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1页
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2页
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3页
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4页
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横陂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2010-11-28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漂沦ln 憔qio悴 转徙x 恬tin然 B、迁谪d 幽咽y 冷涩zh 沉吟yn C、红绡xio 掩泣q 浣hun女 潦lio倒 D、锦瑟s 惘wng然 塞si上 寒蝉chn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是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也懂得了一点医术。 B、他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完全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可是他却趾高气扬起来。 C、你先别急着批评他。他这次迟到,肯定事出有因,等弄清原因再说吧。 D、洪林生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他爸爸给他买了一本书作为奖励。洪林生对他爸爸说:“你真是雪中送炭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最近,有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一位女博士生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一部前人从未提到过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廷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廷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注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忽然:指死亡。熏:通“曛”,黄昏。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 让:责备。B.是时司徒袁逢受计 受:接受。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 临:俯视。D坐者皆属观 属:通“瞩”,注视。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B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逢则敛衽下堂 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D壹独长揖而已 岂独伶人也哉?7、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 ( )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壹独长揖而已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壹独柴车草屏A B C D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 告子上)(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另类人生之苏格拉底与傅雷魏得胜在这世上,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的人,我以为要算苏格拉底和傅雷。史载,当苏格拉底面对古雅典不公平的法律审判时,舆论以及司法都为他打开了一道越狱之门,他却选择了法律所错判的死刑。为此,他的学生克里托大声疾呼:对抗不公平的审判是你一生追求的正义,你为何不选择越狱的正义?!苏格拉底说,此时越狱确是一种正义,但遵守即使是不公正的法律,同样是一种正义的要求,否则人人都会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破坏社会秩序。但最终,苏格拉底的英勇赴死,还是使雅典的民主法庭因“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据柏拉图回忆)是,当苏格拉底接过盛有毒鸩的酒杯时,脸上竟没有丝毫慌乱和忧惧。不仅如此,就在毒药发作到腰部时,苏格拉底还镇静地掀开脸上的白布,嘱咐他的学生克里托:“我们应该还给阿斯克勒皮俄斯一只公鸡,记住这件事,千万别忘了。”翻译巨匠傅雷在死前也有近似于苏格拉底的平静与细致,这可从傅雷夫妇的遗书中得到验证。1966年9月2日,傅雷夫妇因再也忍受不了红卫兵和造反派的查抄、罚跪、辱骂和殴打,双双自杀。自杀前,傅雷、朱梅馥夫妇留下一份细致入微的遗嘱。从这份遗嘱上,你根本看不出那是行将绝命的人写下的文字,那么平静、周密、温馨而又稳妥!这份委托朱梅馥之胞兄的十三项身后事,其中有这么五项:一、代付九月份房租五十五元二角九分(付现款)。二、武康大楼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加自动男表一只,请交还。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傅家保姆引者注),做过渡时期生活费。她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辜受累。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三百七十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十一、现钞五十三元三角,作为我们火葬费。苏格拉底死前没忘了嘱咐他的学生还人家一只公鸡,傅雷夫妇“了结”得就更细致了,他们甚至还想到了为自己准备五十三元三角的现钞火葬费。借用狄马先生的一句评论,苏格拉底和傅雷的遗嘱“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杰出心灵才能作出的超常反应”。但我的视角不在这里,而在“雅典的民主法庭因为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这一点上。一个法庭,因何错判一个哲人,竟要蒙受几千年的诅咒呢?我们的法家巨子公孙鞅(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人)被当局处以五马分尸之酷刑,谁可曾记在心间?谁可曾诅咒过秦国当局?司马迁被当局处以宫刑,摧残人性至为酷烈,谁又曾诅咒过汉王朝?没有,有的只是对那些历史的平铺直叙!希腊的苏格拉底冤案就不同了,它可以使一个法庭因错判哲人而蒙受几千年的诅咒,因此,苏格拉底以来的几千年,你就很难再看到类似冤案在西方的发生。我们之所以有从公孙鞅到傅雷的续接(其间的冤案举不胜举),是因为我们无论发生了怎样的冤案,要么使始作俑者“一贯正确”地脱逃一切干系,要么使另一些人在通向“青天”的路上“一贯正确”起来。所以,从根本上说,苏格拉底与傅雷的死是不同的,前者的死给整个西方留下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法律文化,后者的死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的文章。(本文选自书屋)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5分)A苏格拉底选择了法律所错判的死刑是因为他认为当时越狱并非正义。B苏格拉底的英勇赴死使雅典的民主法庭因“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C傅雷夫妇因再也忍受不了红卫兵和造反派的查抄、罚跪、辱骂和殴打,双双自杀,死得不甘,死得悲壮。D作者和狄马先生一样认为苏格拉底和傅雷的遗嘱“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杰出心灵才能作出的超常反应”。E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法家巨子公孙鞅被当局处以五马分尸之酷刑在史书上有的却只是对那些历史的平铺直叙。13、下列人物之死与傅雷之死的情况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A李世民被“长生药”毒死。B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C老舍因不能忍受文革的迫害投太平湖自杀。D文天祥不愿屈服于元朝,大义凛然地走上了刑场,慷慨赴死。14、苏格拉底与傅雷的死有什么异同?请根据文意分项概括。(3分)15、作者说“后者(傅雷)的死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的文章” ,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5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谁能让我忘记 侯德云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怎么忘得了呢?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封金光闪闪的来信。信上没多少字。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周围没人。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烟熏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树。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往日的声音。它们没有走远。它们有着露珠一样的鲜活和清亮。我不是看望老槐树。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仅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我说:“爹,你也吃。”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16为什么作品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却能够看到“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4分)17 作品中动词的出色使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试结合作品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动词表现了“爹”怎样的形象特征。(5分)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18有人认为“爹”啃西瓜皮和“娘”抠鸡屁股的情节太过夸张,不够真实,这样写降低了作品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归来,司徒雷登 令狐补充11月17日,司徒雷登,这位著名的民国时代美国驻华大使的骨灰安放在了杭州,下葬在一个叫半山安贤园的公墓里。这里离他父母和早夭的弟弟在西湖边九里松的墓地不算远,但与他希望的最后归宿燕园的未名湖畔,毕竟还有一段距离。燕园是司徒雷登妻子的安葬地,她是当年燕京大学第一个入葬校园墓地的逝者。骨灰安放仪式有美国驻华大使和杭州地方官员出席,并广为中美媒体报道。中国媒体在“司徒雷登魂归故里”的宽慰祝福声中,喟叹一个与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司徒雷登,宛如新生地再现在世人面前。司徒雷登是出生在中国的第二代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同时他还是国共内战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美国驻华大使。他在中国大众中间具有的持久不衰的知名度,基本上得力于毛泽东在1948年8月18日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名为别了,司徒雷登的著名评论,文章在此后长期存在于中学课本中。这几乎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国人对他的印象的唯一来源。司徒雷登从此成了“美国侵略政策失败的象征”,定格在“平素装作爱中国也爱美国”,现在落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下场的负面形象上。时过境迁,历史的迷雾逐渐廓清。终于可以明言,长期以来公众对司徒雷登的印象不但浅陋粗疏,而且充满偏见,且大都是对这篇檄文的误读和误解中产生的。现在,重温别了,司徒雷登,会清晰地看到,文中的主旨不在司徒雷登,所指涉的,也只是历史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文章本身,充其量也就是那一瞬间的一个断面。它无法涵盖司徒雷登的一生,甚至对司徒雷登在美国驻华大使任上短暂的生涯也无法定论。而事实上,就在别了,司徒雷登发表前不久,中共中央曾同意司徒雷登来北京进行非正式的接触,因美国国务院的阻挠,未果。更早些时候,毛泽东曾在重庆宴请司徒雷登,对燕京大学培养出来的革命者不吝赞美之辞。而身为创办者和校长,司徒雷登有“燕园灵魂”、“燕京之父”的美誉。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首任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司徒雷登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绍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草拟的“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燕京校训脍炙人口,学校在他的努力下成了与清华北大并肩而立的名校。而对中国人民,司徒雷登也怀有悲天悯人之心与友好的感情。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但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司徒雷登甚至是一位支持中国抗日的义士,曾被日寇关押4年之久司徒雷登生前身后在中国的命运,是历史的吊诡,也是历史的教训。(选自2008年第33期南方人物周刊,略有改动)19.请结合原文,简述司徒雷登的“刻板印象”和“宛如新生”的形象。(4分)20.文中第5段(“而事实上,就在别了,司徒雷登发表前不久司徒雷登有燕园灵魂、燕京之父的美誉”)是否带有作者的倾向性?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21.你认为本文题目“归来,司徒雷登”包含了什么意思?(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下面是文汇报10月22日报道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情况,请用文字简要表述。(6分) 时间事故死亡人数2009年19月601325982132010年19月6074299880923.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晚会节目单1. 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2. 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六、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快乐的理由是什么?一个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不吃补品,每天依然辛劳不辍,笑呵呵的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快乐。”一个下岗女工:“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快乐死了。”一个小保姆:“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一个小女生:“哎呀呀,星期天早上能让我睡够了,最快乐!”那么:你认为快乐的理由是什么?请以“快乐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800字以上。2010年横陂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参考答案(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0-11-281 B、2 D、3 B、4、C(说作者的创作活动,说作者的个性特点,紧承“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总结上文内容,作尾句。)5、B(B项的“受”是“受理、办理”的意思) 6、D(A项的两个“何”,分别译为“为什么”、“怎么”,前者作谓语,后者作状语 B项的两个“乃”,分别译为“于是”、“却、竟” C项的两个“则”,分别译为“于是”,“却” D项的两个“独”,都作“只有”“单单”讲)7、D(第句和句所叙内容都是一般行为,没有反映出他倨傲特异的性格特征) 8、B(A项“玩世不恭”不当,这不是他的性格特征 C项“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不当,写袁逢、羊陟是为了衬托赵壹 D项中“故作倨傲“不当,这是他固有的性格特征,不是装出来的)9、(1) 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2)为人自恃有才而傲慢,遭到乡里人的排斥。(需要翻译出被动句式)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需要翻译出否定句式来)10(1)隔,意为“隔断、阻隔”。“隔”字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考点:诗词炼字)(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考点:赏鉴诗歌表达技巧)附:黄庭坚望江东鉴赏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在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在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在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在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在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在“思量”,即打算着做。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在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在“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在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此说不无道理。细读全词,黄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11、略12、AC(A项“他认为当时越狱并非正义”与原文不符;C项“死得不甘,死得悲壮。” 与原文不符。)(5分)13、C (3分)14、相同点:他们都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 不同点:苏格拉底的死给整个西方留下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法律文化,傅雷的死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的文章。(3分)15、作者通过对比论证法和例证法得出这个结论的。(1分)对比论证法:作者将苏格拉底与傅雷的死引起的不同反响进行对比。苏格拉底的英勇赴死使雅典的民主法庭因“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傅雷的死在史书上有的却只是对那些历史的平铺直叙。(2分)例证法:文中举了法家巨子公孙鞅被当局处以五马分尸之酷刑和司马迁被当局处以宫刑的例子来佐证他们的死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的文章。(2分)16(4分)因为汽车开出很远了,爹妈和村庄已经无法看见;(1分)西瓜皮和死去的芦花鸡代表着爹妈对“我”深沉的爱,铭记在“我”的心间,呈现在“我”的眼前。(3分)17(5分) “喷”写出了“爹”到处向别人传播“我”考上大学的喜讯时兴高采烈的情形。(1分)表现了“爹”对“我”的爱,并为“我”感到骄傲。(1分)“扎”写出了“爹”对我的“浪费行为”的不满和责怪,“刨”形象地写了“爹”吃西瓜时唯恐浪费而尽力啃干净的情形。(2分)表现了“爹”的节俭。(1分)18(6分)可按以下A或B两种意见答题。A: 不同意。(1分)这两个情节是父母在贫困生活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儿子筹集上学费用而做出的无奈举动。(2分)作品正是通过这种无奈举动,更加突出体现了“爹娘”对“我”深沉无私而又令人辛酸的爱。(2分)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1分)B: 同意。(1分)“爹娘”虽然生活很艰苦,但也不至于做出如此夸张举动。(2分)作品为了表现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这一主题而设计如此不切实际的情节,(1分)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也使作品主题的可信度下降。(2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4分)【刻板印象:司徒雷登是国共内战时期美国驻华大使,(1分)执行美国侵略政策,平素装作爱中国也爱美国的模样来迷惑人,最终落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下场。(1分)“宛如新生”的形象:司徒雷登是出生在中国的第二代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1分),卓有贡献,享有美誉,同情中国,对中国人民有友好的感情。(1分)】20.(5分)【有倾向性(1分)。说明长期以来公众并没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对司徒雷登的态度(1分),也不清楚司徒雷登在当时知情者当中享有的美誉(1分),因而对司徒雷登的印象肤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