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x_第1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x_第2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x_第3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x_第4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目标教学案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诗歌,能深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分析杜甫的人物形象。3、品读诗歌,品味诗的准确精炼的语言,体味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意境。4、感受诗人推己及人、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人格之美,学习杜甫精神。【课时安排】第2课时【课前预习】1、根据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每两个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景剧。2、细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并给每个自然段拟写四字小标题,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情节心情【自主学习】1、深入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作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诗人特定遭遇下怎样的心境,从中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诗中_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诗人_的心情”或“从诗中_里,我读出了一个_的诗人形象。”的句式说话。_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合作探究】1、古诗中离不开炼字,离不开情景交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诗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赏析要点:从关键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描写方法、语言特点等角度思考,结合诗句内容与思想感情做分析)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诗人用了“怒号”一词来写秋风,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猛烈和无情, 为后文写“我”长夜无眠的凄凉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作铺垫。_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改写要求: (1)、故事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2)、运用细节、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语言的描写方法,使故事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3)、发挥合理的联想与想象。_【拓展延伸】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以天下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古诗文语句,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_【达标训练】中考链接(2014年广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_(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_1背诵并默写全诗。2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做一期以“走近杜甫”的宣传墙报。(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思路解析】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河北省中考题)作者: 上传者:tomacc日期:19-05-11 出处:2018年河北省中考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答案:5.D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请你按照下面的步骤自学这首诗。一、请你简要介绍一下杜甫,并任意默写出他的一首诗。杜甫:杜甫的诗:题目:二、你认为在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读准哪些字?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注音。然后大声朗读两遍,注音重音、停顿三、默读这首诗,参考下面的提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给诗的每小节加一个小标题。提示:这首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流落到四川成都,求亲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块荒地,盖了一座小茅草房,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刚盖起来不久,就在这年的八月遭到一场暴风雨的洗劫,屋顶的茅草被刮走,屋内彻夜漏雨不止,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第三小节:第四小节:四、参考下面的示例,从这首诗的后三节中任选一小节,用你学过的圈点批注读书法进行点评。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开头两句交代时间和当时的情景。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仿佛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五、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以天下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古诗文语句,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拓展提高】一、知识整理平台。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处境之下,他又在想些什么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号回答)1.有人说,诗中的“怒号”可以换为“猛烈”,“卷”可以换为“吹”,你是如何理解的?2.杜甫写此诗时49岁,为什么要在“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句中用“老”来形容自己呢?试简要分析。3.“归来倚仗自叹息”,作者“叹息”的是什么呢?4.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5.由此诗歌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主题概括:【自主学习】深入字里行间,品味语言,圈点勾画作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诗人特定遭遇下的特殊的心境。比如:“诗中-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或“从诗中-里,我读出了-。”1、第一节中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4、还有哪些动词用得好?【合作探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诗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五、品读悟情10深入字里行间,品味语言,圈点勾画作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诗人特定遭遇下的特殊的心境。比如:“诗中-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或“从诗中-里,我读出了-。”六、诵读溢情5同学们,假如你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你就是那悲天悯人的杜甫,你会怎样吟咏出你的伟大诗作呢?朗读点拨:51.抑扬顿挫(语调高低、语气强弱、语速快慢)2.想像画面3.揣摩感情(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发自肺腑的祈盼,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七、拓展延伸2你能说出其他反映作者忧国忧民的诗句吗?八、当堂检测:(熟读成诵)3根据提示背。八月_,卷我_。茅飞_,高者_,下者_。南村_,忍能_,公然_,唇焦_,归来_。俄顷_,秋天_。布衾_,娇儿_。床头_,雨脚_。自经_,长夜_!安得_,大庇_!风雨_!呜呼!_,吾庐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说明】:通过听配乐朗读录音和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置身于诗词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把握读音,感知内容。四、品味探究A、研读赏析第一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讨论明确:“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换“掀”吧,似乎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要想既写出风的迅猛,还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的字,“卷”字更形象、更有力。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4、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秋风破屋)B、研读赏析第二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当看到茅屋被秋风所吹毁后,诗人当时心情是怎样的?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2、茅草被一群儿童抱走了,孩子们为什么要抱走茅草?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3、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4、茅草被群童抱走了,诗人“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5、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群童抱茅)C、研读赏析第三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茅屋被吹破后,诗人最怕的是什么?2、看看第三诗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大家赏析一下.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3、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好呢?(夜雨湿屋)D、研读赏析第四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1、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2、漫漫长夜,诗人在想些什么呢?讨论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呢?(祈求广厦)4、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讨论明确:“忧国忧民”(板书)。五、拓宽训练1、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2、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忧国忧民的名句吗?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六、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全诗2、将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前苏联别林斯基【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课前预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 (2)是鱼之乐也( )(3)安知鱼之乐( ) (4)固不知子矣(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6)请循其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