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冈部分县市2014年春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4年4月25日13:30-15:00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童利双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取。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汉时期,耕作技术由二牛抬杠向一牛挽犁转变,这种耕作技术( ) A不利于山地的开垦 B.便于改变牵引点的高低 C.便于控制耕土的深浅 D便于牛耕的普及 2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曰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C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D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3中国古代商帮往往都有自己奉拜的乡土神,比如徽商拜朱熹,晋商拜关公,闽商拜妈祖,他们奉拜乡土神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凝聚内部的团结,获取更多利益 B. 为了击垮其他商帮,使自己获利 C为了摆脱官府的限制,发展海外贸易 D. 希望保佑他们全家健康幸福4唐代张籍贾客乐中写道:“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其体现的商运方式是 ()。A陆路商运 B海外商运 C水路商运 D长途贩运5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C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D.丧失了对外贸易的机会6侯家驹先生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官营专卖 D.市坊制度7.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8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 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9下表为1933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C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D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0.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B资本明显短缺 C地区分布失衡 D发展速度迅猛11 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诱导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2.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二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3. 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反映18851902年期间( )分类 年份1885年1902年增长倍数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吨57亿吨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吨166亿吨6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中国已转向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B中国沦为西方列强原来产地和销售市场C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中国民族工业被排斥于世界市场之外14.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材料中“转瞬即逝”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中国近代工业自身弱小C政府改变了发展经济的政策 D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15. 200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 A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结构 B取代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方式 C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政策调整的产物 D容易形成农业生产的垄断性经营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C政府日渐放松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D中国政府对外开放,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17. 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C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D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18.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公报传到正在日内瓦参加“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谈判”会议的中国工作组,引起全场轰动,因为公报内容为中国“复关”又排除了一大障碍。其相关内容是( )A作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 B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C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目标19.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列海报反映的事物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粉碎“四人帮” 普及大寨县 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革命委员会好 人民公社好A B C D20.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 A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B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C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成果21. 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 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22服饰和习俗的流行不仅反映时代思潮,有时也会与国际形势紧密相联,下列流行时尚中,与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的是( ) A.列宁装的盛行 B.剪辫易服的出现 C.改良旗袍的流行 D.中山装的普及23. 新中国由“旧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向“新四大件(彩电、洗衣机、 电视机、录音机)”再到“手机、电脑、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的转变,这说明了经济发展最终反映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财富的增长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4.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C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D.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5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反应了( )A.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第卷(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 0005 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周执前 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材料二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和最大的商业城市,在这里,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如果把城墙作为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性质的形象代表的话,那么街市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材料三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街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10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9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