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淮安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高一政治备课组 宋良恒【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点表现。【情境导入】“一座城,承载千年文化基因”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时置县,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你所熟悉的淮安文化?并将其进行分类。提示:文学类、艺术类、科技类【课堂探究】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1)作用 (2)特点 (3)地位 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1)作用 (2)特点 (3)地位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过闸艰难,加上黄河行舟之险,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须舍舟登陆,在此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的变更。 思考:我国南北差异有哪些?回归课本: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 成因 (2) 区域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欣赏宋祖英歌曲爱我中华,阅读P70,思考: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多民族文化的异议:各民族文化的地位:思考:区域性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也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也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又说明了什么?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1)含义 (2)意义 情感提升:包容天下的淮商文化淮安作为南船北马的通衢要冲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所。特别是在运河经济时代,作为全国的漕运中枢,商业的繁荣呈现出“市不以夜息”的辉煌景象。淮商不同于其他商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包容开放”的鲜明文化特色。淮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运河相依附,因此,淮商的主体一直是通过运河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客籍商人,这些人因各种机缘来淮经商定居,与当地淮人经历数代融合而共同繁衍生息,使淮商群体得以不断传承壮大。新时代淮安精神 【知识体系构建】【课堂检测】1.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民族性 D结构性2.“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补充。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吸收了许多有意义的外来文化。”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时代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多样性3.“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 )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5.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特色,不相融合。6.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7.(2010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8.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的河南安阳县渔阳村,完整的记录着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春秋、战国、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教室租赁合同协议
- 学校采购蔬菜品合同范本
- 小型场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土方合同协议3篇
- 幕墙工程样板墙合同范本
- 客户信息咨询费合同范本
- 商场合同自行终止协议书
- 回收旧钢材厂房合同范本
- 外卖车转让店铺合同范本
- 土方承包合同范本4篇
- 职业中学数学课件学习方法
- 2025年中国药用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软陶教学课件
- 2025年黑吉辽蒙高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美术教育学新编
- TCDSA 201.22-2024 呼吸气体质量分析仪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学习导引课课件
- 人工智能全套课件下载
- 空调品质工作报告范文
- 2025年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知识测评考试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