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1ppt课件.ppt_第1页
公共选择理论1ppt课件.ppt_第2页
公共选择理论1ppt课件.ppt_第3页
公共选择理论1ppt课件.ppt_第4页
公共选择理论1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 1 公共选择 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 供给和产量 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选择 即政府选择 研究 政治市场上的主体 选民 利益集团 政党 官员和政治家 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第一节背景及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过程1 发源阶段 公共选择学派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邓肯 布莱克 DuncanBlack 于1958年发表的 委员会与选举理论 开创了公共选择研究的先河 2 逐渐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形成的时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作发表了 一致同意的计算 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 一书 为现代公共选择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影响日益扩大的阶段 70年代 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不断扩大 并传播到欧洲和日本 4 迅猛发展的阶段 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 1986年 布坎南也因为对公共选择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詹姆士 麦吉尔 布坎南 美 1986 戈登 塔洛克 美 2 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 前提 经济人假设切入点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理论特点 不在于作出价值判断实质 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交易概念的运用 政治不过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 交易对象 公共品 交易特点 非自愿性 不平等性和强制性 前提 经济人假设 非商品化 人都是理性行为者 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 政治领域中的人 即政治家 文官及其他国家 政府 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是人一样的 都是 经济人 均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 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 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切入点 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钞票反映偏好企业提供私人产品 投票反映偏好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市场决策与政治决策 市场决策和政治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3 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政治市场有三类主体或参与者 选民 政治家和官员 选民是手中握有选票并可以自由选择的需求者 政治家和官员是供给者 供给各种政策 法制秩序 公共物品等等 选民 voters 是政治过程结果的消费者 政治市场上选民有三种方法来进行活动 投票 直接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通过能够影响立法机构的活动 集团来影响立法 政治家 politicians 是政府中被选举出来的官员 包括各级政府主要官员以及立法机构成员 官员 bureaucrats 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 被选举出来的政治家直接或间接任命的人员 政治市场的均衡 选民 政治家和官员按一定的规则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成本分摊 税收 达成协议 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 AlanPeacock 皮科克 4 投票规则 投票的定义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手段 是现有的民主集体决策中的最佳方法 选民 纳税人 参加投票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投票来改善其处境 提高福利 投票不仅是公民权的体现 更是个人偏好的显示 个人偏好是投票 公共选择 的研究起点 支配个人偏好的是收益 成本法则 这一法则受个人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1 一致同意规则 含义 一项议案只有获得全体投票人的一致赞成才通过 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议 优点 帕雷托最优缺陷1 成本太高2 机会主义行为3 难以达成结果 2 多数票规则 含义 少数服从多数 类型 简单多数1 2 特定多数3 4 4 5优点 成本较低 迅速解决问题缺陷 1 往往难以获得均衡的结果2 没有如实反映每个人的偏好强度3 有可能导致对选择程序控制权的争夺4 会导致选民对公共选择活动的冷漠 5 投票的悖论 多数投票原则在仅两种被投票方案时是非常有效的 但在三种及三种以上时 就会出现循环投票 投票的悖论 在有二个以上备选方案时 会出现循环投票 无胜出者 三个人的偏好显示 单峰偏好示意图 备选方案 效效效用用用值值值012301230123 单峰偏好 Single PeakedPreference 指某一投票者最偏好一个方案 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化时 偏好程度都会下降 多峰偏好示意图 效用值 0123备选方案 多峰偏好 Multiple PeakedPreference 指存在一个偏好程度最低的方案 其附近任何一个方案的偏好都高于它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两个例子导弹的数量只有大量的导弹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如果导弹数量适中 还不如没有 导弹数量 效用 双峰偏好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两个例子公共教育投入公共教育投入较少时 富人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只会增加他们的税收负担 因此效用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当公共教育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 富人的孩子也愿意去公立学校 这时 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带来效用的增加 公共教育投入 效用 双峰偏好 多峰导致投票悖论示意图 排序第一选择丙第二选择乙第三选择甲ABC 阿罗不可能定律 阿罗不可能定律 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 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和成表达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 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启示 民主投票无法对社会福利作出评价 公共选择的过程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竞争 相互制衡的过程 政府政策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竞争 相互制衡 相互妥协的产物 经济学家研究方向的改变 从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转向各利益集团之间如何实现均衡 关于选举 简单多数的偏好显示 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安理会 现在由两类 15个国家组成一类是常任理事国 包括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罗斯 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地位显赫 影响重大 因此被称为 五大国 再一类是非常任理事国 有10个国家 非常任理事国经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 任期2年 当安理会就程序事项表决时 至少需要9张可决票 五分之三 此时常任理事国并不具有否决权 但安理会在调停国家之间的争端时 除9张可决票外 还包括 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同意票表决之 就是没有 反对票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常任理事国 否决权 的法律依据 可以看出 否决权的实质是全体一致规则 案例 欧盟理事会的投票机制 欧盟理事会的 有效多数 表决机制又分为 一 日前正在使用的 有效多数 表决机制在这个表决机制中 欧盟 个成员国视其在欧盟中地位和影响力的不同 分别拥有两票到 票的表决权 欧盟理事会的总票数为 票 有效多数为 票 这种 有效多数 表决机制将运用到 年 月 日 二 扩大后使用的 有效多数 表决机制自 年 月 日 个准成员国加入欧盟至同年 月 日 欧盟理事会将使用过渡性表决机制 但从 年 月起 欧盟理事会将采用 尼斯条约 中规定的新版 有效多数 表决机制 即总票数为 票 有效多数为 票并能够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员国 案例 美国的选举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 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 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 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 副总统 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 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 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 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 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 州长 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 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5 影响公共选择的各种因素 1 中位选民 中位选民就是在选民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位选民原理说明了各政党 各政治家 政治竞争者都要主张使得中位选民收益最大化的政策 中位选民实际上就是在利益取向上一致的选民中的大多数 中间投票者在经济上一般解释为拥有中等收入或财产的居民 也就是中间阶级或者中产阶级 中位选民定理在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行为理论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 欲想获得最大量的选票 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 如果某一社会的中产阶级居于多数地位 则整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极端的选择 政治就越稳定 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越有条件理性化 而不是走向极端 2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定义 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 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其规模 资源 权利和政治倾向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 降低信息成本 增强偏好的稳定性 提高公共决策的交易效率 美国的农业利益集团 工会 我国的特殊利益集团 某些垄断行业 高速公路 石化集团 房地产行业 租 即租金 也就是利润 利益 好处 寻租 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 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 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 有的合法不合理 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利益集团与寻租 利益集团与寻租 寻租活动 就是指寻求人为短缺资源的租金 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 寻求超额利润 政治租金 借助政治权力来创造和赚取超过自己正常收入的超额收入 最常见的政府寻租活动的来源有 其一 政府的特许权 其二 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 其三 政府定货 利益集团与寻租 政治寻租的方式 政治创租 凭借政府权力给企业或他人带来好处 增加他们的收入 然后企业或他人进贡 政治抽租 凭借政府权力故意刁难企业 使其活动受到威胁 企业不得不割舍部分收入进贡 政治租的消散 消极被动的消散 政治权力的要求太高 企业无法承受 停止寻租 政治租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受到法律制裁 积极消散 建立民主政治 消除政治租的土壤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消除企业寻租 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寻租成本 寻租的例子 效率产量 配额 租金 竞争价格 卡特尔价格 花生工厂游说政府对花生实施配额 形成类似于卡特尔cartel like的联盟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 3 官僚理论 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经济人 追求个人利益 官僚与其他所有人一样 都是效用最大化者 他利用管理者效用函数方法提出 官僚的效用函数变量包括他的薪金 为他工作的职员人数和他们的薪金 他的公共声誉 他的额外收入以及他的权力或地位 装修考究的办公室 现代化的办公设施 公费活动等等 为了效用最大化 官僚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 机构规模越大 他们的权力越大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眼中看来 官僚是效用最大化的即自私的寻租者 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浪费和滥用资源 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效率低下 以广州市为例 广州歌剧院总造价高达约10亿元人民币 广州市目前已有星海音乐厅 中山纪念堂 天河体育中心等大型音乐殿堂 另一方面 广州其它的一些真正公益性的公共产品的供应却严重不足 比如 它的治安混乱 抢包党 道路拥挤 抢劫 塞车等现象时有发生 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治安 道路等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匮乏 而远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所谓高雅的艺术殿堂等公共产品却不厌其烦地一建再建 超量供应 公共选择理论所揭示的政府失灵问题 在广州表现得竟如此淋漓尽致 上海 迪斯尼主题公园 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 占地6平方公里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决定了政府官员的决策总是从个人的利益动机出发 而大剧院 大型广场等公共产品作为典型的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 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官员的政绩 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固然也能够体现出官员的政绩 但没有形象工程那样来得立杆见影 不能体现官员利益的最大化 形象工程等公共产品的泛滥 又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4 政治经济周期 政治家行为的出发点是保证在选举中当选 选民关心的是事关己利的事 通货膨胀和失业 而不关心其他经济指标 选民是近视的 只有短时期内使选民利益最大化的政策调整 才是为选民所欢迎的 政治家之间的竞争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之争 而是现有福利的再分配之争 政策的目标是可组合 可选择取舍的 5 政府规模 政府规模 以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衡量 增长的事实 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 官民比例 只有1比26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 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 中国为39人 百万美元 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美国为2 31人 百万美元 日本为1 38人 百万美元 中国公务员 超标 近20倍 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约占我国财政总收入的20 而其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总数的70 支付乡镇公务员工资 村干部补贴 公共物品维护等 需要乡镇财政支付2500亿元 而免除农业税后 乡镇财政合法收入只有不到500亿元 政府规模增长的原因 第一 公共选择分析第二 利益集团促成政府规模增长 第三 官员政治的必然性 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 公共选择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经济人公共物品政治决策 第六讲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一 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分类 公共支出的定义公共支出的分类IMF对公共支出的分类公共支出的三种方式 公共支出的定义 公共支出 PublicExpenditures 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 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为购买相应商品和劳务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它是政府以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支出活动 反映了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实质是政府执行其决策的成本 公共支出的分类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分类标准 有无直接的补偿消耗性支出 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用于购买日常政务和调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反映了政府对社会资源直接占有的规模和结构 转移性支出 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 如债务利息 养老 失业救济金和各类补贴等 政府只是充当中间人 不会有任何收益或补偿 是政府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 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 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分类标准 支出的目的性预防性支出 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 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支出 如国防 外交 公安等 创造性支出 用于维护经济发展 改善人民生活的支出 如经济 文教 卫生和社会福利 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分类标准 支出的受益范围一般利益支出 社会全体公民均受益的支出 如国家安全 行政管理 环境保护等 特殊利益支出 只有一部分人受益的支出 如教育 医疗 各类对个人或法人的补助等 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 分类标准 支出有无强制性强制性支出 不可控制性支出 不修改现行法律或法规就必须支出的那部分支出 最低收入保障 社会保障等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支出 前届政府遗留的义务 国债还本付息及对地方政府的补助等 随意性支出 可控制性支出 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 本届政府可根据自己的施政目标自行决定的支出 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分类标准 政府层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 标准市场经济国家 一般公共服务社会治安事务住房与社区设施的事务与服务燃料和能源事务与服务非燃料采矿和矿产资源的事务和服务建设性事务和服务其他经济事务和服务 国防与服务教育事务与服务娱乐 文化和宗教的事务和服务农业 林业 渔业和狩猎的事务和服务制造业事务和服务运输和通讯事务和服务不按大类划分的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的三种方式 产品名称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混合产品支出方式全额负担部分负担少量补贴 三 公共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 从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结构比例来探讨政府职能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公共预算支出 消耗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 社会消费支出 转移性支出 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补助支出 基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更新改造投资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 转移性支出 单向无偿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支出 分类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其他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税 一般政府税收 财政补贴 定义 为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在一定时间内向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的补助和津贴 必要性 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价格体系 协调社会收入分配 刺激社会需求 保护民族工业或特殊产业 3 内容 1 价格补贴A 农副产品价格补贴 B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C 日用工业品价格补贴 D 工矿产品价格补贴 2 企业亏损补贴 3 财政贴息 4 税式支出 我国财政补贴 单位 亿元 公共支出效益评价 公共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的差别 1 两者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微观经济主体要求成本费用完全内在化 公共支出存在外部正效应 微观经济主体 内在效益最大化 内在净效益 内在效益 内在成本公共部门 社会效益最大化 社会净效益 社会效益 社会成本 内在效益 外在效益 内在成本 外在成本 2 两者的优先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主体追求利润 公共支出追求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评价公共支出效率的依据 评价公共投资支出项目效率的依据是计算的净社会效益 净社会效益等于效益减去成本 净社会效益 效益 成本NPV PV B C 净社会效益 现值 效益流 成本流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持续多年 在此期间都要发生效益和成本 因此必须加总这些 效益流 和 成本流 一般是估计项目的未来效益和成本的现值 现值 未来的钱折合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