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_第1页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_第2页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_第3页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教案【考纲要求】1环境与环境问题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举k#S#5#U例说明某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种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考试指引】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1)从内容上,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2)从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新课标区多以选做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要多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典例精析】(2007年江苏卷)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 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2分)(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2 分)(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7分)(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35答案要点:( 16分)(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zxxk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09高考江苏卷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3分)(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4分)(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