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改).doc_第1页
2010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改).doc_第2页
2010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改).doc_第3页
2010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改).doc_第4页
2010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一1、3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2答选择题(第卷16题,第卷1315题)时,每小题选出的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一律无效。3答非选择题(第卷7-12题,第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己妥善保管。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德性与学术周来祥德性与学术,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话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题。立言先立德,德文并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国学的优良传统。德性的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学术的内涵是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论上二者有区别,现实中道德与学问也常常是不平衡的。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愚人,德行胜过才能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行为小人”。这种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界定,或许还可进一步讨论,但司马光所谈的德与才、道德与学问结合的四种不同类型,大概是古今类似而普遍存在的。从价值与意义上说,“德才兼备”和“德性胜过才能”的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而“无德无才”特别是“才能胜过德行”的人对社会总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学问愈高而德行愈坏者,对社会之危害则愈大。从更深层的意蕴看,真、善、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特别在人文领域,没有善就难于掌握真,没有大善,没有大德性,就难于创造大智慧,难于产生大思想,难于作出大学问。老子创造了一种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但老子又称道德经,在这里,“德”与“道”是内在关联的。论语是儒家的元典,“仁”是孔子的根本思想。“仁”是儒家的大善、大德性,同时也是儒家的大思想、大学问。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学术”这一概念中就包含着“学”与“术”。“术”者知识、技能也,谓之小学问;“学”者,大理、大道、大本也,能发现、创造大理、大道、大本者,谓之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大德性是一种大境界,大学问也是一种大境界。在小德性、小学问中二者可能不协调,甚至是相悖的,但在大德性、大学问这种大境界中,二者却必然是和谐的、一致的。德性制约着学问,没有大德性难于作出大学问;学问也升华着德性,没有大学问也难于达到大德性。要想作出大学问,必须立大德性。站在泰山之巅可以“一览众山小”;有大德性,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才能有无私的大爱,才能纳百川而汇大海,才能聚群峰而成高山;才能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能如司马迁所说“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才能独创出新思想、新体系、新学问、新智慧,才能成为大师,走向新的人文之巅。(选自2009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德性与学术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A、德性与学术的关系,是一个只在中国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B、德性与学术,一个作用的是人的内心,一个作用的是外界的事物,所以二者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并不见得非得把它们联系起来。C、司马光曾对人的德与才进行过精辟的论述,但我们并不应该全盘接受他的看法与意见。D、德性与学术的境界都有大小之分,在大德性大学问的大境界中,二者必然和蔼;而在小德性小学问的小境界中,则恰好相反。 2、不能说明“大德性是一种大境界,大学问也是一种大境界”的一项是( )(3分)。A、德性往往影响着学问,没有大德性,很难在学问上有大的成就。B、大的德性、大的境界会让做学问的人拥有大的胸怀,更易于有施展才华的机会。C、大的德性、大的境界更易于让研究者创出新思想、新体系、新学问、新智慧。D、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德行与学术,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B、德行与学术虽然不一定成正比,但只要我们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让有德的人也有才。C、一个不能对宇宙及人类的大思想大智慧有所了解的人,是无法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D、作者认为,司马迁说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时,他已达到了人文之巅。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错:同“措”,放弃。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铫鎒(yonu):农具。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释:放下。(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居:居住。(3)尧亦有所不及矣 及:比得上;赶得上。(4)则谓之不肖 谓:说或认为。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若鱼鳖。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故物舍其所长。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来害相报者。时时而间进。D、乃弗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 )(3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4分)译文:_。(2)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田畴:田地,田野。8、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6分)9、“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那河畔的金柳, ; ,在我的心头荡漾。(3)沉默啊,沉默啊!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必须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1、阅读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25分)(一)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二)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课文注释说,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作者这样做是因为觉得“大叶荷”不好听,所以利用谐音改为“大堰河”。B、“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C、“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D、结尾中说这首涛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2)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这样有什么好处?(6分)(3)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4)诗人把一首至诚的赞美诗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请你也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所敬爱的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B.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C.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D.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 “友谊”的理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百舸(g)创伤(chung)彷(png)徨 惆怅(chng) B方遒(qi)颓圮(p) 瓦菲(fi) 青荇(xng) C浪遏() 浮藻(zo) 长篙(go) 漫溯(shu)D载(zi)客忸怩(n) 深邃(su) 团箕(q)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 B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惋迷茫 C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5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 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 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Aaa Bab Cba Dbb16.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共5分)(1)词是一种合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宋代词坛上形成了 和 两大派。(2)雨巷作者 ,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由此获得“ ”的称号。 (3)再别康桥的作者是现代诗人 ,他是 派代表诗人。(4)鲁迅原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5)巴金原名 ,1928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 时,开始使用笔名巴金。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 ; ,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小学生把一个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了法庭,诬蔑小学生撞倒了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虽驳回了原告,但小学生的心灵已受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帮助人,别人却到法庭告我,我害怕,我想哭,不知雷锋有没有被人告过,他哭过吗?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有何感想?请以“心灵的伤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答案:1、C 2、D 3、A 二答案:4B、处在;处于。解析:课处文言实词的理解得法于课内,注意对常见的文言实词的积累。5B 解析:A项“若”分别为动词,如和代词,你。B项“其”都为代词,它的;C项“而”分别表转折和表修饰;D项“乃”分别为连词,于是和副词,竞。6B 解析:注意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7(1)译文: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评分标准:关键词为“奋”、“一”、“当”。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l分。计4分。共4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来翻译。“奋”,是“举起”,“一”是“全”,“当”是“抵挡”。(2)译文:所以让人舍其所长,用其所短,那么尧也有不及别人之处。评分标准:关键词为“故”、“舍”、“之”、 “及”。关键词翻译准确,得4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l分。共5分。附译文: 孟尝君有一位门客,但孟尝君不喜欢他,想赶走他。鲁连对孟尝君说:“猿猴放弃树木而处于水中,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登上高地,则千里马也不如狐狸。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也不能抵挡。如果让曹沫放弃三尺长剑,而拿起农具和农夫一起下地,则不如农夫。所以让人舍其所长,用其所短,那么尧也有不及别人之处。现在任用人而不能胜任,就说这个人无能;教导人而不能接受,就说这个人拙笨。拙笨的人就罢黜他,无能的人就舍弃他,这样就会让很多人被舍弃被赶走,不能和谐相处,就会以忧恨之心相报,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之道吗?孟尝君说:“好。”于是不再赶走那位门客。8答案:本诗运用水、田、稻叶、日光、树、晓烟、青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的景象。9答案:“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联系诗题,把黄莺“影里啼”的原因写出,黄莺同人一样“也爱新凉好”,既有察已知人的手法,也把黄莺人格化了。诗虽无抒怀,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