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会: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1页
培训体会: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2页
培训体会: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3页
培训体会: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4页
培训体会: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体会: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聊城经济开发区北城中学 谢金梅 xx年8月13日至19日,我有幸与40多位同行一起,参加了在北师大举办的聊城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夏日的北京,窗外骄阳似火,培训大厅内的我心境明朗,热血沸腾,一周的学习,我与同行的学友一起聆听着、记录着、研讨着、思考着、收获着专家们的讲座润物无声却令人深思,疾风骤雨却令人豁然开朗。王文湛司长的学习纲要 重在质量 提升内涵高瞻远瞩,从国家未来发展的蓝图层面诠释了为什么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怎样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体现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挚爱、执着与寄托;张梅玲教授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全面细致阐述了从目标制定到课堂实施的整个过程;xx老师的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让我明确了“站在课堂上要有根”在课堂靠增加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似叶上施肥;在备课中多花点时间以促进课堂有效,如根上浇水;鲍传友教授的讲座教师专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让我在感慨当教师难,当好教师更难的同时,更明白了骨干教师身上的责任 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和成长空间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唯有提升自身的内涵,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教好书、育好人。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时常在思考,教育家和教书匠根本区别在何处?专家们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生命不止,学习不息,这一点王文湛教授的讲座让我很受启迪。除了参加培训,互相听课等学习形式外,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一要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时代发展了,老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已,让自已的知识不断更新,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从哪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了,中外名著、天文地理、百科全书都应该涉猎,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二应该读教育教学专著。读陶行知,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与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三要读教育教学杂志。除了与教育大师对话外,我们还应该多读教育教学杂志,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站在理论的前沿,把握教改的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认认真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要让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教师创新能力中最必需也最重要的素质。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养成思考习惯。首先,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方法需要思考。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授渔”式的教学方法,关键是教师要掌握“授渔”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教材需要思考。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并着力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是否有更好的编排方法?只有这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才真正能帮助我们熟悉教材,领会教材,驾驭教材。在备课时,脑子里要多装几个“问号”,如教材中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必要的增减?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当然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就轻松了。做一名科研型教师当今时代,要使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管理处xx主任的讲座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对我的启发很深,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学生,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他在讲座中指出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通道、是教师个人知识的改造与升华;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专于理论学习。作为骨干教师更要强调反思学习,提出自我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计划,撰写教育笔记,经验总结或论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课题研究着眼小处,应该能具体操作,能形成系列,能实施检测,研究真实的问题,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地进行研究,在不断反思中让研究变得卓越。此外,做课题研究要持之以恒,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古人云:“每日必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具备反思的能力。说到反思,我们太熟悉了,从每学期开学到期末,每一课我们都在反思,但反思的效果却微乎甚微。原因在于我们的反思成了一种形式,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根本就没有用心地、及时地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新奇的思维火花,即使有了好的做法,也因懒惰而不愿动笔只解决眼前就了事,就这样在不断地推诿中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教书匠”。虽然,领导在会上也经常强调写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可总也不能很好地去实践。于是,我们很多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工作,终日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然而却大多碌碌无为。若干年之后,就有了一种日落夕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停下脚步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反思意识和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是埋头教书,仅仅满足于自己狭隘的已有教学经验,不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进行概况、归纳和反思,也许他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可能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又怎会发展和提高呢?那么如何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呢?首先要强化学习,提高反思素质和能力。教学反思不是回顾,要真正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必须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和技能等。比如,每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上一堂公开课、在组内或校内做一次教育教学学术发言、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就为为写好教育教学反思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其次要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案例分析。有老师说,教学一个年级已经连续很多年,反思无话可写,其实不然,虽然我们每年拿到的教材大致一样,但所面对的班级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方法也不会一样,反思的内容更不可能一样,只是反思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稍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罢了。因此,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只有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经验才能升华,感性的东西才能上升到理性阶段,自身的专业才能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那样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型的教师了。 一个人能走得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的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感谢这次北师大培训班的各位专家、学者,为我们指点迷津,感谢这次与我们同行的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从他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同行的优秀和自己的不足,感谢开发区领导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北京培训的机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专家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我相信这次北师大的培训一定会在我们这批学员的头脑中刮起一场头脑的风暴,掀起一场教育教学的思潮。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我永远成不了教育家,但我愿意做一个有个性,有想法,有追求的教师! 文章来源::s:/peixunxindetihui/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凝华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D)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C)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