述过渡:看来,植树的作用还真多呀,我们的劳动能使大地披上了绿装,能使小动物们在自己的田地里快乐地生活,内心就有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出示第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自然段,找出不同之处。(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让色) 、此时此刻,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课文。 、语言训练: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小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四、拓展 、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 (自由说)暖流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朗读全文 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朗读。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奶奶的作品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其中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都被选作过教材。 2古诗有云“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意吗? 3冰心奶奶却说:“游儿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感知,读通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句。 2检查预习情况,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闹嚷嚷 颐和园 身躯 成千盈百 魔术匣 玉澜堂 忸怩 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朗读,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 交流: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 3默读课文,思考:在初读后你解决了哪些疑问,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4教学生字:重点讨论:“嚷”、“魔”的笔画较多;“匣”的笔画。 四、精读课文,畅谈体会 1过渡:初读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赶春图”,现在,让我们用心去领略为什么“儿童多”处一定会找到春天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谈谈文中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3组内讨论: 从哪些关键句中感受儿童多点画出来。 你如何朗读表达? 4交流:相应的“儿童多”的句子,朗读品味,畅谈体会。 5配乐学生朗读。 五、小结:春的颐和园处处都是儿童欢畅奔跑的身影,处处都充溢儿童的欢歌笑语,处处都散发着儿童特有的生命活力。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世界,真是“儿童多”呀!那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过渡: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来到玉澜堂寻找春的踪影吧!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 2(欣赏繁茂的海棠花),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么样?(开得旺) 3作者描写“旺”的呢? 赏读:“那几棵大的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让你感觉到什么呢?学生畅谈对春天的感悟,(充满生机,喷涌而出,尽情舒展) 4所以作者惊叹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指导读出惊叹,可一读再读,将惊叹的语调尽情发挥! 5过渡:春天里“儿童多“、”花儿旺“这两者之间你发现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指导读: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6联系上文,讨论、体会、儿童和花儿如何“舒展”、“使出浑身解数”。 7自由朗读第四段,换一种说法: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定会找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 三、指导背诵 1画面遐想法头脑中呈现描写的场景。 2词语串联法海棠树春光开得旺花儿与少年。四、总结课堂早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古诗两首一、语言导入,引入主题 1.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学习游园不值 1.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三、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4)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四、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习作1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三、结合习作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